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8 篇“ 动脉硬化性疾病 “的相关文章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亚临床动脉硬化 性疾病 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相关性 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合并亚临床动脉硬化 性疾病 (SAS)患者的高危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 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因急性 加重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支扩患者157例,根据合并SAS与否分为支扩合并SAS组(91例)和单纯支扩组(66例)。描述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特征,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组间混杂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支扩合并SAS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探讨。结果: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FEV1%pred、FVC%pred、CD4+T、CD8+T可以显著影响支扩合并SAS的发病,为影响支扩合并SAS发病的高危因素。单纯支扩组以实证为主,痰热蕴肺证最常见,占比51.52%(34/66);支扩合并SAS组以虚实夹杂证为主,痰热阻肺兼气阴两虚证最常见,占比42.42%(28/66)。结论:肺通气功能的下降与机体免疫机能的减弱为支扩合并SA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支扩相比,支扩合并SAS患者的中医证型更多呈现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痰热阻肺兼气阴两虚证最常见。 尹宝婷 余建玮 李陶 黄帅亮 周妮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 急性加重期 高危因素 中医证型 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 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的发病率持续升高, 带来了沉重的医疗与社会负担。包括抗血栓治疗在内的最佳药物治疗, 是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患者的治疗基石。此外,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 运动治疗不仅显著增加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 而且能够显著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综述了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的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及联合疗法的相关研究进展, 以期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曾梓昱 缪苏宇 邹君杰关键词:下肢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闭塞症 早期踝肱指数对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无症状高危人群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无症状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武县人民医院110例无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症状的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ABI测量,根据ABI将其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并分析影响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无症状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ABI的预测价值。结果经ABI测量显示,ABI≤0.9共31例,占比28.18%。异常组年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占比,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高于正常组,总胆固醇及ABI低于正常组(P均<0.05)。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同型半胱氨酸、ABI是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无症状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P均<0.05)。年龄、同型半胱氨酸、ABI预测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无症状高危人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59、0.965、0.986,ABI预测的敏感度优于年龄和同型半胱氨酸预测(P均<0.05)。结论早期检测ABI对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无症状高危人群具有预测作用。 于杨 周中民 袁继宝 张秋健 赵鸿渐 王秋菊 高培显关键词:无症状 高危人群 踝肱指数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2023版《血管疾病 抗血栓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被引量:5 2023年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首次发布了2023版《血管疾病 抗血栓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对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LEAD)的抗血栓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更新,并给出了21条具体的推荐。LEAD患病率和相关的公共卫生费用都在不断增加,抗血栓治疗是LEAD患者的治疗基石。因此,笔者根据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实际,重点对LEAD的抗血栓策略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循指南。 杨璞 盛昌 王伟 黄建华关键词: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诊疗指南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及其与脂类物质代谢紊乱、动脉硬化 性疾病 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2年 脂类物质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 、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和肿瘤等有关,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血液中胆固醇等脂类物质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脂蛋白复合物,通过载脂蛋白受体(APR)进入胞内,并在细胞器内内化,再通过APR以循环再利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PCSK9)属于蛋白酶K分泌型蛋白,主要由肝脏分泌,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神经分化,以及调节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胆固醇内化等功能。近期研究发现,PCSK9是在胆固醇内化的同时保障APR不受损害的关键蛋白,PCSK9基因突变及其编码蛋白变异,可导致胆固醇与APR的亲和力增强,促使细胞器内的APR降解,导致APR的数量异常减少,从而影响胆固醇的循环利用,诱发高胆固醇血症,在动脉硬化 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CSK9已在动脉硬化 性疾病 的早期识别、临床进展机制及药物靶标方面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PCSK9及其与脂类物质代谢紊乱、动脉硬化 性疾病 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言纬 李近都关键词:枯草杆菌蛋白酶 脂类物质 代谢紊乱 动脉硬化 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在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介入诊疗中,选择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在我院接受介入诊疗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患者进行平分,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别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n=43),以及应用传统分段DSA检查(n=43),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将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的病变程度检查和预后情况、造影剂使用量和检查时间、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图像质量优良率进行对照。结果: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所检查的43例患者中,均一次注入造影剂完成检查;在传统分段DSA技术所检查的43例患者中,需要分段多次造影;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 粥样硬化 性 血管狭窄或闭塞,对于属于严重的动脉 粥样硬化 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展,或者予联合支架术等对症治疗,患者在术后的者足背部温度、足背部脉搏以及血供情况恢复良好;与传统分段DSA检查相比,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造影剂使用量和检查时间明显更少(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上,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传统分段DSA检查分别为2.33%、9.3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存在可比性 (P<0.05);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对照上,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传统分段DSA检查分别为97.67%、88.3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存在可比性 (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介入诊疗中,与应用传统分段DSA检查相比,选择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造影剂使用量以及提升造影图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 较高。 徐卓辉关键词:介入诊疗 探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介入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介入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抽选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传统分段DSA检查、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变程度检出率、图像质量优良率;并根据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适于介入治疗,再实施介入治疗,统计其的治疗效果。结果: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与传统分段DSA检查的病变程度检出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50%,明显高于传统分段DSA的87.50%(P<0.05)。8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符合介入治疗,其中,38例执行导丝探路以及球囊扩展治疗有效(97.44%);1例无效(2.56%),后联合支架术治疗获得缓解。结论: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有效诊断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的病变程度,能为临床提供优质、清晰的影像学图片,而且在介入治疗中有指导作用。 李军 徐颖妍 方萍 武兴杰关键词:病变程度 图像质量 介入治疗 诊疗 第十六次全国动脉硬化 性疾病 学术会议第七次中-加动脉 粥样硬化 性 心血管疾病 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2021年 2021年2月为交流自第十五次全国学术会议以来动脉硬化 疾病 学术研究成果,第十次全国动脉硬化 性疾病 学术会议将于2021年11月在中国广州举行。同时还将举行2021中(国)-加(拿大)动脉 粥样硬化 性 心血管疾病 (国际)学术研讨会。 无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性疾病 学术研究成果 血管生成素样因子与动脉硬化 性疾病 的相关性 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0年 血管生成素样因子(ANGPTL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与血管生成素(ANG)在组成上具有同源性 ,并具有调节血管生成作用的分泌性 糖蛋白家族。目前已发现ANGPTLs家族有8个成员(ANGPTL1~8),ANGPTL2、3、4主要通过调整糖脂代谢、影响血管生成等影响动脉硬化 产生,本文就ANGPTLs蛋白家族各个成员特点、功能、致病机制及其与动脉硬化 性疾病 相关性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冷昶木 盖晴 丛树艳关键词:糖脂代谢 血管损伤 动脉硬化 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于2019年1月—9月期间开展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及介入诊疗,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差异,继而探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0例患者经诊断后,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动脉 粥样硬化 性 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42例患者病变程度较为严重,7例患者执行球囊扩展治疗后有效,1例患者执行球囊扩张治疗无效,图像质量优38例,良好11例,差1例,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00%。结论: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 性疾病 的介入诊疗中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表现效果,图像质量高,分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丁庆洁 葛陈雷关键词:介入诊疗
相关作者
李小鹰 作品数:784 被引量:4,818 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人 心力衰竭 老年 高血压 阿司匹林 刘昌伟 作品数:319 被引量:1,479 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腔内治疗 颈动脉狭窄 腹主动脉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郑军 作品数:52 被引量:83 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广州疗养院 研究主题:医疗救护 血压 老年人 动态血压监测 成年人 杨娅 作品数:588 被引量:1,693 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胎儿 陈艳 作品数:1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胰岛素抵抗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 独立危险因素 动脉硬化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