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6篇“ 出版活动“的相关文章
- 全面抗战时期上海美术刊物编辑出版活动的总体特征与影响
- 2025年
- 上海美术刊物的编辑出版活动不仅旗帜鲜明地反映了全面抗战时期上海美术运动的宣传性、大众化、民族化等时代特点,还是抗战文艺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美术界人士生存、生活状态和创作思想的最直观的呈现方式。通过对全面抗战期间创刊于上海的47种(据不完全统计)美术刊物进行研究,以抗战初期、孤岛时期和沦陷时期为时间轴,分析了上海美术刊物编辑出版活动演进历程、总体特征和影响,由此勾勒出上海全面抗战期间美术刊物的发展概貌,以期为学界提供参考思路。
- 焦基鹏
-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编辑出版
- 宋代印刷出版物社会影响的三重考析——基于《世说新语》的出版活动
- 2025年
-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书籍在宋代也成为真实意义上的印刷媒介,实现了大众传播模式。作为一种新型传播类型,书籍的数量、出版传播效率均有重大革新,特别是魏晋小说《世说新语》,从“钞本时代”迈向“印本时代”,打破了以往的传播时空局限。经典书籍的印刷出版,产生三重重要的社会影响:在经济维度,书商加速书籍生产并带动域外贸易;在文化维度,印刷物扩充文学阅读群体,扩大文人交游圈,并使学术研讨成为可能;在政治维度,出版活动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塑造社会风气、优化人才选拔机制等。
- 徐子恒
- 关键词:《世说新语》印刷出版物雕版印刷
- 论出版活动中的“六个什么”被引量:2
- 2024年
- 出版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各子系统的总和,也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只有对其进行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才能对其活动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事实上,出版活动是由是什么、做什么、传什么和看什么4个子系统有机构成的,同时,这4个子系统始终贯穿着“由什么人来完成”这一决定性因素,始终贯穿着“为什么如此控制”这一选择性因素,始终贯穿着运用系统论方法进行综合性判断和实践的方法论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出版实践。
- 耿相新
- 关键词:出版活动出版人出版形式出版内容出版传播
- 清末广学会体育教科书编辑出版活动探析--以《体育图说》为中心
- 2024年
- 广学会是1887年由来华英人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于上海发起建立的出版机构,在清末时期出版了囊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历史等多个主题的教科书籍,该会也凭此融入彼时“西学东渐”的热潮之中。其间,广学会先后出版发行《幼学操身》《体育图说》《女学体操》三部体育教科书,不仅对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启蒙和发展起到了接续推动作用,而且均具有滥觞发轫之意,价值巨大。以《体育图说》的编辑出版活动为研究中心,对于展现清末时期西方在华出版机构于教科书编辑出版方面日渐式微、中国近代体育教科书编辑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状况,具有见微知著的重要意义。
- 刘洋
- 关键词:体育教科书编辑出版清朝末期
- 1949—1956年私营出版社的文学译介与出版活动梳考
- 2024年
- 共和国成立伊始,新的出版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私营出版业亦未被全盘纳入一体化的轨范。此时的文学译介与出版相应处于混杂状态。私营出版业所构筑起的世界文学景观呈现出苏联文学译介渐趋凸出、膨胀的衍变。其译介与出版,既带有抢译乱译等消费导向,又具有注目于通俗本、儿童读物的大众化取向。个人主义的翻译观遭到消解,文学译介转渡为采取集体翻译和作为政治任务的“当代”形态。译家、出版家的动机、策略各有不同,京、沪等地亦展演出各异的译场空间。
- 操乐鹏
- 关键词:文学译介当代文学
- 夏丏尊出版活动研究 ——以开明书店时期为中心(1026-1939)
- 夏丏尊是我国上个世纪卓富成就和影响力的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从1886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到1946年病逝于上海,夏丏尊其一生的职业轨迹鲜明,贡献巨大,被誉为“怀珠抱玉的大先生”。他早年投身教育,先后参与了春晖中...
