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90篇“ 动宾“的相关文章
- 动宾小短语 逻辑大天地
- 2025年
- “趣味语用”栏目植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丰富的语言实践,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提升学生思维,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期栏目我们选择了吕叔湘的《“恢复疲劳”及其他》和徐进超、张悦群的《“恢复疲劳”:语意很明白,逻辑为哪般?》两篇文章,既有对“恢复疲劳”这一短语合理性的探究,也有对现代汉语中动宾短语逻辑关系的深刻解析,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
- 赵宇强
- 关键词:动宾短语语言实践逻辑关系
- 古代汉语特殊动宾结构分析
- 2024年
- 分析文言文中的使动动宾、意动动宾、处动动宾以及为动动宾等特殊动宾结构的特点及内在含义,能帮助师生更准确地学习文言文和古代汉语语法。
- 刘孝平
- 汉语学习者动宾结构“打+N”习得研究
- 卢欢
- 从旁格宾语看汉语动宾结构的语用属性
- 2024年
- 本文以“吃食堂”“哭长城”等旁格动宾结构为切入点,尝试说明旁格宾语所受的句法、语义、语用限制以及汉语动宾结构的语用属性,进而揭示汉语动宾关系的本质特征。文章认为:1)汉语的旁格动宾结构不是句法语义规则推导的结果,而是语用属性在句法上的体现;2)汉语中大量动宾结构都可用论元关系描写,但总体看来,动宾之间应是超越论元关系的“话题-说明”关系。
- 焦一和
- 关键词:受事宾语动宾关系话题-说明
- 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形成成因和机制
- 2024年
- 离合词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离合词的归属问题含糊不清,有“短语说”,有“词说”,更有两者的结合。本文通过有关离合词的研究状况、发展状况,主要探讨离合词的形成原因、性质和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运行机制,希望可以对现代汉语中离合词的类推变化的认识更深一步,了解随着词汇的发展,离合词所拥有的变化,进而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 温主平
- 关键词:现代汉语离合词
- 语言类推机制下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研究
- 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所谓“离合词”就是合起来可以作为一个词使用,也可以拆开来使用,但是它表达的意思基本不变。离合词的用法相当灵活,尤其是“离”的状态,中间可以插入不同词或短语,甚至可以省略后面的一个词来使用...
- 许银银
- 关键词:动宾式离合词
- 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式及习得偏误研究
- 现代汉语的动宾式离合词,由“动语素+名语素”构成,语素间结合松散,可插入某些成分进行离析,而语法意义不变。不同于一般动词的ABAB式重叠,离合词主要重叠为AAB式,可表达不同语义和语用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外国学生难以迅速...
- 尚丹凤
- 关键词: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偏误分析
- 汉语非常规动宾构式的转喻分析理据与推理
- 2024年
- 本文探讨汉语非常规动宾构式,其组构方式有三类,而转喻分析可以聚焦谓词或宾语。两类转喻中的宾语均具有非受事性语义特征,而谓词语义在动态性和具化程度上有差异。宾语转喻的理据在于名词的框架静态语义特征,谓词转喻的理据在于动词的在线动态语义特征。相比宾语转喻,谓词转喻分析的核心是确定谓词的概念层级,并根据交际语境描述喻体和喻标间的语义激活和转喻链条推理过程,理论依据是扩展性隐喻理论的概念结构层级分类。整体看,转喻可以解释非常规动宾构式的意义识解,而谓词转喻的分析更具有推理的复杂性和理论的挑战性。
- 王晓伟
- 关键词:层级性认知参照点
- 二语学习者动宾搭配“伪语义违反”的认知加工机制
- 2024年
- 汉语“打酱油”类动宾搭配是母语者经常使用的转喻或隐喻现象,而低水平汉语二语者往往认为这种动宾搭配是违反语义关系的。相对于ERP研究中的真实“语义违反”范式,我们将二语者对这种语义关系的认知称作“伪语义违反”。目的是通过这种实验范式考察汉语二语学习者对“打酱油”类动词喻指化现象加工的认知机制及其与汉语母语者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汉语母语者对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符合直接通达理论,在无语境条件下仍然可以直接加工其喻指义。第二,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本质区别。低水平二语学习者汉语动词喻指化加工经由字面义,再通达其喻指义,支持间接通达理论;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则可以和母语者一样直接通达其喻指义。加工机制的不同导致了学习者理解能力的差异。第三,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动态变化,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喻指意义的加工会逐渐由间接通达转向直接通达。
- 梁牧寒王建勤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 现代汉语非常规动宾结构初探——以“拉+非受事宾语”为例
- 2024年
- 汉语动宾结构具有较强的语义兼容能力,处所、目的、工具等外围语义成分常常占据表层宾语位置,形成大量“动词+非受事宾语”的非常规结构,其中高频动词“拉”所带宾语的语义角色尤为丰富,有必要展开深入研究。该文首先依据概念整合理论将“拉+非受事宾语”结构划分为三个层级,并对其动宾语义关系和句法特征展开分析。随后该文从语义、语用两个角度探析该结构得以生成、推广的原因,结论如下:第一,语义显要程度的提高要求用句法位置凸显;第二,动宾双方通过转喻、隐喻机制进行语义互动和调整,进而完成组配;第三,语言经济性原则为结构的大量生成和扩散提供条件。最后,该文初步提炼出汉语非常规动宾结构的共有规律:受高频动词效应制约、非受事成分需提供足量的新信息。
- 胡家齐
- 关键词:隐喻转喻高频动词
相关作者
- 白动宾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SP 服务提供商 系统动力学 运营商
- 刘忠华

- 作品数:66被引量:140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归部 合韵 《说文解字》 段玉裁 押韵
- 谢晓明

- 作品数:55被引量:48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宾语 汉语 动宾结构 动词 动宾
- 史有为

- 作品数:37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
- 研究主题:外来词 汉语文化 语音学 语法 语言
- 何清强

- 作品数:25被引量:20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空间性 特质 时间性 篇章结构 英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