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2篇“ 前牙移位“的相关文章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5年
-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3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15%-25%,单纯牙周治疗难以改善已发生的牙齿移位。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牙周治疗。结果 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1),在前牙排列改善、牙周指标及长期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12个月随访显示,治疗组复发率仅5.0%,而对照组达27.5%。研究证实正畸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 王凤青
- 关键词:牙周病前牙移位正畸治疗临床疗效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及可行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评价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的方法,重点分析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非随机选取沂水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1—12月收治的82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牙周基础治疗+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功能及咀嚼功能、炎性因子、美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观察组牙功能及咀嚼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提高咀嚼功能,缓解炎症反应,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和美学效果。
- 刘克梅李守杰
- 关键词:前牙移位牙周病口腔正畸治疗牙周袋深度C反应蛋白
- 正畸辅助牙周治疗对牙周炎所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观察
- 2025年
- 探讨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本院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接纳的86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其上前牙出现唇侧移位现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3人。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第二组为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加用正畸牙移动矫治器。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咬合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结果 显示,观察组在半年内咬合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6个月后复查 PD,SBI,PLI;CAL和 GI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槽骨骨吸收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牙周综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牙周病引起的前牙错位,改善咬合指数,改善牙周健康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李建荣
-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病前牙移位
- 分析低强度激光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疼痛情况的影响
- 2025年
- 分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实施口腔正畸+低强度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6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为样本,信封法分为正畸组、激光组,均有34例,正畸组行口腔正畸处理,激光组则联合低强度激光,均于2023年01月-2024年06月入选,评估疼痛情况并检测各组的炎症因子,观察牙齿移动距离并比较各组的牙齿回缩速度,分析牙齿松动程度。结果 治疗前疼痛评分在激光组、正畸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在激光组低于正畸组,P<0.05。治疗前炎症指标在激光组、正畸组未形成差异,P>0.05。治疗后炎症指标均上升,而数值在激光组低于正畸组,即激光组炎症更轻微,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测定牙齿移动距离,所得数据在激光组均高于正畸组,P<0.05。治疗后7d、14d、1个月时分析牙齿回缩速度,激光组均高于正畸组,P<0.05。治疗后3个月时的牙齿回缩速度在激光组、正畸组未形成差异,P>0.05。牙齿松动<1mm的占比在激光组高于正畸组,即73.53%VS32.35%,牙齿松动1-3mm的占比在激光组低于正畸组,即23.53%VS58.82%,P<0.05。结论 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而言,口腔正畸+低强度激光的方案能改善牙齿移动状态,减轻牙周疼痛感,抑制牙周炎症,且牙齿稳定性高。
- 范建芬
- 关键词:前牙移位疼痛情况低强度激光牙周病口腔正畸
- 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牙周指标和骨钙素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施以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方案对其牙周指标和骨钙素的影响。方法: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入选于2022年4月—2023年5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南京市玄武区红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选者分组,对照组(34例)接受牙周治疗,基于此,研究组(34例)执行牙周-正畸治疗,比对组间治疗效果。结果:参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41%),研究组高达97.06%(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测定深度、菌斑指数更低,较对照组数值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治疗后显示处在更低区间,较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阶段骨钙素均较高,较之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联合牙周治疗这一综合方案的应用,在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中有显著效果,可改善牙周指标,提升骨钙素水平,减轻炎症因子水平,有推广意义。
- 俞春柳
- 关键词:牙周治疗牙周炎前牙移位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对口腔正畸在治疗牙周病引起前牙移位效果的分析。方法 选取2023年全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因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患者,采用随机抽签分组,分为常规组和矫正组。常规组执行基本牙周治疗,矫正组则接受口腔正畸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显示,矫正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同时牙周袋深度、牙周出血指数及牙槽骨吸收情况等关键指标均较常规组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口腔正畸疗法能有效优化牙周参数,提升治疗满意度,疗效确切。
- 周旭艳
-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病前牙移位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武威市凉州医院诊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牙周基础治疗组、口腔正畸治疗组(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牙周情况、牙齿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牙齿松动度以及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口腔正畸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牙周袋深度、探针出血率低于牙周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口腔正畸治疗组患者咀嚼功能、固定程度、舒适程度、美观程度评分高于牙周基础治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牙周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口腔正畸治疗组患者牙齿松动度优于牙周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69,P=0.039)。口腔正畸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牙周基础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牙周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牙齿情况。
- 邹静梁婷
- 关键词:牙周病前牙移位口腔正畸治疗牙周基础治疗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了解正畸治疗对牙周疾病所致前牙移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12例牙周病致前牙错位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进行基本牙周护理,观察组行牙周基础及正畸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组的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牙槽骨吸收、前牙覆盖深度、松动程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患者治 疗后 TNF-α、IL-2、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病所致的前牙不齐进行矫治,其疗效显著,可使患者的牙周症状和咀嚼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很高,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方法。
- 李艳
-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病前牙移位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分析口腔正畸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中的效果。方法 8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基础治疗,观察组口腔正畸治疗。结果 观察组统计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中,通过口腔正畸治疗的作用非常显著,不仅矫正效果好,还可降低口腔炎症刺激,更利于患者整体口腔颌面部美观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果显著。
- 杜凡
-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病前牙移位炎性因子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参考组采用常规牙周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各项牙周健康评分、牙周袋深度、前牙槽骨高度、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牙齿松动程度低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93,P<0.05);治疗组各项牙周健康评分、牙周袋深度、前牙槽骨高度、生活质量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67、24.851、48.068、8.333、9.060、21.046、24.345、15.992、3.626、12.280,均P<0.05)。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接受口腔正畸治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改善牙周健康水平和牙齿松动度,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推广。
- 李喜峰刘颖田力
-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病前牙移位
相关作者
- 何进安

- 作品数:28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安氏 硬组织 垂直向 骨性 矫治
- 冯道宽

- 作品数:9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孕妇 口腔正畸 牙龈炎 临床效果观察 乳牙
- 李鹏举

- 作品数:10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口腔正畸 舌骨 上气道 牙周病 埋伏阻生牙
- 刘玮

- 作品数:7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牙周病 口腔正畸 前牙移位 正畸
- 杨雁

- 作品数:4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固定矫治 矫治后 早期釉质龋 牙周病 口腔正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