- 时海峰
- 关键词:开明书店出版活动
- 晚清至“五四”时期严复出版活动的三个面向
- 2024年
- 在执迷与顿悟、变革与认同、危机与转型之间,严复带着极为强烈的问题意识“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出版为媒介旨意三个面向,一是通过翻译和出版西方著作来传播先进的政治、科学、哲学等思想,以改良封建政治秩序;二是欲借译书以开民智,将宣传启蒙思想、倡导社会变革为目标;三是在“中西古今”的命题下解决“文明的冲突”。严复的启蒙思想在“文本—出版—阅读”构筑的场域盛匣入世,引发近代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导向意义。
- 陈本煌张梅
- 关键词:出版书籍
- 清末民初女性出版活动与女性意识觉醒(1989—1919)
- 2024年
- 清末民初女性出版活动的活跃对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起到了关键作用。裹挟于民族复兴浪潮下的女性解放运动,促进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催生了中国最早一批的女性报人群体。她们一方面将报刊视作言论的阵地,为女性开辟公共话语空间,促进女性政治参与并引领现代女性身份建构;另一方面,女性刊物传播新女性示范形象,通过宣扬新服饰促进身体解放,通过新场景重置社会对女性的新想象,将女性推向更广的社会位置的同时,用实践促进了更广泛女性群体的意识觉醒。尽管初创时期的女报频遭稿源不足、资金短缺等挑战,但女性出版活动促使了中国女性意识的早期觉醒,开辟了中国女性现代化的新篇章。
- 赵国宁
- 关键词:女性意识
- 张潮的小说出版活动及其意义——以《虞初新志》为考察中心
- 2024年
- 作为职业刻书家的张潮,刊行过《龟台琬琰》《元宝公案》《虞初新志》等文言小说。一方面,他通过征稿、索稿等方式获取文本,在拓宽稿源渠道的同时,也扩大了作品的阅读对象;另一方面,他以批评家的眼光编选《虞初新志》,除了改换篇名、增添作者外,还创造性的增加文末评点“张山来曰”,从而树立新的“虞初”体例和选录标准。张潮在出版模式的转变、版刻形态的革新、书籍价值的彰显上,都为清代文言小说的后续出版、传播张力,推动着传奇体小说的复兴与发展。
- 杜治伟
- 关键词:文言小说《虞初新志》
- 晚清“秉笔华士”群体的滥觞——对近代早期传教士中国助手群体及其编译出版活动的考察
- 2024年
- 在近代中国开埠前的30多年时间里,伴随早期新教传教士的东来,一批中国文士以助手身份及独特工作活跃于广州、澳门地区及南洋地区。其作为一个群体的出现,是早期中西交流的地域特征、传教士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知识的需求及中国文士的谋生考量等因素共同促成的。他们协助传教士编纂双语词典等汉语学习书籍,与其合作翻译《圣经》等基督教文献,合力编译出版西学中文期刊及著述,在双方共同演绎的近代早期跨文化传播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传教士的身边人,他们明显受到基督教的不同层面的影响,有的还比较深入,但保守儒家理念的特征同样明显。他们作为下层文士的身份构成,中国传统教育的背景与文化素养,与传教士雇佣合作关系形成的历史动因,在双方合作编译出版活动中的角色作为,徘徊于儒耶之间的文化思想倾向,无不具有后来大规模涌现的“秉笔华士”群体的基本特征。可以说他们是晚清“秉笔华士”群体的滥觞。
- 元青
相关作者
- 王勇安

- 作品数:85被引量:3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出版 出版业 教育出版 出版活动 数字出版
- 范军

- 作品数:263被引量:71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出版 出版史 书刊 出版业 出版史料
- 张志强

- 作品数:386被引量:1,16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出版 出版业 出版学 电子书 出版教育
- 蔡克难

- 作品数:34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研究主题:编辑学 《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 出版活动 编辑学教育 出版业
- 吴永贵

- 作品数:89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出版 出版业 出版史 民国时期 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