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88759篇“ 创新研究群体“的相关文章
关于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增设青年项目亚类的必要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青年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灵感火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通过以项目培养人才团队的方式,切实促进了科学家之间的深入交流与紧密合作。但目前这两类项目的资助对象主要为资深科学家团队。通过分析现有人才资助体系及其资助对象年龄分布、资助成效等,发现科学基金在面向青年群体开展资助时尚存在缺少团队类人才项目载体、倾斜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增设青年项目亚类,专门支持青年团队开展合作研究与交流,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原创突破成果的产生,培养具有战略性思维的帅才型科学家和高水平领军人才。
杨雪张韶阳彭光健刘益宏高阵雨王岩
关键词:青年科研人员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绩效评价及其对科技评价的启示被引量:7
2021年
将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分为评价筹备、函评会评和绩效评价报告撰写修订发布阶段,以2015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绩效评价为例,梳理分析其工作流程和具体实施情况等相关工作内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具有前沿探索与人才培养双重属性,同时还具有资助力度大、周期长以及考核宽松等特点,相关绩效评价工作结合该类项目特性,基于同行评议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抽查项目与总体项目评价)设计,取得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年度绩效报告》为精简版主报告在内的3份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提示开展科技项目评价要注重项目的特质与要求,根据国家发展相关战略部署和要求不断改革、规范与优化流程管理,并注重开展同行评议,不断拓展科技评价的范式与边界,以促进科研项目科学合理与平稳有序发展,并促进提升我国科技评价工作水平。
高杰高杰苏竣
关键词: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绩效评价同行评议
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创新团队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为样本被引量:10
2021年
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235个创新研究群体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高维数据集和多元回归分析,对研究方向、依托单位、学科、地域、资助经费、获奖情况、团队负责人基本信息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探究它们与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创新团队之间的相互促长关系,以明确相关因素对团队成长的具体影响方式和实际效果。由此得出一流团队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师承名师;依托单位;学科领域;科技奖项;地区经济状况;负责人个体学术素养等。
季小天赵文华
关键词:创新研究群体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跨学科创新研究群体的合作演化与人才培养——以Gao HJ创新研究群体为例
2021年
创新研究群体是我国跨学科、高水平基础研究创新项目团队的典型代表,该类创新团队绩效的重要考核因素为科研合作、学科建设、团队成长与可持续性等内容,是符合科学精神与科研规律,能有效培养与激励人才的研究群体。本文基于科学计量与团队演化的理论视阈,就优秀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展开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与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创新研究群体在项目执行期与结题后时期均形成了有效连接的合作网络,具有较高的网络密度,同时在中心性较强的网络节点与科研骨干的带领下,合作网络不断扩展;总结其合作演化进程与人才培养经验,可为我国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提供方法整合分析的视角,并对交叉学科的建设发展、创新人才团队的培养激励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高杰
关键词: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小界面”撬动“大能量”——记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界面电化学”
2020年
在一个电池中,作为电极的固体与作为电解质的液体交界的地方,会发生奇妙的变化。这里被称为“界面”,通常只有不到20纳米厚,但它的结构和性质足以对电池的效率和寿命产生颠覆性影响。自2011年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孙世刚作为学术带头人,在连续3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下简称创新群体项目)支持下,围绕“界面电化学”开展深入研究。过去9年里,他们从基础科学问题出发,将原始创新的链条延长到产业应用中,让“小界面”撬动起“大能量”。
甘晓
关键词:自然科学基金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创新研究群体
创新研究群体的团队合作机制研究
中国的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正在经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转身阶段。虽然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实力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偏少,二是引领科学潮流的世界级科学...
