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5篇“ 制定法“的相关文章
制定历史解释的论辩效力及其作用限度
2025年
历史解释是服务于某种合理的律解释目标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律解释方,其通过考察立过程并借助立历史资料探求制定时的立意图,但历史解释并不止步于对立原意的发现,立原意可被再判断或评估。从律适用的理由论辩角度看,制定历史解释可以发挥独立性的、限定性的、决断性的、补充性的论辩效力。基于规范前史的解释、基于规范创建史的解释和基于规范适用及发展史的解释,是历史解释论辩效力的实现路径。律规范具备在文本之外进行解释的必要空间,且借由立历史资料形成的解释倾向存在合理性,是历史解释论辩效力的发生前提。历史解释方也有其运作界限,即历史解释不能从根本上脱离律文本的可能文义限制;开展历史解释不能把立原意绝对化或片面化,而应根据社会现实的变化对历史观点作审慎判断;历史解释的论辩效力强度受制于立原意的清晰程度;历史解释的解释结论有时并不具有终局性,而是需要有来自其他解释方的理由配合或验证保障。
杨知文
关键词:制定法法律解释历史解释法律方法
论传统婚俗文化与国家制定的协同路径
2025年
在我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典》婚姻家庭编及其司解释的出台,婚姻制度更加平等和自由,传统的落后婚姻观念逐渐被淘汰。然而,在一些地区,习惯在婚姻领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包办婚姻习俗、近亲结婚习俗和等级婚姻制度等。对于传统婚俗文化与国家制定之间的不一致,要在充分尊重传统婚俗文化的前提下进行调和,积极进行普宣传,加强治建设,建立合理、合的婚姻制度。
姚普瑞
关键词:制定法法治建设
国内外制定解释研究现状对比分析及启示——基于可视化技术和文献计量分析方
2024年
文章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期刊的313篇中文论文与311篇英文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分析方,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进路述评国内外制定解释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国外发文数量波动后稳步上升,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经历了稳定发展期后近年来却呈现出低迷状态;国外研究者、研究机构之间联系较为紧密且稳定,国内区域性聚集较强但整体略显分散;国外研究注重制定解释的实践技艺,并以相关哲学理论为指导,意在解决制定解释的司实践问题,国内则更为注重制定解释的本体研究,关注解释方的合理性证成。鉴于此,我国未来的制定解释研究应更加重视多样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方,扎根中国的本土司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幕布,加强对舶来律解释理论的本土化和对中华传统律解释文化的吸收;在研究主题方面,加强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走出学研究视角的局限,同时扩宽制定解释研究的宏观视角,更大程度上与我国治建设、构建国际治形象相勾连,贡献更多中国治智慧。
骆伟兰余素青
关键词:制定法法律解释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方法论
意图是制定解释的核心吗?——对交流意图论的批判性检视被引量:1
2024年
交流意图论是一种关于制定解释的意图主义理论。制定内容由文义构成,文义的基础是言说者意义,而后者完全取决于立主体的交流意图,因此,相关交流意图处在制定解释的核心。然而,律言说的现象学,表面上将字面意义而非交流意图作为制定文义的基础,对交流意图论构成威胁。通过预设律人听者,将字面意义等要素安置在交流意图的概念之内,这样优化后的交流意图论就可以解除相关威胁。由此,立主体的交流意图始终是制定解释的核心。
卢俊安
关键词:法律人
制定解释中的新文本主义被引量:1
2024年
制定解释中的新文本主义是在回应意图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解释理论,相比倡导显明含义规则的旧文本主义,它坚决反对诉诸立意图以及援引与之相关的论据。在解释方上,新文本主义提倡以词典释义作为文义解释的出发点,积极运用解释准则处理疑难问题,鼓励官参考制定的内部语境。由于新文本主义与其他解释理论之间不存在根本性分歧、文本内容无实现自洽且具体解释方存在疏漏,解释者在探索一种合理的律解释框架的过程中,依然需要超越新文本主义。
王云清
制定解释方的缺失
2023年
