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49篇“ 刑事审前程序“的相关文章
- 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定位与改革方向
- 2024年
- 审前程序作为审判程序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其程序的正当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法院的裁判结果。在我国司法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实现“以审判为中心”,充分发挥审前程序对审判程序的应有功能显得较为重要。“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突出庭审实质化目标,这也必然涉及审前程序的改革与优化。基于审前程序的重要意义,其如何定位、改革方向如何界定,直接影响到刑事诉讼程序整体制度。如果定位不合理或不明确,可能会导致审判程序的运行出现异化的结果。
- 杨楠
- 关键词:刑事审前程序审判中心侦检关系
- 论刑事审前程序中的民营经济保护
- 2024年
- 在与民营经济相关的刑事案件诉讼中,诉讼制度不完善所带来的司法风险仍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刑事诉讼审前阶段,立案管辖不合理、强制性措施的使用不符合比例原则、嫌疑人缺乏救济性权利、检察监督缺乏刚性等问题集中出现。基于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任务、恢复性司法理念以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共同要求,加强对民营企业构建以检察机关为中心的刑事审前保护机制尤为必要。这一方面源于审前保护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检察机关作为审前主导的角色使然。立案环节应完善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制度、保障涉案人员权利、强化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侦查阶段应优先考虑适用对人、对物限制程度较弱的强制措施,并加强对于强制性措施的必要性审查;起诉阶段应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基础,积极探索不起诉制度在民营企业案件中的灵活运用。
- 程博官畅
- 关键词:审前程序检察监督
- 从检察听证到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被引量:11
- 2023年
- 随着检察听证的广泛适用,刑事审前程序的诉讼化改造目标似乎触手可及。然而,结合具体案例却不难发现,审前听证机制的运作尚不具备充分的司法化特质。一方面,作为民意代表的听证员难以亲身接触第一手证据材料,参与案件评议流于表面;另一方面,辩论主义原则并未取得优于司法公开及程序参与等理念的主导地位,导致实质化属性的缺失。由此,听证程序事实上仍依附于书面审的固有习惯,无法承担司法决策的核心场域功能。究其原因,除了制度创设初衷层面的另有所图,传统的诉讼结构影响以及办案主体行为惯性的制约均不容忽视。但不可否认的是,检察听证的客观存在确实提供了一条通往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的捷径。
- 孙皓
- 关键词: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改造检察权
- “显性偏见”抑或“隐性偏差”——刑事审前程序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程序控制被引量:11
- 2022年
- 除了“生硬”地违反刑事诉讼程序,冤错案件的形成还可能来自“根深蒂固”的显性认知偏见或“无意识”的隐性认知偏差,尤其是审前程序的主导性偏见以及偏见传递的制度性路径,可能导致审前程序中的认知偏差传递至后续刑事诉讼程序进而产生系统性的负面影响。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改革进程中,应当遵循“认知主体之实质多元”“认知行为之及时监控”“认知构造之有效平衡”的认知原理,进而探索检察介入侦查的认知基础、“捕诉合一”改革的认知保障,并且以检察机关主导责任为中心平衡审前认知构造。
- 谢澍
- 关键词:审前程序捕诉合一
- 论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主导地位被引量:20
- 2020年
- 随着《宪法》《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的修改,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化的背景下,检察机关进行了内设机构的重塑性改革,“诉讼监督、指控犯罪和权利保障”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刑事检察格局基本形成。刑事监督的专业性整合、公诉职能的适应性调整和权利保障的阶段性提升,使重塑后的刑事检察成了刑事审前程序中最主要的权力形式。我国检察机关不仅可以通过调查核实权和审查逮捕权等对侦查机关进行监督,还可以通过审查起诉控制审前程序的流程。同时,其还肩负着保障诉讼权利的职责。毫无疑问,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前程序中占有主导地位。
- 洪浩朱良
- 关键词:检察机关审前程序
- 刑事审前程序改革实证研究 侦查讯问程序中律师在场 试验
- 该书是《刑事审前程序改革实证研究-侦查讯问程序中律师在场(试验)》的修订版,是刑事审前程序改革示范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首先阐述了在诉讼结构这一理论前提下刑事审前程序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就刑事审前程序的理念和原则进行了概括和...
- 樊崇义
- 刑事审前程序中辩护权的救济
- 辩护权不仅是一项人权,而且还是保障人权的权利,是一项贯穿整个刑事诉讼的重要权利。但在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辩护权的行使却陷入了困境——会见受到阻碍、阅卷受到限制、调查取证也无人理睬等等。不但如此,辩护权受到侵犯,即便申诉控...
- 杨杰
- 关键词:刑事审前程序辩护权救济方式
- 变迁时代的福利司法 未成年人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
- 未成年人司法与儿童福利制度密切相连。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如果涉罪未成年人没有适当的条件回归社会,那么依赖传统刑事司法程序“惩罚”的效果就会较有限。当前,我国涉罪流动未成年人的生活状况存在固有的社会性缺陷因素,应当从未成...
- 王广聪
- 关键词:诉讼程序青少年犯罪刑事诉讼
- 刑事审前程序的地位和功能被引量:1
- 2018年
- 实现以审判为中心,应正确定位审前程序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对审判程序的应有功能。从作用来看,刑事审前程序是审判程序的基础、决定了起诉工作的成效、关乎犯罪嫌疑人诉讼地位和权利的实现;从功能来看,刑事审前程序彰显程序的独立价值、具有程序的保障功能和分流功能。优化刑事审前程序设置,必须遵循诉讼规律、司法规律和法治规律,必须以诉讼认识论、诉讼价值论、诉讼人本论等理论为基础和指导,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 白秀峰
- 关键词:刑事审前程序
- 我国刑事审前程序性裁判制度之构建
- 2018年
- 刑事审前阶段最容易发生如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等侵权行为。因此,为了遏制程序性违法和保障人权,我国目前亟需从域外的司法中汲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逐步在我国审前程序中引入独立的第三方主体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前阶段中构建程序性裁判制度,并由其行使审前程序性裁判权,使审判程序中的控、辩、裁三权制衡的结构完美地应用于审前程序中,使之更符合程序制约的原理,更加科学化,从而在尊重人权和维护程序公正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 靳建丽赵贝贝
- 关键词:刑事审前程序人权保障程序公正
相关作者
- 樊崇义

- 作品数:306被引量:3,419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法 认罪 刑事诉讼 从宽 法律监督
- 张爝

- 作品数:8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刑事审前程序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审视 职务犯罪侦查 侦查措施
- 汪海燕

- 作品数:105被引量:2,168H指数:27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认罪 刑事诉讼 审判中心 证明标准 从宽
- 任永芳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刑事审前程序 审前程序 刑事诉讼制度 经济合理性
- 马保卫

-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合肥学院
- 研究主题:刑事审前程序 沉默权制度 刑事诉讼 诉讼程序 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