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68篇“ 制度绩效“的相关文章
- 制度执行视角下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绩效提升的基本逻辑
- 2025年
-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驻村第一书记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力量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驻村第一书记20多万人,这一庞大的群体已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他们也必然会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乡村全面振兴阶段,随着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目标任务发生变化,党对其制度绩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丁辉侠
- 关键词:绩效提升制度绩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逻辑
- 从“分隔离散”到“互动共生”——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绩效提升的基本逻辑
- 2024年
- 制度绩效是衡量制度有效性的重要标尺。在乡村全面振兴时期,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各主体间互不融入的现象,不利于将驻村第一书记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探寻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绩效提升的内在逻辑,根据M.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执行互动模型,构建了包含互动背景、主体、起点、条件、路径五大关键要素的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执行互动理论框架。分析发现,在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执行过程中,互动主体间由于互动背景融入偏差、互动条件前提缺失、动机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互动主体定位不清等问题而陷入的“分隔离散”状态,是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绩效提升的关键障碍。为此,放弃传统的制度文本优化路径,提出制度执行过程中各主体间的“互动共生”逻辑以提升制度绩效,需要驻村第一书记主动作为,做到环境融入以实现互融共适、身份明确以实现利益共容、目标一致以实现动机协调、信息畅通以实现情感共鸣、角色共情以实现价值共识。
- 丁辉侠胡婷婷
- 关键词:制度绩效互动
-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绩效分析与政策建议——以豫南Y村和豫西F村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所进行的重大制度创新,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但在建强村党组织、提升治理水平方面还没有高质量完成任务,尚存在预期目标和实际绩效尚有一定差距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权力配置需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实现建强村党组织之目标;由于村庄资源匮乏而很难形成依靠内生动力稳定脱贫与产业振兴的新格局;制度层面需进一步改革,以助力驻村第一书记从根本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由此给出以下建议:明确给予驻村第一书记对村党组织的领导权,明确规定驻村第一书记主导重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职权,明确驻村第一书记领导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职权,根据村庄资源情况持续不断加大输入力度,以提升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绩效为导向,科学设计针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各项管理制度。
- 杜明银李昱姣
- 关键词:制度绩效
- 农村人情新民俗的制度实践、制度绩效与制度边界——以江西石城移风易俗为例
- 2024年
- 江西石城“请客不收礼”新民俗的移风易俗实践,促进了农村人情新民俗的诞生与扩散,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新民俗具有强大韧性和高度弹性的制度特性,具有差序执行赋予制度适应性以及非正式制度带来非正式约束的制度优势;新民俗具有助力乡村文化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绩效,并通过衔接精准脱贫效力和扩大农村内需市场的礼金治理方式,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绩效。基于此,新民俗的扩散路径是基于人情往来地域多元化的现实基础,新民俗具有差序人情底层逻辑的总体特征和地方性仪式性人情的模式分类;基于新民俗创新扩散的时空性特征,需要因势利导的适时切入与因地制宜的本地化改造。
- 李志浩白雪马永清
- 制度绩效审计研究
- 制度绩效审计是制度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产物。本书首先对制度绩效审计的国内外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作了概括性分析,并阐明了相关研究目标与方法;其次,阐述了制度变迁的供求理论和制度绩效的相关概念,着重介绍了制度绩效分...
- 王学龙作
- 湖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绩效评价研究
- 无论是缓解老年人口贫困程度,还是保障我国居民的养老权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涵盖的人群大部分源自于农村,所以涉及人口众多,且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是整个社...
- 陶英双
- 关键词:绩效水平绩效评价
- “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制度绩效”框架下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治理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基于理论分析构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治理分析框架,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430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土地整治项目的治理绩效处于“一般~比较满意”水平,契约治理、关系治理显著正向影响治理绩效,制度环境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公私合作整治模式中,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均显著正向影响治理绩效,政治制度环境起正向调节作用;公众为主体的整治模式中,关系治理显著正向影响治理绩效,社会制度环境起正向调节作用;政府主导整治模式中,治理绩效主要受制度环境影响而对治理机制不敏感。因此,提升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治理绩效需要积极探索土地整治模式的多样性、完善两类治理机制,更要重视构建开放多元的权力结构和完备的制度体系,培育丰富的乡村社会资本。
- 徐雯
- 关键词:土地整治制度环境治理绩效
-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东北地区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绩效评价研究
- 严谨科学的评价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效果,可以提高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选择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进行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绩效研究,选择经济、生态、社会三...
- 侍术凯楚芸赫安佳孙亚静
- 关键词:农业生态补偿绩效评价
- 治理逻辑、权力结构与监督制度绩效被引量:4
- 2023年
- 在当代中国,权力监督内嵌于国家治理,监督制度的绩效水平受国家治理逻辑与权力结构调整的影响。在效率逻辑占主导的治理情境中,地方层面的监督权常被统合,形成统合型功能性分权。统合型功能性分权具有统筹功能,致力于保障效率;同时监督独立性不强易于导致腐败高发和制度秩序的不稳定、不确定。随着约束逻辑重要性的上升,监督权的专责性、独立性和权威性也会随之提升,形成专责型功能性分权。专责型功能性分权可以较好地保障权力的规范运行,却常常以损失部分效率为代价。国家治理有效性的关键在于通过构建不同的权力结构形态平衡效率与约束的双重目标。
- 皇甫鑫李立
- 关键词:权力监督制度绩效
- 我国层级性大学信任的生成:权威文化与制度绩效的共同影响
- 2023年
- 对我国大学信任不平衡结构的实证考察及理论思考,是大学信任研究和大学内部治理效能提升的应有之义。本文从权威文化和制度绩效两方面考察了我国层级性大学信任的生成机制,深入探讨了两者的共同影响和异质性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大学信任呈现出随着大学层次的下降而逐级下降的层级性特点,这一特点受到了权威文化和制度绩效的负向建构作用。研究还发现,权威文化和制度绩效对层级性大学信任的影响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共同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公平可以作为威权主义价值观影响层级性大学信任的替代性变量,应建立基于分类分层的大学信任差别化构建机制,以弥合重点大学信任和非重点大学信任的差距。
- 高学德
-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
相关作者
- 何一鸣

- 作品数:83被引量:42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产权管制 交易费用 产权 交易成本 经济绩效
- 罗必良

- 作品数:356被引量:5,081H指数:42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交易费用 农地流转 农户 农业 产权
- 刘新芝

- 作品数:27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制度绩效 土地储备制度 财务风险 绩效研究
- 马小刚

- 作品数:10被引量:36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市场绩效 土地供给制度 制度绩效 房地产 宏观调控
- 李志云

- 作品数:7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内生 制度绩效 溢价 跨文化差异 程序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