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32篇“ 前C区基因“的相关文章
-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设为CHB组、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LC)患者设为CHB-LC组、5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设为ACLF组。收集三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三组外周血清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三组HBV前C区基因进行扩增,而后进行基因测序,记录三组HBV前C区基因1896位变异情况。观察比较三组一般资料、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DNA定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前C区基因突变情况,对乙型肝炎相关性ACLF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TG、TC、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HBeAg、HBVDNA定量、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LF组的HBVDNA定量、ALT、AST均高于CHB组、CHB-LC组(均P<0.05)。ACLF组HBV前C区基因1896位突变率高于CHB组、CHB-LC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VDNA定量、ALT、前C区基因突变是乙型肝炎相关性ACLF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42、1.570、1.413,P<0.05)。结论HBV前C区基因1896位变异在不同病程HBV感染患者中普遍存在,其变异发生率在CHB、CHB-LC、ACLF中呈逐渐升高趋势,HBVDNA和ALT升高、HBV前C区基因突变是乙型肝炎相关性ACL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关注该类患者的病情进展。
- 崔兴华杨毅孙婷董俊飞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突变
- 雄激素受体对HBV前C区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 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导致我国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最常见病因,HBV相关性HCC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既往...
- 景月娥
- 关键词:增强子核心启动子转录活性
- STAT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HBV前C区基因突变的交互作用对肝细胞癌发病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rs229315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基因突变的交互作用对肝细胞癌(HCC)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HBV感染合并HCC患者20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HBV感染非合并HCC患者20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组STAT3基因rs2293152位点SNPs,应用分子信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HBV前C区G1896A基因突变。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AT3基因rs2293152位点SNPs与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探究rs2293152位点SNPs与HBV前C区G1896A基因突变的交互作用对HCC发病影响。[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间STAT3基因rs2293152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基因rs2293152位点G等位基因可增加HCC发病风险(P <0.05)。分层分析发现,在HBV前C区G1896A基因突变患者中rs2293152位点GG基因型相比GC+CC基因型,HCC发病风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示,STAT3基因rs2293152位点SNPs与HBV前C区G1896A基因突变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STAT3基因rs2293152位点SNPs与HCC遗传易感性明显相关,并与HBV前C区G1896A基因突变存在正交互作用,可增加HCC发病风险。
- 范敬静陈勇张伟周小英白雪
- 关键词:肝细胞癌单核苷酸多态性乙型肝炎病毒
- 福建省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S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和前C区基因变异特征分析
- 2018年
- 为研究福建省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多样性及变异规律,了解该人群HBV-DNA的病毒学特征。收集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通过巢式PCR法扩增其HBV基因序列,比对NCBI数据库中标准基因型序列,分析HBV基因S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及前C区的序列变异情况,并对这些变异可能造成的病毒抗原表达,疫苗逃逸,患者病症改变等情况进行探讨。最终成功扩增82例HBV全长基因序列,其中B基因型56例,C基因型26例。基因组特定功能区序列分析发现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在S区(23.2%)、BCP区(61.0%)和前C区(29.3%)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主蛋白(HBsAg)主要抗原决定簇a决定簇45.8%位点出现了变异,这些变异位点中包括与肝炎重症化及免疫逃逸密切相关的位点(aa126、aa129、aa145等)。位点G1896A(19.5%),G1764A(11.0%)和A1762T(9.8%)依然是BCP/前C区的主要突变位点。而位点A1752G(25.6%)高突变率的出现在BCP区应引起关注。此外位点G1764A(χ2=5.742,P=0.030)、A1896G(χ2=14.392,P=0.000)以及A1762T/G1764A(χ2=7.289,P=0.012)的突变更容易发生在HBeAg阴性的样品中;而位点A1846T(χ2=11.882,P=0.003)、A1762T(χ2=6.561,P=0.038)和A1896G(χ2=6.958,P=0.030)的突变与HBV-DNA的病毒载量存在一定相关性。总之,福建省慢性HBV感染者在HBV不同基因功能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一些与HBeAg表达情况、HBV-DNA载量、疫苗免疫逃避及肝细胞癌发生具有相关联的变异位点已经出现,BCP区A1752G位点的高频率出现应值得关注,对于这些变异位点的患者应加强监测。
- 李东杨秀惠陈致飞张苏晗郑凝旋潘伟毅周勇周勇
- 关键词:基因变异前C区
