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17篇“ 出血性疾病“的相关文章
出血性疾病
徐福燕主编
关键词: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
(美)史台法尼尼(M.Stefanini)
关键词:出血性疾病
治疗出血性疾病的化合物及其组合物
一种治疗出血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丹酚酸作为第一活性成分;和人参皂苷作为第二活性成分。药物组合物能够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组织、器官出血性疾病,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并能够改善出血性脑卒中相关神经症状。
姜宝红王琳琳王艺宇张雨菡张凌霄陈思琪申海尚
基于“肝主凝血”分析收敛法防治出血性疾病
2025年
从古籍论述、现代医家经验及现代研究探讨“肝主凝血”在出血性疾病中的运用,为丰富出血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及今后“肝主凝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思路。肝阴、肝气充足,肝之疏泄适度,情志平和等因素决定了“肝主凝血”功能的正常发挥。肝还能与心、脾、肺、肾四脏协作共同发挥凝血之功。酸味收敛药物,诸如白芍、山茱萸、海螵蛸、乌梅等,既能止已出之血,又能固未出之血;酸又入肝,同时还能收肝气、敛肝阴,使肝之疏泄适度,更好地发挥“肝主凝血”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此类药物本身或炮制后可以发挥凝血功效。临床治疗出血的患者,需注意审证求因,在止血的同时寻找出血之因,灵活运用收敛法,注意配合其他治法联合运用,以使“肝主凝血”之功正常发挥。
林仕高杨苗苗伍大华谢乐
关键词:出血性疾病收敛法肝藏血
凝血因子X激活剂及其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的制剂
本申请涉及凝血因子X激活剂(FX激活剂,例如,RVV‑X)组合物(例如药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蔗糖、组氨酸、聚山梨醇酯20和甘露醇,以及FX激活剂(例如,RVV‑X)或其组合物(例如,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个体(例如,...
周赞王效民王炳璋刘俊勇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5年
分析出血性疾病实施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江阴市中医院肿瘤内科,介入科52例出血性疾病患者为样本,双盲机制分组,有保守组、介入组,均有26例,保守组行内科保守治疗,介入组行血管介入治疗,入选周期从2023年1月开始,到2024年11月结束,观察止血情况并分析各组不良反应,比较生活质量并统计各组满意率。结果 止血有效率在介入组达到了100.00%(26/26),而保守组的数据为84.62%(22/26),即介入组高于保守组,P<0.05。止血时间分析后在介入组短于保守组,P<0.05。不良反应在介入组有3.85%(1/26)的发生率,而保守组有26.92%(7/26)的发生率,即介入组低于保守组,P<0.05。综合性分析治疗后生活质量,介入组均高于保守组,P<0.05。治疗满意率在介入组达到了96.15%(25/26),该内容在保守组为69.23%(18/26),即介入组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 经血管介入后能实现确切的止血效果,对出血性疾病患者而言其止血有效率高,且能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止血后的生活质量,能提高患者止血满意率。
李虎宋仲洁
关键词:出血性疾病满意率血管介入
一种治疗鼻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的中药配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鼻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配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材:艾叶8g、柏子仁8g、山萸肉8g、丹皮8g、大生地15g、白莲肉10g和山药10g。本发明的配方能够有效地改善出血症...
朱龙桂
产科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救治治疗临床策略研究
2025年
探究产科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救治治疗临床策略的效果。方法 选取两年期间共计96例产科急性出血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治疗,而观察组接受特定的救治治疗临床策略。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7)。同时,观察组的分娩时间(39.55±1.3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52.66±1.48min),恶露持续时间(22.74±2.15h)显著少于对照组(47.48±5.31h),分娩过程出血量(209.79±10.63ml)显著少于对照组(342.52±15.28ml),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 产科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救治治疗临床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缩短分娩时间和恶露的持续时间,减少分娩过程出血量,对减轻产妇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晓红陈林欢
关键词:分娩时间
血液凝固检验技术在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4年
探讨血液凝固检验技术在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04月至2023年05月于本院就诊的72例疑似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液凝固检验技术检测。根据检验结果及临床表现分组,对比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凝血指标,并结合出血症状类型评估凝血检验在疾病分类中的作用。结果 72例患者中54例(75%)凝血功能异常,18例(25%)凝血功能正常。异常组PT、APTT、INR显著延长,D-二聚体和FDP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出血症状的凝血指标差异显著,其中内脏出血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1)。结论 血液凝固检验技术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能够有效评估凝血功能异常程度并指导疾病分类和个体化治疗。D-二聚体和FDP水平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穆秋凤房静
关键词:出血性疾病凝血指标D-二聚体
不明原因出血和无法分类的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4年
不明原因出血和无法分类的出血性疾病(BUC/UBD)是在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时,却有明显临床出血表现的疾病。当这类疾病患者面临出血挑战时,临床医生无法采用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因此,本文对目前该领域国际上的研究进行综述。BUC/UBD患者主要以女性为主,部分患者存在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年龄较大、出血表现较轻。在对BUC/UBD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首先需要运用出血评分工具,其次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史及家族史,以寻找潜在遗传性致病因素。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出血性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运用一、二线止血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检测费用。对BUC/UBD患者而言,由于常规止血检测无法发现他们的致病原因,目前国际上采用基因检测结合研究性实验如凝血酶生成实验等阐明了部分出血性疾病致病的新机制,如凝血酶调节蛋白突变,凝血因子V异构体突变等。在此基础上临床医生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避免出血给患者带来的健康危害。
吴灏洋丁秋兰王学锋

相关作者

阮长耿
作品数:1,038被引量:3,180H指数:2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白血病
王兆钺
作品数:407被引量:1,615H指数:1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小板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发病机制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侯明
作品数:335被引量:1,923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血小板减少 大剂量地塞米松
王学锋
作品数:613被引量:2,85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基因突变 突变 血友病A 家系 缺陷症
吴润晖
作品数:263被引量:811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血友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患儿 血友病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