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10篇“ 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章
出血性脑梗死被引量:1
2011年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HI)是指短时间(数小时或几天)内在同一病灶内先后发生缺血和出血性改变的一种血管病。HI的出血按原因可分为两类,病情自然发展发生的和溶栓药物引发的。前一类的发生时间在梗塞后两周内,
涂雪松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脑血管病溶栓药物脑梗塞后病灶内脑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被引量:8
2006年
1概念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又称脑梗死出血转变(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颅CT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 近年来由于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CT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逐渐增多,已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
张祥建李春岩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被引量:7
2004年
张祥建李春岩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继发性出血颅脑CT缺血区血流灌注抗凝
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5年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药物治疗研究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参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神经病残疾评分(N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参照组的74.19%(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1β、Hcy水平分别为(27.49±3.69)pg/ml、(4.82±1.15)pg/ml、(14.39±2.25)μmol/L,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4.86±3.81)pg/ml、(5.95±1.29)pg/ml、(17.69±3.03)μmol/L(P<0.05)。治疗后,研究组NDS评分(8.59±1.29)分低于参照组的(12.33±2.15)分,FMA评分(79.65±5.22)分、BI评分(82.16±6.25)分高于参照组的(66.76±4.81)、(68.79±6.13)分(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NT-proBNP水平(105.55±10.85)pg/ml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39.59±11.43)pg/ml(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炎症指标,缓解机体症状,不良反应少,可推广。
王兵刘庆雪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炎症指标
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
2024年
探讨50例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 实施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伴发疝患者50例,按照手术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即:应用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应用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应用组护理满意度95.65%远高于对照组60.87%,(P<0.05);应用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上方法是抢救患者生命有力的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保证。
周梦思王晓娟李静
关键词:常规护理综合护理
出血性脑梗死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
2024年
评价出血性脑梗死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 病例资料搜集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11月,以我院收治的疑似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均接受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临床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检出率和诊断效果。结果 50例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确诊出血性脑梗死46例,阳性检出率为92.00%,经MRI检查出血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88.00%(44/50),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78.00%(39/50),MRI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结果均比CT检查结果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出血性脑梗死的检查选择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的检出率相比CT结果高,并且能清晰的显示病变状况,便于临床参考治疗,值得临床采纳。
程琳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成像
扼颈后出血性脑梗死迟发死亡1例
2024年
1案例1.1简要案情张某,男,66岁,某年8月26日因纠纷被他人用手扼压颈部约6 min,后出现轻度偏瘫、脑梗死出血、昏迷,经救治无效于伤后第8天死亡。现场视频监控显示:当日09:21,张某与嫌疑人撕扯到一起;09:21—09:27,嫌疑人将张某放倒在地并从正面用左手扼压张某的脖子,被人拉开之后,嫌疑人多次返回现场脚踢或用鞋底抽打张某头部,并用拳头击打张某左上肢;09:27,张某躺在地上,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侧肢体活动尚可,神志尚可,问答切题;09:33,嫌疑人被他人拉走。
王启团接存正王莹莹韩笑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出血性脑梗死扼颈死因分析伤病关系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出血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出血诊断中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9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MRI平扫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比较诊断效能及不同时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阳性78例,阴性22例;MRI平扫检出阳性77例,阴性23例;磁敏感加权成像检出阳性67例,阴性33例。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灵敏度为97.44%、特异度为95.45%、准确率为97.00%、阳性预测值为98.70%、阴性预测值为91.30%,均高于与MRI平扫的76.92%、68.18%、75.00%、89.55%、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ADC值低于亚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出血诊断中应用MRI平扫、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均有一定价值,其中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可明确出血情况,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张向海赵正宇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出血性脑梗死
飞利浦3.0T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飞利浦3.0磁共振成像(MRI)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准确性,旨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出血性脑梗死疾病患者为研究样本。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计算机体层成像(CT)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飞利浦3.0T MRI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准确率为93.75%,CT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准确率为75.00%。和CT相比,3.0T 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准确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来讲,为其开展飞利浦3.0T MRI检查,能取得满意成效。该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能减少疾病的误诊以及漏诊率。
龙恩仁赵英杰张贵清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出血性脑梗死
人文关怀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人文关怀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病例是2021年3月到2022年7月接收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为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施行人文关怀护理...
李小莉
关键词:人文关怀出血性脑梗死护理质量

相关作者

张祥建
作品数:369被引量:1,138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混淆 诊治技巧 脑出血 脑水肿
蒲传强
作品数:527被引量:14,181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病理 多发性肌炎 肌病 肌肉组织 缺血性脑血管病
李慧明
作品数:18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出血性脑梗死 脑卒中 HS-CRP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尹静
作品数:20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大鼠脑组织 TOLL样受体4 脑红蛋白 脑水肿 出血性脑梗死
钟兴明
作品数:189被引量:449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PICCO技术 迟发性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