-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与肝细胞癌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血清及病例资料共99例,其中慢乙肝55例,肝癌44例.采用半巢式聚合酶连反应及直接测序法检测前C区基因变异的情况.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DNA,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HBeAg、HBVDNA基线水平和HBV前C区基因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1)肝癌患者的HBeAg阴性率均高于慢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癌组患者HBV DNA载量低于慢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共发现前C区有G1896A、G1899A两个热点突变位点,其中G1896A位点在肝癌组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慢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1899A在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另在前C区发现有插入及缺失突变,均相对点突变发生率较低.结论 HBV前C基因区G1896A位点突变与HCC发生密切相关.
- 胡艳芳王淼史为涛王勤英
- 关键词:肝细胞基因突变
- 168例儿童乙型肝炎患者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和(或)前C区基因变异检测及临床意义
- 目的检测不同HBV感染阶段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的变异特点并分析变异的意义。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儿血清168例(年龄0.5-18岁,平均10.1岁),其中包括乙性肝炎...
- 钟彦伟张鸿飞邸凤林董漪徐志强陈大为甘雨王丽旻王福川朱世殊
- 文献传递
- “补肾生髓成肝”对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定量检测经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指导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序贯或合方辨证加减及拉米夫定(LAM)治疗后HBV前C区基因变异。结果:治疗组的HBV前C区1762、1764、1896、1899位点变异率(2.56%、3.85%、5.13%、6.41%)明显低于LAM对照组(6.06%,9.09%,12.12%、13.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HBV前C区1762、1764、1896、1899位点变异株信号强度(893.54±332.79、821.34±662.32、1134.67±919.98、643.43±234.99)显著低于LAM对照组(1671.13±321.89、1267.45±451.53、2869.55±461.16、1211.12±138.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辨证加减治疗CHB相对于采用LAM治疗CHB对HBV前C区基因突变影响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HBV基因突变导致的临床风险。
- 肖琳李瀚旻叶之华高翔晏雪生
- 关键词:基因芯片
- 海南汉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BCP区和前C区基因突变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探讨海南汉族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PCR方法扩增包含C启动子和前C区基因核苷酸(nt1643-nt2112),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基因型C的BCP区A1762T/G1764A突变率(58.82%)显著地高于基因型B(10.53%)(P<0.05)。基因型C G1896A突变率为29.41%,基因型B G1896A突变率为47.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HBV致病能力可能与病毒基因组BCP区A1762T/G1764A突变率的不同有关,而与前C区G1896A突变无关。
- 曾俊涛陈静曾仕平钟良宝
- 关键词:基因型前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突变
- 黎族HBV感染者其病毒基因型及C基因启动子/前C区基因突变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根据HBV核苷酸变异≥8%,将HBV分为A~H8种基因型。有研究结果显示,HBV基因型、HBV基因组前C区(PreC)第1896位核苷酸G—A(G1896A)以及其启动子(BCP)1762位核昔酸A—T和1764位核苷酸G—A的突变(BCPA1762T/G1764A)与病毒的复制、转录、抗原表达水平以及疾病的临床过程密切相关。
- 曾俊涛陈静曾仕平钟良宝
- 关键词:突变肝硬化
-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和前C区基因变异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LC)与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和前C区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对144例HBsAg(+)PLC患者的血清进行HBV标志物和HBVDNA检测,对HBeAg(-)但HBVDNA(+)的样本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前C区和BCP区基因变异检测。随机选取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PLC患者血清HBV标志物中HBeAg(+)46例,占31.94%,HBeAg(-)98例,占68.06%。在98例HBeAg(-)患者的血清中,HBVDNA(+)56例,占57.14%,其中前C1896变异43例,占76.79%,BCP1762/1764基因变异50例,占89.29%,共同变异38例,占67.86%。PLC患者中的前C1896和BCP1762/1764基因变异率高于CHB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36和5.77,P值均〈0.05)。结论PLC的发生可能与前C区和BCP区基因变异有关。
- 童永喜李兰娟娄国强张永乐赵念博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原发性肝癌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区基因
相关作者
- 王福川

- 作品数:39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HBV 清除率
- 甘雨

- 作品数:48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HBV 清除率
- 陈大为

- 作品数:71被引量:2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病理 肝衰竭
- 朱世殊

- 作品数:130被引量:44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儿童 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小儿 干扰素
- 吴小飞

- 作品数:13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启动子 前C基因 前C区基因 阿德福韦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