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5篇“ 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文章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诊断研究
2025年
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患有颈动脉硬化的人占比逐渐增多,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该疾病已成为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率上升的头号危险因素。超声检测作为颈动脉硬化诊断的常用手段,可为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参数、回声特征、斑块厚度、长度等数据,这重要数据不断累积于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中,而对它们的处理大多仍采用人工方式。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在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潜力。
董雪杨婉琦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数据挖掘BP神经网络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筛查和个性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分为正常组(21例)、增厚组(28例)和斑块组(7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有关的自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拟合优度。结果 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吸烟指数构成、脑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HbA1c、TG/HDL-C、TC/HDL-C、LDL-C/HDL-C、UACR和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高[OR=4.871(95%CI:2.561,9.266)]、脑卒中[OR=4.839(95%CI:1.151,20.342)]、高血压[OR=7.978(95%CI:2.026,31.418)]、HbA1c水平高[OR=2.542(95%CI:1.272,5.079)]、TG/HDL-C水平高[OR=16.001(95%CI:1.877,136.432)]、TC/HDL-C水平高[OR=9.682(95%CI:2.369,39.579)]、LDL-C/HDL-C水平高[OR=33.469(95%CI:6.347,176.501)]、UACR水平高[OR=5.611(95%CI:1.288,24.440)]、FIB水平高[OR=4.212(95%CI:1.342,13.218)]均是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P <0.05)。验证模型表明,校准误差为0.048,偏差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吻合良好,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95%CI:0.941,0.999),敏感性为85.7%(95%CI:0.756,0.930),特异性为97.2%(95%CI:0.817,0.999)。结论 吸烟指数越大,有脑卒中、高血压史,HbA1c、TG/HDL-C、TC/HDL-C、LDLC/HDL-C、UACR及FIB水平升高均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主要危险因素。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早期筛查与个性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刘海万守谦董雯丽徐永权苏海霞
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斑块血糖血脂
不同剂量叶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Hcy及脑缺血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CAP)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脑缺血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CAP患者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43例。小剂量组采用小剂量叶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大剂量组采用大剂量叶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Hcy、CAP情况、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cy、CAP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CAP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SBP、DBP、Hcy及CAP面积、IMT、CAP总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大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与大剂量叶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CAP效果相当,均可降低患者血压与Hcy水平,消减CAP,但小剂量叶酸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并未增加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王艳玲徐红强徐红强何明伟宋贤春吴文静
关键词:叶酸氨氯地平脑缺血
辛伐他丁治疗冠心病对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年
分析辛伐他丁治疗冠心病对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象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冠心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4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非他汀类药物)及观察组(辛伐他汀),各21例,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及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优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中可获得良好效果,除了能为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外,还能对并发症的发生发挥有效预防作用,可进一步消减斑块数量,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可推广。
黄春莉
关键词:冠心病并发症生活质量
超声SMI技术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超声超微血流显像(SMI)技术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447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选取116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与观察组(常规药物+半夏白术天麻汤)各5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斑块参数(IMT、Crouse积分、SMI分级、RADS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SMI 2级患者少于对照组(P<0.01),0级患者多于对照组(P<0.01);斑块不稳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球部IMT及Crouse斑块积分、RAD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SMI技术可精准评估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状态,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提供证据基础,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孙小明翟江杨庆华孙广阳
关键词:高血压超声半夏白术天麻汤
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用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和对照组(45例,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斑块情况、中医症状积分、血流变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中膜的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和斑块面积分别为(0.95±0.16)mm、(19.34±1.47)mm^(2),均低于对照组[(1.24±0.18)mm、(20.33±1.87)mm^(2)];管腔直径[(6.47±0.48)mm]大于对照组[(5.53±0.43)mm],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头刺痛、肢体麻木、口唇紫暗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02±0.56)、(2.02±1.48)、(2.34±0.47)、(2.26±1.22)分,均低于对照组[(2.34±0.43)、(3.20±1.03)、(3.33±1.87)、(3.51±1.49)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斑块情况,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流变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陈曦徐珑嫣朱春磊王永年谢益
关键词:溶栓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颈动脉硬化斑块血流变指标
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的彩超诊断分析
2024年
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的彩超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23年1月到2023年10月收治的5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脑缺血事件将其分为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组25例,非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组25例,对其均采用彩超检查,分析彩超的诊断结果;结果 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组的斑块形态学和回声特征与非症状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脂质性软斑、扁平斑和溃疡性混合型斑块在症状性组中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症状性组(P<0.05)。然而,钙化性硬斑在两组间(P>0.05)。此外,症状性组中的重度和中度管腔狭窄程度均显著高于非症状性组(P<0.05),而轻度和闭塞程度在两组间(P>0.05)。结论 彩超诊断结果显示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组与非症状性组在斑块形态学、回声特征和管腔狭窄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的病理生理特征,并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王少华阎金琳洪英邹琏琏翁超
关键词:彩超
一种心房颤动患者颅内动脉硬化斑块医疗影像分割方法
本发明涉及斑块分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房颤动患者颅内动脉硬化斑块医疗影像分割方法。该方法获得多个血管分段区域;根据每个血管分段区域中像素点的灰度波动特征、对应血管分段区域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邻域灰度分布,获得每个血管分...
汪芳 陈玉辉 刘华波 龚涛 尹家文 谢沂伯 滕东兴
一种心房颤动患者颅内动脉硬化斑块医疗影像分割方法
本发明涉及斑块分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房颤动患者颅内动脉硬化斑块医疗影像分割方法。该方法获得多个血管分段区域;根据每个血管分段区域中像素点的灰度波动特征、对应血管分段区域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邻域灰度分布,获得每个血管分...
汪芳 陈玉辉 刘华波 龚涛 尹家文 谢沂伯 滕东兴
下肢动脉硬化斑块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点分析
2024年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tic obliteran,ASO)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也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动脉性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下肢发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可进展为肢体缺血性溃疡及坏疽等[1-4]。在各种危险因素作用下,下肢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受损内膜进入血管壁的内膜,发生氧化或其他化学反应,对动脉内膜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持续高血糖状态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引起微循环缺氧及血流灌注不足,最终出现血管硬化斑块形成[5]。下肢动脉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可在血管内使用造影剂区分血管和周围组织,X线球管围绕人体做连续旋转扫描,获得连续层面信息,结合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通过合理的后处理清晰显示各部位血管细节。本研究旨在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的CTA特点,分析其对ASO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张光磊王刚牛文晶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斑块

相关作者

苗俊英
作品数:177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荧光团 血管内皮细胞 吡唑 荧光探针 次氯酸
赵宝祥
作品数:156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荧光团 荧光探针 吡唑 氧 次氯酸
张尚立
作品数:180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口含片 吡唑 非特异性 抗逆性 陆地棉
张挽时
作品数:290被引量:1,41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CT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NMR 体层摄影术
苏乐
作品数:25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动脉硬化斑块 神经干细胞 二苯基 吡唑啉衍生物 吡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