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4篇“ 劳动生产力“的相关文章
马克思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的扩展及应用——兼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
2025年
借鉴比较优势学说,根据比较利益率均等假设,引入相对生产力、综合生产力和比较生产力等概念,可以将马克思的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的适用范围从单个生产者依次扩展到部门和整个经济体系以及跨期的经济增长。这一扩展原理为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奠定了价值基础,为保护私有财产和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破解跨世纪的“价值总量之谜”提供了新思路,为判断合理收入差距给出了可供选择的价值尺度,为国际分工交换构建了平等与效率相统一的模型,同时也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一个具有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分析框架。
蔡继明
关键词:劳动生产力比较生产力基本经济制度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建构——基于马克思劳动生产力及其相关理论被引量:1
2024年
构建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是发展马克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建立在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劳动生产力理论以劳动价值为立论前提,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生产力理论共同贯穿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基础构建的全过程。特别地,劳动生产率是唯一一个同时与价值和使用价值发生关系的生产率指标。劳动价值、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决定了劳动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中的作用机制。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须把握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规律,借鉴主流经济学测度技术进步的方法和手段,围绕劳动生产率指标建构技术进步测度方法体系。
魏峰
关键词: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率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因高温造成的劳动生产力损失预估
2023年
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会影响职业人群的工作效率并造成劳动生产力损失.本研究基于区域气候模式并采用本土化的暴露-反应函数,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因高温造成的劳动时间损失.研究发现,与基线期的213亿小时高温相关劳动时间损失相比,到21世纪末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损失将分别增加-17.8%、10.8%及121.1%.损失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其中广东与河南将占到全国总损失的四分之一.因为这些区域的温度将更高、人口更密集、户外工作者在总人群中的比例较大.与RCP2.6、RCP4.5和RCP8.5情景相比,若能实现1.5℃温控目标,将分别能够避免11.8%、33.7%和53.9%的劳动时间损失,相当于避免了全中国21世纪中叶的0.1%、0.6%及1.4%的年均GDP损失.本研究显示未来气候变化会给中国造成严重的热相关劳动生产力损失,并强调亟需采取因地制宜的气候减缓及适应策略以保护职业人群健康.本研究对其他与中国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程亮亮谷魁英赵亮王会滨纪思翰刘钊黄建斌陈艺丹高学杰徐影王灿罗勇蔡闻佳宫鹏梁万年黄存瑞
关键词:LABOR
演化经济学之量子场理论——从劳动生产力金融创新到疫情防控被引量:1
2021年
运用分形理论将商品价格类比于质点的位移及其微分即利润率(速度)、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类比于质量,经典的谐振子牛顿物理模型经Wick旋转变换可得到价格的薛定谔波动方程,经典学、统计学、量子学等的相关原理便可通过投入产出"矩阵经济学"实现"二次量子化",以"量子场论"运用于定量表征人类社会系统,使之成为科学的公理化学术体系。"生产力"作为政治经济学概念可表达为利润率增长率(加速度)与剩余价值(动量)之积,即剩余价值的增速(也就是利润最大化),亦是生产函数对时间的偏微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本质是劳动分工,创新度可由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表征;"创新"则是生产函数之增速暨生产函数对时间的微分。严格意义上的技术进步率应该是生产率之增长率——技术创新率。金融可以广义货币M2与剩余价值表征。约化资本有机构成即不变资本的份额可作为生产关系的标度,其与生产力的演化方程的特征根为虚数对且与分工水平暨熊彼特"创新度"直接关联,显示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系统的自我发展通过Hopf分叉形成跃迁,具有周期性。将矩阵学原理运用于当下的疫情分析,可获得新型冠状病毒扩散态势的相关信息。辩证法的量子学本质有助于运用物理科学学领域诸多成果定量描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实现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统一。
曾尔曼
当代科技创新对劳动生产力基本要素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当代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劳动生产力发展的新标准应包含使用价值的种类、质量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科技创新正是在上述几个方面对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劳动生产力基本要素带来显著影响,从而推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根据科技创新对劳动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可以通过大发展教育、鼓励企业创新、推进“互联网+战略”、深化供给侧改革等可行战略路径实现新时代劳动生产力的持续提高。
孙烨冯留建
关键词:劳动生产力知识生产
基于分解法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分析——以江苏省劳动生产力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可以衡量其经济发展状况,但劳动生产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利用分解法将劳动生产率增长归因于纯生产率增长效应、丹尼森效应和鲍姆效应,以江苏省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产业对江苏省劳动生产率增长贡献各不相同;苏北劳动生产率增长对苏中、苏南的追赶效应明显。
邓晶戴涛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增长实证分析
建立社会劳动生产力函数的一个尝试被引量:3
2017年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建设需要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各个学术流派的有益成果,但是借鉴和利用不等于原样照搬。由于使用价值不可加总,不同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也无法加总,马克思的社会劳动生产力概念没有清晰的数理表达。本文借鉴新古典经济学"帕累托效率"的合理成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函数,并且从与新古典效率理论相比较的角度,对社会劳动生产力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理论优势做了初步讨论。
荣兆梓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
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自动化装备提高劳动生产力
14年全球经济下行,市场疲软,而到了2015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状况也严重影响了塑编行业:一是出口需求下降,二是国内对塑料制品需求不足,三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而塑编行业又是个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后道工序,几乎都...
赵月笑
关键词:劳动生产力
论马克思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2015年
马克思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指出,把握马克思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正确理解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商品价值的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朱解放
关键词:劳动生产力商品价值量
论马克思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关系的假定条件
2015年
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一个普通的,但却是广泛应用的原理。长期以来,虽然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但却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实际上只有揭示马克思在推导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时的理论假定前提,才能说清楚这个原理极其有限的适用性以及与现实的矛盾。
陈士辉王宏
关键词:供求失衡

相关作者

向松祚
作品数:291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危机 全球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货币体系
张宁
作品数:36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港第五港埠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吊具 铲车 钢板 抓斗 钢材
蔡继明
作品数:304被引量:2,064H指数:2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城市化 广义价值论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徐明
作品数:7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
研究主题:劳动生产力 转盘 色谱分析 分析装置 绝缘油
张春燕
作品数:1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
研究主题:复眼 劳动生产力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局部放电 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