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40篇“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相关文章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被引量:1
- 2010年
-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etus arteriosus,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病率在各种先心病中高居第3位,PDA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生常需面对的问题.
- 郭继鸿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医生先心病患病率PDA
- 一种能右向左单向分流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 本申请涉及一种能右向左单向分流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其包括由记忆金属为材质一体成型的左盘面、腰部和右盘面,右盘面上附有螺母,使用时左盘面位于腰部靠近主动脉的一侧,右盘面位于腰部靠近肺动脉的一侧,螺母用于连接输送系统的鞘芯...
- 杜彬彬张彦周张殿红吴磊明黄镇王铮
- 高原无造影单纯股静脉入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无造影单纯股静脉入路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3月~6月我院收治的PDA18例,均进行了透视及超声监测下封堵治疗。分析其手术成功率、即刻完全封堵率、并发症等。结果 封堵成功15例(83.3%);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评估均无明确残余分流,即刻完全封堵率100%;术后左肺动脉起始部、降主动脉起始部血流速度较术前无明显增快,封堵伞形态位置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PDA患者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进行封堵的成功率较高,且无并发症,手术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高原基层医院推广。
- 班政胡海波魏红亮单增卓嘎马宇德边巴卓嘎德央尼玛玉珍格桑罗布尼平
- 关键词: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心动图
- 单纯经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应用及关键超声引导切面的探讨
- 目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PDA封堵术,然而该术式存在造影剂损害及辐射的风险。相比之下,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皮P...
- 游红
- 关键词:经食管超声
- 自制圈套器取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脱出弹簧圈1例
- 2023年
- 封堵设备脱落栓塞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本文报道了自制圈套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中脱出弹簧圈1例,并详细总结自制圈套器的几种方法,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儿男性,8岁,因心脏彩超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分流束宽约2~3 mm”,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科。入科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脏听诊示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入院后完善发泡试验提示阳性,拟进一步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2021-10-29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术中常规消毒铺巾、局麻,穿刺右股动脉、静脉成功,分别置入6 F桡动脉鞘,以MPA2导管测肺动脉压:31/13(19)mmHg(1 mmHg=0.133kPa),降主动脉左侧位造影显示:动脉导管未闭,长管型,主动脉端直径3 mm,肺动脉端直径1 mm(图1)。
- 王召权普顺华殷实张仪坚普永芬代华磊张新金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圈套器心脏听诊降主动脉介入封堵术
- 无造影单侧股静脉入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无造影单侧股静脉入路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3例PDA患者,其中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无造影单侧股静脉入路PDA封堵37例(超声监测组),传统降主动脉造影下股动静脉入路PDA封堵36例(传统造影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射线剂量、术中对比剂用量、手术前后肌酐水平、手术前后尿酸氮水平、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监测组与传统造影组相比,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6%vs.100%,P>0.05),但射线剂量[(79.57±15.18)mGy vs.(219.22±34.60)mGy]、术中对比剂用量[0 ml vs.(62.22±22.69)ml]、血管并发症发生率(0%vs.13.9%)均明显较少(P均<0.05)。与术前相比,超声监测组术后24 h血肌酐[(51.86±12.75)μmol/L vs.(53.09±10.27)μmol/L]、尿素氮[(4.81±1.21)mmol/L vs.(4.98±0.93)mmol/L]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传统造影组术后24 h血肌酐[(68.23±8.66)μmol/L vs.(59.23±22.12)μmol/L)]、尿素氮[(5.98±1.13)mmol/L vs.(5.16±1.49)mmol/L)]水平均升高(P均<0.05)。结论: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无造影单侧股静脉入路PDA封堵术的成功率与传统主动脉造影介入封堵相似,并且少X线辐射、无对比剂损伤、血管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贺一伟胡海波吕建华叶粟刘琼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对比剂
- 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左腋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超声应用价值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左腋下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中超声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DA患儿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2.62±0.58)岁。均采用经食道超声检查,明确是否能进行左腋下PDA封堵术,统计手术情况、超声引导情况、结果及超声随访。结果42例患儿均未使用X线,完全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下完成经左腋下PDA封堵术;封堵器均塑形良好;患儿均无心血管穿孔等并发症;42例患儿均成功在超声心动图下完成PDA封堵术,封堵器型号XJFD0406-XJFD1618;23例术中释放封堵伞之后,术中经食道超声即刻监测到不同程度的渗漏,最宽1例肺动脉内根部束宽1.9 mm,渗漏流速最快1例流速2.4 m/s;左肺动脉血流未见增快;部分降主动脉流速稍增快,在随访过程中,降主动脉流速均降至正常;术中23例渗漏患儿,在术后第1天经胸超声复查,仍有9例渗漏;本组42例患儿中,4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在术后3个月随访中,8例患儿渗漏先后消失,仍有1例残余渗漏;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儿均无残余渗漏或残余分流。结论在单纯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左腋下小切口PDA封堵术中,经食道超声能对手术情况、超声引导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且该手术切口小、疗效好、恢复快,目前已经成为治疗PDA的首选方案。
- 左汴京翟波宋琼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经食道超声
- 应用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
- 2023年
-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一旦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既往多采用外科开胸手术或第一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膜部或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该文报道1例体重仅有8.6 kg的APSD患儿,采用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后,效果良好。
- 黄帅肖家旺王琦光
- 关键词: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对心脏动脉导管未闭部位进行封堵。;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与主视图相同,省略...
- 张健张瑾马彩霞张永凯程海波杨晨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儿童常见先天性血管畸形之一,正常情况下,在生后3个月内解剖关闭,但由于动脉导管在生后持续存在,导致左向右分流,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干预动脉导管未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介入封堵治疗PDA具有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开胸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本文主要对PDA的不同类型封堵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杨乐周雪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