搜索到364篇“ 劳动者收入“的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收入分配状况研究
- 2025年
- 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经济逐步迈入了人工智能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收入分配状况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社会产品丰富、部分劳动者收入份额减少、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拉大。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由于人工智能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应用,资本增殖逻辑会导致人工智能作为物化劳动与工人相异化,通过技术偏向性引发岗位替代挤压劳动者。只有通过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之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等方式,才能够有效缓解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收入分配的诸多不利状况,以资本主义国家为鉴,推动我国向着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迈进。
- 彭煜晗
- 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者收入分配
- 数智化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研究
- 当前,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要求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数智化是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升级再配置,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
- 杨子义
- 关键词:生产率效应
- 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收入的作用机理与效应研究
- 2024年
-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GSS)2017—2021年混合截面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及加权的方式,验证了以互联网使用为典型代表的数字化技能如何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并验证了互联网的使用是否存在“极化效应”或“均等效应”。结果表明,高频使用互联网的劳动者收入水平要显著高于低频互联网使用者,在控制内生性的前提下劳动者互联网使用的工资溢价在19%~25%之间;数字化技能对收入具有“均等效应”,劳动者互联网使用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差距问题,减少性别和城乡差异导致的工资差距;数字化技能对收入也具有“极化效应”,劳动者对互联网使用可以强化劳动者传统人力资本产生的收入溢价。基于此,应以更加审慎、全面的态度来看待数字化技能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从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角度制定有关政策,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
- 王广亮王诗涵杜娇
-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共同富裕
- 中等职业教育对劳动者收入效应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CLDS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中等职业教育和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和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的工资市场回报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相较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约6.6%。考虑到模型的内生性问题,采用KVIV的估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依然显著且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中等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民工收入效果不明显。进一步理论分析表明:从事高技能工作和获得职位晋升是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劳动者工资收入的两个关键渠道,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基于此,从政府、院校、企业多角度提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 杨琳娜
-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专用性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
- 边疆地区与内地劳动者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 2023年
-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提供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DID模型和回归树模型,从劳动者收入水平的角度来分析边疆地区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以及导致边疆地区内部收入分化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表明:2010-2020年,边疆地区与内地劳动者收入差距显著缩小,收入增长率呈现β趋同;而从边疆地区内部差异来看,劳动者的职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以及城乡户籍差异都是导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产业援助、教育扶持和户籍制度改革对边疆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 王垚
- 关键词:收入差距边疆地区
- 人机之间:机器人兴起对中国劳动者收入的影响被引量:41
- 2023年
- 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匹配区域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水平,分析了机器人兴起对中国劳动者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影响,尤其关注了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作用。研究发现,从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性收入都具有显著负面效应;但从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非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就工资结构而言,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工资极化”特征。本文进一步从劳动者的相对议价能力和不同部门劳动力的替代性与互补性视角,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工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本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时代,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兼顾工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对推动高质量就业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 王永钦董雯
- 关键词:机器人户籍制度
- 数字普惠金融对女性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影响--基于CFPS微观数据研究
- 劳动收入是衡量一个人劳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便捷的公共服务、全新的商业模式等逐步渗透人们的生产生活,数字普惠金融扩大服务覆盖范围,降低金融排斥,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相较于传统金融,数字...
- 毕梦梅
- 关键词:金融发展
- 健康资本对我国劳动者收入差距影响研究
-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劳动者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适度的收入差距可以有效地激发劳动者在工作中的积极性,然而,如果收入差距太大,就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
- 高凌岳
- 关键词:健康资本人力资本收入差距
- 劳动者收入差距的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劳动者收入差距的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步骤:从第三方财务平台获取劳动者的第一收入数据;第一收入数据包括:预设的评估周期内雇佣方委托第三方财务平台支付给劳动者的总收入金额,以及...
- 魏增艺
- 全球价值链位置、劳动力技能差别与劳动者收入差距被引量:2
- 2023年
- 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GVC)位置的变化对高、低技能劳动力收入差距将产生巨大影响,嵌入全球价值链与收入分配具有密切关系。基于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一,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助于缩小高、低技能劳动力收入差距,通过向价值链下游移动这一途径实现;第二,上述作用的影响机制是改变要素市场上两种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在边际上实现劳动力报酬差距的缩小;第三,行业层面的科技竞争力水平对上述影响机制的影响程度有调节作用,即该行业科技水平越有竞争力,则GVC位置的变化对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越小。研究发现,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收入分配公平,但随着科技创新成为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包括:要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制造业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做好“产学研”结合、提高科学技术竞争力水平,以避免收入差距再度扩大,并掌握价值链上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的制造业自主可控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 杨志远徐昊
-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收入分配低端锁定科技竞争力
相关作者
- 谢琦

- 作品数:35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研究主题:劳动者收入 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 康静萍

- 作品数:43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危机 集体谈判制度 农村 公共物品 农村公益事业
- 胡逢吉

- 作品数:44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劳动者收入 经济体制改革 剩余价值分配 地下经济
- 赵领娣

- 作品数:169被引量:954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风暴潮灾害 风暴潮 人力资本 企业 渔民收入
- 魏丽萍

- 作品数:8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潍坊学院
- 研究主题:CFO 分享经济 角色定位 劳动者收入 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