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3篇“ 出血机制“的相关文章
-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在脑出血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针刺治疗脑出血疗效肯定,本文以JAK/STAT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梳理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出血机制研究,归纳其在抑制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血管再生、促进神经功能重塑等方面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黄琳粟胜勇
- 关键词:针刺脑出血JAK/STAT信号通路
-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介导的出血机制及临床管理
- 2024年
-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是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新型靶向药物,尤其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aemia,WM)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随着BTK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出血的不良反应逐渐显现。出血事件是由于BTK抑制剂的脱靶效应引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来影响血小板功能,导致出血的发生。出血一旦发生将影响患者的治疗,严重会危机生命,应该加强出血的临床管理,本文就BTK抑制剂引起出血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管理进行综述。
- 宋丽霞康虹阳韩国将刘洁范凌佟长青
- 关键词:出血临床管理
- miRNA-4685-3p通过靶向调控MMP9对脑微出血机制的研究
- 马丹
- 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是早产儿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易造成多种并发症及后遗症,且临床诊治效果不佳。明确早产儿发生PVH-IVH的机制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大量证据表明,早产儿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基质(GM)和脑血流(CBF)自动调节系统发育情况与PVH-IVH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早产儿发生PVH-IVH的机制,以期增加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对PVH-IVH的认识,并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 黄润芝曹长青李宇宁
- 关键词:脑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 脑出血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对脑出血的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越来越丰富,本文就脑出血病理机制与当前新型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李翱翔李小龙
- 关键词: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
- 纤溶药物出血机制的进展及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传统的溶栓药多为纤溶酶原激活剂类药物,严重依赖于患者本身的纤溶酶原水平,溶栓效果受到限制。与之不同的是,纤溶药物具有直接纤维蛋白水解活性,能够直接溶解血栓,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直接疗效”的溶栓药物,具有更高的溶栓效率和安全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能作为纤溶药物的纤溶物质不断被发现研究,但真正开发成新药、成功运用于临床的却很少,主要是其出血风险限制了发展。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纤溶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就其出血机制及应对策略进行系统综述,总结了纤溶药物的5类出血机制,提出了3类应对策略,为研发更安全、高效的纤溶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唐明青胡承佳许瑞安
- 关键词:血栓纤溶出血金属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当归补血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机制的研究
-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以及分子对接相关技术挖掘当归补血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的潜在的效用物质基础、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目前,国内对黄芪与当归的配伍用药、有效活性成分的相关药理研究及分子成分的研究相对深入,但对其治疗A...
- 曾露
-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当归补血汤当归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大黄-三七配伍治疗脑出血机制及其实验验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大黄-三七配伍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及文献查找获取大黄和三七的活性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阈值进行筛选,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靶点;从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获取脑出血疾病基因,并筛选出与药物靶标的交集基因;运用STRING对交集基因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分析,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疾病-中药-化合物-交集基因”网络图、PPI网络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靶点和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大黄-三七药对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以及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ax)、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Bcl xL)的影响。结果:最终筛选获得大黄-三七药对有效成分31个,潜在靶点486个,与脑出血交集靶点130个,PPI获得关键靶点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STAT3)、酪氨酸激酶(SRC)、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1(MAPK1)、肿瘤蛋白p53(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α亚单位(PIK3CA)、Harvey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HRAS)、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GO和KEGG富集分析后共获得符合筛选标准的条目2137条和188条,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Ras相关蛋白1(Rap1)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化合物与潜在靶点大部分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显示,三七-大黄药对可改善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减少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I3K、磷酸化�
- 李艳娇李双阳唐红梅白雪
- 关键词:脑出血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针刺治疗脑出血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22年
- 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针刺治疗脑出血(ICH)继发性损伤的相关机制。归纳发现针刺可以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抑制凋亡、激活自噬、抑制铁死亡、减轻氧化应激、促进神经再生、改善脑循环、调节神经递质含量、促进血管新生等多种途径治疗ICH继发性损伤。
- 姚嘉永邹伟
- 关键词:针刺脑出血神经生物学机制
- 脑微出血机制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增加了卒中、认知障碍等相关疾病的风险。现就CMBs的流行病学现状、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CMBs的深入探究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 王慧玲郑连红王萌
-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
相关作者
- 王菊香

- 作品数:74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患儿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
- 张峰

-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永城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再生障碍性贫血 出血机制 血小板 出血 血管因素
- 唐小龙

- 作品数:88被引量:269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冠状病毒 腺病毒载体 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转录因子
- 刘翠英

- 作品数:21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永城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 出血机制 血小板 白血病
- 周海霞

- 作品数:51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血液科
- 研究主题:白血病患儿 变化及意义 急性淋巴细胞 患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