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0 篇“ 动脉分叉部 “的相关文章
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复合体的解剖及其在动脉 瘤夹闭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及其周围颅底间隙的解剖结构复杂,且存在一定的变异。该部 发出较多分支及穿支动脉 供应颅内重要结构,在部 分颅内动脉 瘤夹闭术中应注意保护,防止术中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首次提出了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复合体的概念,并对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复合体及其分支动脉 血管、颅底间隙的解剖特点和变异情况以及涉及该部 位动脉 瘤的手术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张洪伟 张东 张东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术中载瘤动脉 控制的策略 2024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 (大脑中动脉 M1)暴露的策略及对应的外侧裂开放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12例大脑中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结果及手术方法等。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1.2(36~81)岁。女性发病多见,女∶男=1.87∶1。动脉 瘤位于左侧者49例,右侧者6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占37.5%。脑血管造影前后位和(或)颅脑CT血管造影(CTA)冠状位上患侧大脑中动脉 M1段为上凸型的病例最多,有77例(68.8%),其次为直线型24例(21.4%),下凸型有11例(9.8%)。术中从背侧控制M1有75例(67.0%),从腹侧控制M1有37例(33.0%)。上凸型中有63例(81.8%)从背侧控制M1;直线型和下凸型中分别有15例(62.5%)和8例(72.7%)需从腹侧控制M1。本组无手术操作导致的静脉梗塞及未成熟动脉 瘤破裂。结论:在上凸型中,大多数病例从背侧控制M1是安全的。在远端外侧裂入路暴露载瘤动脉 (M1)困难的情况下,追加近端外侧裂的开放,可以从腹侧控制M1。 邵灵敏 简志宏 刘仁忠 熊晓星关键词:脑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手术 外侧裂 CTA分析国人颈动脉 分叉 部 解剖形态特点与粥样硬化的关系 席雨萌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不同瘤颈起源的破裂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的影像及手术特点 2024年 目的分析眶外侧锁孔(LOK)入路治疗不同瘤颈起源的破裂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ICABifAs)的影像及手术要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自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诊治23例ICABifAs患者,均采用LOK入路开颅夹闭治疗。根据不同瘤颈的起源,将动脉 瘤分为A1型、M1型和ICA型,并在CTA三维成像上测量出A1(M1)与ICA的夹角和管径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回院门诊复诊,复查头颅CT、CTA或DSA以及基本体格检查。手术预后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来评价。应用Microsoft Excel以及SPSS 2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A1、M1、ICA末端的直径与ICA的夹角及瘤颈的直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用相关性分析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A1型共12例(52.2%),M1型1例(4.3%),ICA型10例(43.5%)。A1的直径及与ICA的夹角均小于M1。A1与ICA夹角和M1与ICA夹角存在正相关,A1与ICA夹角与A1型动脉 瘤直径存在负相关。本研究共23例破裂的ICABifAs均成功夹闭。1例患者术侧上睑下垂,出院后3个月随访时恢复正常(GOS 5分);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患者术后对侧肢体偏瘫(上肢肌力Ⅰ级,下肢肌力Ⅱ级),术后6个月随访GOS 3分(对侧上肢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1例患者术后对侧肢体活动障碍(上肢肌力Ⅲ级,下肢肌力Ⅳ级),术后6个月随访GOS 5分;1例术前Fisher分级Ⅳ级患者术后2个月继发脑积水,术后6个月随访GOS 4分;其余20例患者术后预后良好。结论ICABifAs中A1型最多见,ICA型稍少,M1型最少见;A1与ICA的夹角和M1与ICA的夹角正相关,与A1型动脉 瘤直径负相关。经LOK入路治疗破裂的ICABifAs是可行且有效的微创方法。 罗煜宸 张洪伟 刘希光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术治疗主髂动脉 闭塞症的疗效评估 2023年 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术(CERAB)在治疗复杂主髂动脉 闭塞性疾病中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通过关于CERAB技术的文献报道以及临床应用体会进行综合分析,从该技术的治疗要点、技术特点优势、中远期疗效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四个方面解析,从而证实CERAB技术在治疗复杂主髂动脉 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抛出该技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后续CERAB研究提供方向。 袁丁 祁渝涵 翁诚馨 赵纪春关键词:主髂动脉 闭塞性病变 腔内治疗 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技术在主髂动脉 闭塞症中的使用策略 2023年 主髂动脉 闭塞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动脉 粥样硬化导致的腹主动脉 远端以及主髂动脉 分叉 处血管狭窄或闭塞,继而引发盆腔和下肢缺血。伴随血管腔内技术的迅速发展,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CERAB)技术是两项应用于复杂主髂动脉 闭塞的技术探索,大大地改变了对于主髂动脉 闭塞症的治疗理念。本文结合体外几何流体力学基础研究以及国际临床研究现状,旨在探讨对吻支架技术和CERAB技术治疗主髂动脉 闭塞疾病的技术特点、技术优势以及临床经验。 