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71篇“ 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文章
- 列夫·托尔斯泰
- 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自然不能不重视可读性。在行文中力求照顾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尽量做到雅俗共赏,这是不言而喻的。我在这里特别想说明的是,俄国人跟中国人在称谓习惯上差别很大:俄国姓名太长,名、父称和姓加在一起往往超过十几个...
- 陈殿兴编著
- 关键词:生平事迹托尔斯泰
- “安娜·卡列宁娜死后发生了什么?”——卡特科夫与列夫·托尔斯泰之争
- 2025年
- 托尔斯泰和评论家、出版人卡特科夫之间有着近二十年的合作,在托尔斯泰的创作过程中,卡特科夫起过较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就包括《安娜·卡列宁娜》的写作。但也是这部小说让二人关系破裂。原因一是卡特科夫的保守主义与托尔斯泰日渐激进的虚无主义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二是连载小说的期刊较为现实的办刊方向与作家创作时的直抒胸臆构成了另外一种矛盾。多种因素的杂糅,使卡特科夫和托尔斯泰的分道扬镳变得不可避免。由是观之,作家与出版家的关系并非亲密无间,而是充满了思想与利益的各种妥协;文学史现象亦非纯审美的表达,而是各种势力的互相角力。
- 朱建刚
-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
- 列夫·托尔斯泰历书编写研究
- 2024年
- 《每日贤人语录》《阅读园地》和《每日必读》是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倾心编撰的三部智慧书,是按一年365日逐日编排、匠心“熔裁”的“历书”。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托尔斯泰将寻找全人类共同的生存基础的“想象”悉数投射到这三部思想宝库当中,加强对三部“历书”的研究对于考察托尔斯泰宗教思想的源流以及文学创作的架构皆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立足于整体,追溯三部“历书”的汇编动因,考证其编纂过程,探讨托尔斯泰于“历书”之中呈现的以全人类性为原则的世界观和信仰论。
- 黄桂林
-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
- 列夫·托尔斯泰“审美共同体”思想研究
- 2024年
- 对人类团结的希冀是托尔斯泰毕生创作的核心要旨,也鲜明地体现在作家的文艺思想之中。本文通过梳理托尔斯泰“审美共同体”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认为托尔斯泰从建立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有机互动的审美场域出发,在艺术的感染效应中发现了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实现联结的可能,最终提出了以普世性“未来艺术”为依托的“人类审美共同体”构想。观照托尔斯泰审美理念所蕴含的共同体方案,可为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美学理论建构提供有效的参考。
- 公冶健哲
-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世界文学
- 北京大学与中国“列夫·托尔斯泰学”的发展
- 2024年
- 中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学”在初创时期便与北京大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百余年来,北京大学的“托学”,成果丰硕,特色鲜明,研究重心从最早的注重社会思想理念转向注重审美价值判断,研究内容从对文本著作的阐释译介扩展为托尔斯泰与中国及中俄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广领域。同时,研究译介与教学并举,教材编写与人才培养结合,不断拓宽和深化中国的托尔斯泰学领域,成为中国“托学”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梳理回溯北大与“托学”渊源,并从“有特色的托尔斯泰研究,翻译、教材和‘托学’人才的培养”两方面总结北京大学改革开放以来“托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 张冰
-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俄罗斯文学
- 从消极修辞探析《孔乙己》《列夫·托尔斯泰》的语言特色
- 2024年
- 消极修辞是强调文章事理逻辑顺畅、语言表达准确、意义明确、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一种修辞方式。从消极修辞角度探析《孔乙己》与《列夫·托尔斯泰》,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文本内容与语言特色,把握词语的形象色彩。
- 王文秀
- 关键词:《孔乙己》《列夫·托尔斯泰》消极修辞语言特色
- 破解描写的难题--《列夫·托尔斯泰》中的描写技巧
- 2024年
- 描写空泛是初中生作文的一大弊病,从人物传记选文《列夫·托尔斯泰》细腻的描写中可以总结相关描写技法,提炼核心策略。课文用大量笔墨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展现了作者茨威格细致独到的观察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凸显了“拆分对象抓特征”“巧用类比和联想”“定格事件延长时间”等行之有效的描写策略,能给初中阶段的描写类作文教学带来新思路。
- 蔡静羽万桂红
-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描写定格
- 道德完善与伦理倾向:列夫·托尔斯泰对孔子思想的宗教转换
- 2024年
- 列夫•托尔斯泰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解并认真研读孔子著作,撰写了关于儒家学说和中国哲学的一系列文章。托尔斯泰接受了孔子的部分观点,并将之与基督教思想相结合,使之转化为自己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修身观念为托尔斯泰的道德完善学说提供了有力支撑,儒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则赋予托尔斯泰的思想以强烈的伦理学倾向。托尔斯泰对孔子的基督教式的理解,使得孔子成为托尔斯泰重要的思想资源。
- 许旺
- 关键词:孔子道德完善
- 论沈从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接受与转化——以阅读史为考察路径
- 2024年
- 以翻译作品为接受路径,沈从文的早期文学观受到了《艺术论》的影响,沈从文的小说结构从托尔斯泰的城乡叙事模式中获得了情感、价值上的支持,沈从文将托尔斯泰的形象目标化、模范化,视为理想作家的范型,用以关切一般写作者,又将托尔斯泰的形象化用为应对外界批评/压力和坚持自我道路的精神武器,同时也“见贤思齐”,用托尔斯泰的形象砥砺自己。托尔斯泰被沈从文赞为“最可爱的”“人道主义的”“伟大文学家”,在沈从文接受对象中具有唯一性,与沈从文的情感、精神需求相呼应。理解沈从文对托尔斯泰的接受与转化,能窥见沈从文小说、思想、精神世界中晦暗不明而又真实存在的图景。
- 向吉发
-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
- 初中语文沉浸式三维推进策略探析——以《列夫·托尔斯泰》一课为例
- 2024年
- 初中语文课堂向前推进应该是螺旋式的,先让学生多一些自主探索,选择重点问题进行品鉴,在拓展之路上越走越远。无论哪一个环节均应该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深处去进行沉浸式阅读与探究。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例,探究通过“三维推进”,帮助学生多一些多元自学、多一些整体把握、多一些拓展延伸,促使语文学习向深处漫溯。
- 王维堂
- 关键词: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
相关作者
- 张兴宇

- 作品数:15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列夫·托尔斯泰 东正教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小说
- 李正荣

- 作品数:30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小说 诗学 《战争与和平》
- 张中锋

- 作品数:46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审丑 崇高 托尔斯泰 审美 感性学
- 吴衍发

- 作品数:68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晚明 艺术观念 艺术功用 列夫·托尔斯泰 中国艺术
- 杨敏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 研究主题:列夫·托尔斯泰 情感 艺术观 本质观 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