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7篇“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相关文章
-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现状
- 2025年
- 临床对功能性的三尖瓣关闭不全(FTR)并没有足够重视,总是期望其随着左心系统疾病的治愈而自愈。目前随着对右心系统功能、病变等认识的不断进步,FTR被认为是心脏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临床治疗也越来越积极和主动。该文从三尖瓣解剖结构、左心系统疾病对其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FTR产生的原因,描述出现FTR后的临床表现,比较FTR严重程度的判定和测量标准,阐明FTR的预后,并总结当前临床FTR的主要治疗手段。提出FTR是其他疾病在不断进展的过程中引发的右心系统继发性改变等综合因素,导致三尖瓣出现一种相对独立的、新的病变。希望能引起心脏外科医生们的重视,并尽早进行适当的外科干预。
- 祝岩王辉山
- 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
- 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对心包软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比较心包软环三尖瓣成形术与DeVega成形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的227例患者临床资料,按三尖瓣成形术分成3组动态队列:心包环组(89例)、人工瓣环组(61例)、DeVega组(77例),分别进行1∶1倾向性得分匹配(匹配A:心包环组与人工瓣环组,匹配B:心包环组与DeVega组),成功匹配后纳入随访和资料收集,随访过程中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按匹配情况成对移出研究队列。比较术后1、6、24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术后1个月各组的三尖瓣反流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右心房及右心室也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组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室内径与术后1个月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尖瓣反流复发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匹配A中的两组在三尖瓣反流复发率、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室内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B中的心包环组与Devega组的右心房/室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evega组术后24个月的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后1个月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尖瓣反流面积及复发率均显著高于心包环组(P<0.05)。结论心包软环三尖瓣成形术能够有效纠正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使右心逆重构,是一种疗效确切的三尖瓣成形术式。
- 李思聪龙小毛蒋伟韦科全张泽陈辉刘松涛官晓晖
- 关键词: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三尖瓣成形术
- 单孔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单孔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的疗效。方法:选择二尖瓣病变合并FTR患者9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45例)和传统组(46例)。两组均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联合三尖瓣成形术(TVP)。微创组采用单孔腋下小切口入路,传统组采用常规正中开胸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高于传统组(均P<0.05)。微创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红细胞输注量、第1~3天引流量低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1 d,微创组前列腺素E 2、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低于传统组(均P<0.05)。两组急性肾损伤、二次开胸止血、切口感染、Ⅲ度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孔腋下小切口行微创MVR和TVP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FTR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 白和平李勇新
- 关键词:二尖瓣病变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
- 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探讨心包软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研究
- 目的和意义:比较心包软环三尖瓣成形术与DeVega成形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手术疗效,为临床上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间,因风湿性心脏病(Rh...
- 李思聪
- 关键词: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三尖瓣成形术
- 二尖瓣置换术同期三尖瓣成形术在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 2022年
- 目的:探讨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三尖瓣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尖瓣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心脏一般指标[右房内径(RA)、右室舒张末径(RV)、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DTV)、肺动脉高压(SPAP)]、随访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Ⅰ级、Ⅱ级心功能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两组患者RA、RV、DTV、SPA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三尖瓣轻度反流免除率高于对照组,三尖瓣反流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治疗期间,二尖瓣置换术同期三尖瓣成形术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 陈泽科赖锋华林世廷
- 关键词:二尖瓣病变三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
- 不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中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对比
-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术中不同处理方式治疗中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就诊的4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不同处理方式,分...
- 林成爵
- 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成形术
- 两种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对比
-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心外科行三尖瓣成形术的60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非上环组和上环组...
- 张航
- 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疗效评价三尖瓣成形术
- 三种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6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左心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根据术式不同分三组:人工环成形组(A组)、自体心包条成形组(B组)、改良De Vega成形组(C组),每组52例。对术前、术后10 d、6个月、1、2年患者的心功能、心室射血分数、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三尖瓣反流程度/cm2、肺动脉收缩压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三种方法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6个月、1、2年三组患者心脏B超复查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年A组心脏B超指标明显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2年复查轻度以下三尖瓣关闭不全比例分别为A组100%、B组96.6%、C组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成形术均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治疗术式,近期效果相似,人工环成形中期效果更优,更适合功能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而更远期疗效还有待于时间的推移进行统计学分析。
- 母存富薛春竹王贤芝陈均张熠张文林李巅远
- 关键词:三尖瓣闭锁不全三尖瓣成形术自体心包片
- 瓣膜成形环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和评价瓣膜成形环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应用瓣膜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111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1年进行经胸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选取心尖部四腔心切面,测定并记录各阶段收缩期的三尖瓣反流面积(area of tricuspid regurgitation,STR)、右心房内径(right atrium diameter,DRA)、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le inner diameter,DR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PA)的数据值。结果将111例患者的STR、DRA、DRV、LVEF、PPA共5个观察指标的数据值按检查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共4组,将各组数据按照观察指标分别进行配对比较分析,除术后1周组与术后3个月组在STR上的比较及术前组与术后3个月组在LVEF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各组之间配对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TR与DRA之间、STR与PPA之间在手术前后均呈显著正相关;STR与DRV之间在术前无相关性,术后呈正相关;STR与LVEF之间在术前无相关性,术后呈负相关。术后所有患者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用瓣膜成形环治疗体现了良好的近中期治疗效果,可减少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复发率、维护右心房室内径、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左心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
- 陈天博刘菁黄焕雷
- 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成形术疗效
- 三维超声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成形前、后右室功能的评价
- 2019年
- 目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三尖瓣成形前、后右室功能,为二尖瓣病变手术的同时实施三尖瓣成形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胸外科住院患者中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88例(轻度反流20例、中度反流38例及重度反流30例)作为成形组,术中三尖瓣均行人工瓣环成形,随机选取20例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术前所有患者和对照组进行右室三维成像,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施行右室三维成像,分析右室收缩功能,包括收缩末期容积( RVESV )、舒张末期容积(RVEDV)、每搏心输出量(SV)、射血分数(RVEF)。结果术前成形组轻度反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1),术前成形组中度RVESV:(78.77±6.88)mL,RVEDV:(116.33±14.86)mL,SV:(60.57±12.11)mL,RVEF:(49.55±6.34)%及重度反流组RVESV:(83.50±10.66)mL,RVEDV:(132.75±13.11)mL,SV:(62.25±11.75)mL,RVEF:(40.34±5.71)%与轻度反流组(RVESV:(55.41±3.99)mL,RVEDV:(100.15±13.46)mL,SV:(56.83±7.71)mL,RVEF:(55.22±8.11)%比较均有明显变化(P<0.01),中度及重度反流组RVESV 、RVEDV增大、SV下降、RVEF下降;轻度反流组各参数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右室功能参数中度反流组ESV:(65.69±3.77)mL,EDV:(105.57±10.32)mL,SV:(60.68±8.72)mL,EF:(54.21±6.12)%及重度反流组ESV:(64.33±7.85)mL,EDV:(112.33±12.35)mL,SV:(70.13±9.38)mL,EF:(45.16±4.7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VESV 及RVEDV减小、RVEF升高,右室功能比术前有好转,反流量减少。结论在治疗左心瓣膜病变同时,对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行成形术能有效改善右室功能和预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右室功能,为正确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王洪霞郑哲岚牟芸陈燕胡志强袁帅
- 关键词:三维超声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