王睿涵 司逸 符伟国关键词:主髂动脉闭塞症 腔内治疗 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 分叉 部 宽颈动脉 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 分叉 部 宽颈动脉 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 分叉 部 宽颈动脉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采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观察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 瘤的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缺血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量表评价患者出院及临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术后即刻及随访脑血管造影Raymond分级评估栓塞效果、术后随访CTA及MRA评估有无复发。结果55例颅内动脉 分叉 部 宽颈动脉 瘤患者均成功栓塞,未见支架打开不良、支架打折等不良事件;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82%),迟发性缺血2例(3.64%),未见围手术期出血事件。术后即刻造影致密栓塞(RaymondⅠ级)50例(90.91%),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3例(5.45%),RaymondⅢ级2例(3.64%)。40例患者于术后6~24个月获得影像随访,造影RaymondⅠ级38例(95%),RaymondⅡ级2例(5%);9例患者行CTA或MRA复查未见复发;术后随访动脉 瘤栓塞效果较术后即刻好转。出院时mRS评分0~1分50例,2分1例,3分1例,4分2例,5分1例。获得4~24个月临床随访预后,mRS评分0~1分50例,2分2例,3分1例,4分1例,6分1例;出院时mRS评分较差患者临床随访mRS评分好转。结论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 分叉 部 宽颈动脉 瘤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可,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王开杉 陈渝杰 唐俊 朱刚 胡荣 缪洪平关键词:弹簧圈栓塞 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技术治疗双侧髂动脉 闭塞性病变合并多发穿透性主动脉 溃疡1例 2023年 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ortic bifurcation,CERAB)技术是近些年逐渐推广使用的处理主髂动脉 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手段,与对吻支架技术相比,CERAB技术更加接近主髂动脉 分叉 处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利于降低对吻支架植入后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的发生率,提高远期通畅率。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双侧髂动脉 闭塞性病变合并腹主动脉 多发穿透性主动脉 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患者的病历资料,在通过采用CERAB技术成功恢复双髂动脉 血运的同时隔绝了腹主动脉 多发PAU,改善了患者腹痛及下肢缺血的症状。 练文卓 崔立强 来志超 刘昌伟 郑月宏 倪冷关键词:髂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 2023年 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在临床上相对罕见,其位于颈内动脉 终末分叉 处,其间有众多分支和穿支血管走行。无论血管内治疗还是开颅夹闭手术,均需要保证分支及穿支血管的通畅。关于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的系统性报道极少。文章总结了其定义、流行病学、形成和破裂机制、临床特征以及影像学特征,并重点阐释了其分类和治疗方法。 罗煜宸 刘希光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 神经外科手术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 (MCA)分叉 部 动脉 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 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1例MCA分叉 部 动脉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 瘤的栓塞程度,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6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估动脉 瘤的栓塞程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中,18例置入单支架,3例置入双支架,支架均准确定位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DSA显示,RaymondⅠ级栓塞(完全栓塞)3例(14.3%),Ⅱ级栓塞(次全栓塞)1例(4.8%),Ⅲ级栓塞(不完全栓塞)17例(80.9%)。围手术期2例(9.5%)发生并发症,1例为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无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术后6个月共13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其中动脉 瘤RaymondⅠ级栓塞11例,Ⅱ级栓塞1例,Ⅲ级栓塞1例;1例动脉 瘤复发,3例载瘤血管狭窄,1例支架置入对侧的MCA分支闭塞导致新发脑梗死。结论初步证实,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MCA分叉 部 动脉 瘤安全性高,短期栓塞效果好。 张向远 张荣举 吕斌 刘新峰 杜志华 曹向宇 王君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相关作者
马廉亭 作品数:669 被引量:2,685 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影像融合 徐国政 作品数:406 被引量:1,614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显微手术 胶质瘤 显微手术治疗 杨柳 作品数:15 被引量:57 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研究主题:宽颈动脉瘤 颅内 动脉分叉部 颅内破裂动脉瘤 手术治疗 杨铭 作品数:296 被引量:1,367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显微手术 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赵刚 作品数:64 被引量:197 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脑动静脉畸形 伽玛刀治疗 并发症 血管内栓塞 脑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