诉诸解释准则和立史是处理制定的歧义的两种方,但每种方都存在着一定缺失。文本是律本身,文本主义解释方将解释准则视为处理律模糊的手段。律解释的结果无通过算预测,在解释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情况进行判断。律解释的语境具有不确定性,官需要运用各种准则和规范,以确定哪种语境最适合分析。非文本主义解释方在解释时更倾向于参考立史。然而,立史也是不可靠的、“非”的。官在解释时,需要判断哪些声明是可靠的,哪些是空话。此外,官在解决案件时面临时间和专业的限制,制定解释应当依赖于律文本本身,采取相对简单和机械的方
黄路婷(译)
关键词:文本主义历史解释
美国基础设施领域的公私合作治理——以制定为线索
2023年
在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跨越四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中,私人部门参与公共事业的进程形成了公私合作模式。传统的美国制定适应公私合作的创新与规范需求,经历了宪禁止—司突破—立确权的治理逻辑变化,最终形成二元共治格局。联邦公私合作相关律围绕州际贸易、公共福利等事务,以市场准入、金融支持、项目监管为主要内容,为推行公私合作消除联邦律障碍和州律隔阂。州公私合作相关律围绕州内事务,以项目授权和操作流程为主要内容,决定当地是否开展公私合作项目以及开展的具体方式。未来美国或考虑制定联邦公私合作基本,以促进治理体系稳定有效。
贾韶琦
关键词:公私合作制定法
地方婚姻习惯与国家制定的冲突与融合:以云南迪庆藏族为例
婚姻家庭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既基础又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关系。随着《婚姻》、《民典》等律的先后颁布以及与婚姻家庭相关的司解释的出台,我国的婚姻制度更加趋向于平等和自由。传统意义上的封建婚姻形式正逐渐在婚姻的舞台上消失...
和悦
关键词:制定法
制定与习惯:唐宋与西夏的比较研究——以敦煌、黑水城契约文书为中心
2023年
唐宋与西夏制定对民间契约实践产生较大影响,强调立契自由,保障债权人利益,重视违约责任的约定等,制定与民间契约习惯之间形成一种保障与依靠的关系。不同之处体现在,西夏契约习惯制定的关系十分密切,西夏契约更多强调对律的遵守,即“依律令”,维护私自治秩序,典规定在契约实践中得到执行;唐宋契约实践为习惯留出更广空间,强调“官有政,人从私契”,形成复杂的互动与博弈关系,民间极力维护私空间,甚至表面上牵强唐律而实际上却采取模糊制定规定的方式来试图冲破制定,对制定提前设防,而制定却对民间习惯既表现出包容同时又有所限制。
罗将
关键词:唐宋契约文书制定法习惯法
官如何平衡制定与风俗习惯的冲突——以彩礼纠纷为中心的扎根理论研究
2023年
对基层官访谈、审判观念等语料及判决文书的程序化扎根理论实证研究发现,理解彩礼返还问题应该分“两阶段三步骤”走:在彩礼“还不还”阶段,风俗习惯在适用位阶上劣后于《民典》“无过错彩礼返还规则”的强制性规范,自由裁量在该阶段无适用空间;进入“返还多少”阶段后,官通过关照和平衡女方利益以消减制定与民间习惯差异和冲突导致的男女冲突立场之负面影响,借助立缺位的律漏洞及风俗习惯内生性特点利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在“彩礼事实认定”环节做文章以形成双方当事人都能接受的裁判结果;此外,由于“返还比例”受“以同居时长为中心影响因素的差序格局”限制和影响,官在此阶段的自由裁量较为局限。整体而言,官协调和平衡行为背后逻辑是律思维、情理思维和安全思维的综合运用。目前,社会性别意识进入彩礼纠纷司实践追求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但应注重对双方利益的平衡保护。
张海张海
关键词:彩礼返还制定法风俗习惯

相关作者

苏力
作品数:155被引量:6,910H指数:4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法官 法律 宪制 法学研究 法理学
刘翀
作品数:11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制定法 法解释 过程学派 美国法律 目的主义
彭中礼
作品数:136被引量:79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法治 司法裁判 民生 法律渊源 最高人民法院
张民安
作品数:59被引量:1,12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侵权责任 公司法 注意义务 法律效力 过错
高其才
作品数:131被引量:1,240H指数:1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习惯法 瑶族 村规民约 乡村治理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