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564篇“ 动词“的相关文章
动词
陶振孝编
关键词:日语动词
中考动词不定式考点透视
2025年
一、考查动词不定式的基本构成动词不定式是动词的一种非限定形式,不受人称和数的变化限制,它由“不定式符号(to)+动词原形”构成。其否定式常在to前加not或never。句型ask/tell sb.(not)to do sth.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孙超
关键词:否定式动词不定式中考不定式符号动词原形
“返回”义趋向动词范畴的形成和发展
2025年
本文考察了中古汉语、近代汉语里常用的“返回”义动词“还、归、回”的用法演变,并结合汉语趋向补语演变的大趋势,认为“归”在“返回”义动词由位移动词向趋向动词转变的过程中一直十分活跃。具体来说,“归”在中古汉语中发展出的非对称性连动结构“VP归”,是其发展出趋向补语用法的关键一步;“归”由位移动词演变为趋向动词影响了其他“返回”义动词的演变;唐宋时期“返回”义趋向动词范畴形成,“VP归/归来/归去”在动趋式的两项代表性语法特征上表现比其他“返回”义动词更加典型;明清时期“归”才被“回”取代。文章最后根据“返回”义动词历史兴替的个案,对如何分别、确定汉语史语料中语言成分的历史层次和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张赪
关键词:位移动词趋向动词
汉语动词的反义共词化模式研究
2025年
本文从综合理论框架出发,基于权威词典和语料库等在线资源探究汉语动词的反义共词化模式,并试图做出反义共词化模式理据的综合性阐释。研究发现:汉语动词反义共词化模式包括三种:互补反义共词化模式、反向反义共词化模式和可逆反义共词化模式,分别呈现“可逆反义共词化模式>反向反义共词化模式>互补反义共词化模式”的分布样态。汉语动词反义共词化模式的特征体现在类型及分布形态、语义范畴和维度、词义对立实现方式等方面。汉语动词反义共词化模式源自认知、语境、哲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黄鑫玥
关键词:汉语动词
现代汉语近义形式动词的语义差异
2025年
形式动词作为现代汉语动词中的特殊小类,该类动词与“形式动词+V”构式之间的关联强度及其语义特征均存在差异:从共现词素分析看,“给予”“给以”“加以”“予以”的动词显著搭配在语义上呈现出细微差别,部分动词如“总结”“拒绝”等具有极显著搭配习惯。从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看,“给予”和“给以”的语义相似性最大,“加以”与“给予”和“给以”的差异性最大,即它与其他三个词的语义相似性最小。今后近义词辞书的释义与编撰可考虑加入上述两种差异描述,此外构式搭配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的方法也为现代汉语其他类型近义词语义差异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程钰涵张跃龙
关键词:形式动词语义特征可视化分析
基于体认语法的英语非限定动词研究
2025年
体认语法遵循“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涉及现实域、认知域和语言域之间的投射,具有较强解释力。非限定动词(即非谓语动词)的结构及用法多变,缺乏认知层面的解释。文章尝试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解释不同形式非谓语的句法功能,主要发现:1)不定式和动名词可体认为两个具有逻辑关系(因果、目的关系等)的动作,但不定式指称到现实域,动名词投射到认知域;2)动名词可突显某种属性功能,而两类分词可以表现施事受事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非限定动词的认知机制提供更为全面的识解,以期促进相关语法研究和教学。
朱殷彤
关键词:非限定动词
情态动词视角下外宣文本汉英翻译研究
2025年
外宣文本翻译在促进国家经济,政治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研究采用语料库工具,从情态动词的视角出发,以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个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情态动词在外宣文本翻译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外宣文本的翻译不仅涉及语言文字的转换,更能根据对话的多种客体或说话的语境来塑造不同政府的形象。在此过程中,情态动词因其特有的人际功能能够反映出发言人的态度,推动国际合作。
陈武马一萍
关键词:外宣翻译情态动词
汉语动词重叠现象的语法生成及语义认知
2025年
当前,汉语动词重叠现象的语法生成与语义认知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文章围绕汉语动词重叠现象这一内容展开探讨,从动词重叠的语法生成限制维度切入,多角度探讨汉语动词重叠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法生成限制,结合具体汉语例句分析动词重叠的语法生成功能,在此基础之上将研究视角转向动词重叠的语义内涵探索,基于活动、完成、变化、状态四大类型分析动词重叠的汉语语义表达。
吴默
关键词:汉语动词重叠语义认知
动词性军事术语的命名机制与概念整合研究
2025年
以《英汉军事术语大词典》为语料基础,构建封闭语料库,分析了动词性军事术语的命名特征,尤其是双音化、四字格及古体化现象。通过对1 552条动词性军事术语的细致分析,揭示了军事术语命名策略背后的认知规律与文化逻辑,提出了动词性军事术语的命名模型。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如何在动词性军事术语命名过程中通过构建和融合心理空间的输入信息,实现了跨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与精确传达,希望借此为军事术语学理论提供新的洞见。
郭巍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
分析高中英语语法填空中动词的教学策略
2025年
在高中英语课程中,语法填空是检验学生英语语法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动词在语法填空中的应用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结合动词的时态、语态、词义等语法知识点,学生应进行反复操练和理解,确保动词的基础语法知识熟练掌握。然后,引导学生从语境中获取有益的线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后,设计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创设生动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发现,这种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填空能力。此研究成果对于优化高中英语语法填空教学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实用的教学建议。
李永琦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填空动词教学策略

相关作者

姜经志
作品数:190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濉溪县百善中学
研究主题:英语 用法 新目标英语 MY 英语作文
袁毓林
作品数:220被引量:3,775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汉语 现代汉语 语义 物性 实性
武振玉
作品数:101被引量:301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两周金文 动词 句法功能 金文 用法
李士芗
作品数:179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研究主题:《英语》 电大英语 英语 模拟试题 《电大英语》
籍万杰
作品数:129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费县第一中学
研究主题:英语 高考 单项填空题 高考英语 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