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352篇“ 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文章
一种体外研究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间质上皮转化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研究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间质上皮转化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方法,包括在模拟血流环境的特定的流动悬浮培养环境下,使用包括但不局限于上皮型标志物和间质型标志物,观察细胞在流动前和流动后以及流动后再贴壁培...
邓亚光郑建军王波定韩大婷李欣
猪CRTC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预测分析
2025年
为分析猪CRTC2基因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方法对猪CRTC2(CREB regulated transcription coactivator 2)基因进行功能预测,并对CRTC2基因的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Non-synonymou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sSNPs)位点进行分析,同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其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猪CRTC2基因转录本CRTC2-202(ENSSSCT00000007195)对应的基因座上存在190个SNPs,在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存在10个错义突变(nsSNPs),其中rs709245010位点导致第148位的脯氨酸(P)被亮氨酸(L)替代(P148L),该突变位点会降低蛋白质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其结构和功能。2)CRTC2的CDS区的m6A修饰位点预测结果显示,其不存在m6A修饰。3)CRTC2基因的序列保守性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性预测结果显示,P148L突变对CRTC2编码蛋白质的α螺旋、β转角等二级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分析其可能是影响猪脂肪沉积和代谢的重要潜在功能性位点。4)对与CRTC2互作的基因和蛋白质分别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富集到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多条与脂肪沉积和代谢相关的通路。5)qRT-PCR结果表明,CRTC2在长白猪的肝脏、腹脂和背脂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综上,本研究表明猪CRTC2基因上的rs709245010错义突变(P148L)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且该基因可能在猪脂肪沉积和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探究猪CRTC2基因功能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解析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机制提供研究思路。
王冰洁韩娜韦怡林齐昆龙常乐彬张哲李新建李秀领王克君乔瑞敏杨峰韩雪蕾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分析脂质代谢
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胸腺上皮性肿瘤(TET)是一种好发于前纵隔的罕见肿瘤,主要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对于可手术切除Masaoka-Koga分期为Ⅰ~ⅢA期的TET,外科手术仍为首选治疗方式。对于复发及难治性TET推荐进行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此外,由于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发展,其也成为TET联合治疗的选择之一。但免疫治疗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限制了其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TET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对TET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朱楷史慧洋陆婧玉朱豪华胡兴胜
关键词: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分子生物学特征到综合治疗策略:乳头型颅咽管瘤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近年来,关于乳头型颅咽管瘤(PC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依此进行了靶向治疗的临床实践,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现围绕PCP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尤其是BRAF V600E基因突变机制及其在PCP发生中的作用,以及结合靶向治疗、手术治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PCP综合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PCP精准治疗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同道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罗宁林懿洪涛林志雄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靶向治疗
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进展
2024年
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具有与其他年龄段患儿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子遗传特征及预后。目前,婴儿ALL的治疗仍以常规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但早期复发率高,总体生存率低,疗效欠佳。近年来的多项大型临床试验进一步探讨了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优化了危险分层,但传统治疗方法未能明显改善这类患儿的预后。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患儿生存率。该文主要总结婴儿ALL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研究结果、治疗方法以及未来可能的治疗靶点。
覃远玲李天宇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婴儿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具有后肾腺瘤形态的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2024年
目的探讨具有后肾腺瘤(MA)形态的肾母细胞瘤(W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工作中遇到的1例具有MA样形态的W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16岁女性。组织为三相型WT,以梭形细胞为主,含有与MA形态重叠的分化区域,局灶具有间变特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WT⁃1。Ki⁃67增殖指数在WT区域明显高于MA样区域。荧光PCR显示BRAF V600E突变阳性。复习相关文献,31例(包括本例)具有MA样特征的WT中28例(87.10%)为成年人。除本例外,其余肿瘤(96.78%)均为上皮型WT。25例(83.3%)具有BRAF基因突变。14例患者获得随访,均存活(随访时间3个月~145个月)。结论具有MA样形态的WT多为上皮型,分子检测具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但并不局限于上皮型,本例为首例出现局灶间变的具有MA样形态的三相型WT,因此拓展了该类肿瘤的形态谱系。这类肿瘤通常预后较好,可通过靶向治疗方式得到有效治疗结果。
张冬梅韩静许跃王伟伟罗振宇李新强王晓娟魏建国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后肾腺瘤肾肿瘤