高杰
关键词: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科学基金知识图谱
中国创新研究群体的深层合作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创新研究群体作为顶级科研创新团队,秉持基础研究前沿性与人才培养使命,实现预期绩效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深层合作"。精细分工与谋取声誉是深层合作的基石,创新研究群体团队合作机制主要包括分工机制与声誉机制。分工机制主要表现为成员搭配与效用互补,包括团队结构合理性与团队合作质量,声誉机制主要表现为成员互利共享与创新群体成功,包括团队绩效、个人成功与综合影响力。本研究追索的关键问题与逻辑脉络就是创新群体团队合作机制的组成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经过学理分析与实证研究表明,良好的团队合作质量与合理的团队结构对良好团队合作机制的完善与提升有着正向影响与推动作用,良好的团队合作质量与团队合作机制也对创新群体的成功具有促进作用与正向影响;团队合作机制是团队合作质量、团队结构合理性与创新群体成功之间的关键调节因素与中介变量。合理的团队结构、高水平的团队合作质量,经过良好团队合作机制的过渡,能够有效促进创新群体成功。
高杰丁云龙
关键词:创新研究群体
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研产出特征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创新研究群体在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科研产出是创新研究群体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科学论文是科研产出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对创新研究群体近年来的科学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总结其科研发展规律和掌握不同科学领域的研究状况,为创新研究群体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支撑。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的视角,对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研产出从总体情况、各学科领域情况、影响力情况以及国际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科学基金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稳定支持,创新研究群体科研产出数量不断提升;资助的持续性对创新研究群体科研影响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中国在部分领域科研水平已处于领先地位,但一些领域科研水平提升空间仍然较大;创新研究群体科研国际合作以多边合作为主,合作伙伴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在个别领域也存在与资源优势型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例子,国际合作科研影响力远大于非合作影响力。
马志云刘云白旭
关键词:科学基金
基于科学计量的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构型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创新研究群体是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我国基础研究前沿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分析并把握其结构特征与合作网络构型,有助于提升合作效率并促进原始创新。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并验证了优秀群体合作网络构型为晶格结构,具有较高的网络密度值,主要节点也具有较高的合作频次与中介中心性。基于科学计量的比较分析,发现了群体晶格结构具有单晶核辐射型与多(准)晶核均衡型两种形态,主要成员合作方式分别为主导型领军人物+追随型研究骨干与协调型领军人物+准晶核研究骨干,两类构型互有交织,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
高杰丁云龙
关键词:创新研究群体晶格结构知识图谱
中国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科学共同体视阈下优秀创新群体案例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创新研究群体在运行中部分团队存在"结构失范"与"合作低效"的问题。理解与解决此类问题的出发点是,打开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的"黑箱",从静态结构层面与动态演化层面揭示其演化的过程与机理。基于自发秩序下科学共同体视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的合作网络视作一类特殊的变化的科学共同体,将其演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两个转折点":首先是"无形学院"阶段——经过"立项转折点"后进入"科研创新项目团队"阶段——经过"变异转折点"后跃迁进入"混合型学术共同体"阶段;创新研究群体由具备合作基础的松散自发学术群体,转化为正规的边界明晰的项目团队,最后以群体为基础深化与扩展成"混合型学术共同体",经历了一个"模糊——明晰——扩展"的合作网络演化过程;结合团队生命周期等组织管理理论,通过对创新研究群体网络演化机理的分析,以及某优秀创新群体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初步打开其合作与发展的"黑箱",从组织形态演化角度拆解其重要节点与阶段划分,对于创新群体的问题解决与发展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杰丁云龙郑作龙
关键词: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自发秩序科学共同体知识图谱

相关作者

高杰
作品数:15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创新研究群体 知识图谱 网络治理 合作网络 视阈
丁云龙
作品数:80被引量:664H指数:14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创新研究群体 知识图谱 网络治理 交易成本 一流学科
苏竣
作品数:202被引量:3,105H指数:2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软件产业 信息技术 网络
高杰
作品数:26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冠醚 氢气压力 社会治理 内标 同位素
祁佳玥
作品数:10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昆虫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SCI收录 SCI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