TP53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TP53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附属淮安医院256例初发AML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一代测序技术检测,统计TP53基因突变频率,分析TP53基因突变患者临床、实验室特征分子特征、核型特征及总生存期。结果:TP53基因突变频率为7.8%;TP53基因突变组年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和骨髓原始细胞与TP53基因无突变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P53基因突变组中检测出BCR-ABL、NPM1突变、CEBPA突变、RUNX1-RUNX1T1、MLL相关融合基因、FLT3-ITD突变及CBFβ-MYH11突变分子异常发生率与TP53基因无突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TP53基因突变组中单体核型、复杂核型、异常核型、-17/17p-、-7/7q-和-3/3q-检出率与TP53基因无突变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P53基因无突变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TP53基因突变组患者(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和TP53基因突变均为AML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TP53基因突变AML患者具有一定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伴有TP53基因突变患者生存预后不佳。
徐蕾林国祥
关键词:TP53急性髓系白血病核型
四川省首例入境寨卡病毒病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对1例2024年6月28日自新加坡入境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口岸中转的发热旅客进行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实验室检测,研究四川首例ZIKV阳性入境中转旅客中ZIKV的遗传进化和生物特征,为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患者血液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进行ZIKV核酸检测;同时对病例样本进行扩增子靶向全基因组测序,利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和分析,最后用Mega7.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该病例血液样本ZIK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基于ZIKV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ZIKV属于亚洲型,与泰国株在同一个进化分支,其亲缘关系较近,基因同源性分析表明该ZIKV与亚洲型及非洲型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在84.4%~98.6%之间。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该ZIKV具有139S、982V、2634M的基因分子特征。结论2024年6月四川入境中转旅客体内的ZIKV属于亚洲型,其流行病调查结果与实验室诊断结果一致。
李伟田绿波钟红荣蒋明凤陈振华张青周兴余潘明冯玉亮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系统进化分析
HBsAg ELISA+/HBV DNA NAT-献血者血清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电化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同时复检巢式PCR扩增HBV S区和C区基因片段。结果 双ELISA+/NAT-标本(n=30)巢式PCR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ELISA+/NAT-标本(n=41)(60%vs 24.40%,P<0.05)。前者献血者100%为初次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100%,血清模式以1、4、5此3项阳性(80%)为主;后者献血者中31.7%为重复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仅为19.51%,血清模式以单2项阳性(43.90%)和全阴(36.58%)为主。结论 单ELISA+结果存在较多假阳性,导致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而NAT-标本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 DNA,产生漏检风险。建议针对单HBsAg ELISA+/NAT-献血者,采用多套系统多种方法追溯检测,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景媛媛范云郭燕张文娟段勇冯娜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无偿献血者巢式PCR
单细胞测序揭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2024年
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一类少见但特征明显的病理亚型,其具有富含黏液的表型,且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本课题组的CRC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队列中,招募了1例该病例,是目前世界上首例来源于结直肠SRCC的scRNA-seq数据。本文基于这一批scRNA-seq数据及其他公开数据,探索了SRCC与常见腺癌(adenocarcinoma,AC)之间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差异。结果提示,SRCC中杯状细胞样的恶性细胞是导致其独特表型的原因,这些细胞特异性上调蛋白质加工处理和细胞黏附相关信号通路,并高表达多种黏蛋白基因;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CRC转移相关。SRCC具有不同于AC的EMT基因表达谱,SRCC被证明具有高水平的EMT,这也与它们的高恶性程度相一致;结合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CRC转录组数据和随访信息,EMT相关基因存在潜在预后作用;与AC相比,SRCC中淋巴细胞的占比较低,髓系细胞占比较高,且上皮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降低;CRC中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间广泛存在胶原蛋白和整合素的相互作用。该研究首次报道了结直肠SRCC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是对近年来CRC单细胞图谱的有力补充,为寻找结直肠SRCC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王欣陈磊
关键词:结直肠腺癌肿瘤转移

相关作者

韩英
作品数:292被引量:1,039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大肠癌 炎症性肠病 大肠肿瘤 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肿瘤
付士红
作品数:234被引量:94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虫媒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种系发生 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敖艳华
作品数:14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养禽与禽病防治重点开放实验室
研究主题:F基因 分子生物学特征 H7亚型禽流感 新城疫病毒 野生鸟类
梁国栋
作品数:396被引量:2,119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虫媒病毒 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辛德毕斯病毒
冯云
作品数:113被引量:507H指数:15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研究主题: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虫媒病毒 蚊虫 肾综合征出血热 分子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