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6篇“ 冷轧变形量“的相关文章
- 冷轧变形量及退火温度对纯钛无缝管组织及性能影响
- 2025年
- 对两种不同冷轧变形量的TA1纯钛管采用不同温度(450、470、490℃)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变形量及退火温度对纯钛管微观组织形貌、织构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变形量纯钛冷轧管内部存在大量孪晶,主要以{1122}<1123>压缩孪晶和{1012}<1011>拉伸孪晶为主。增大变形量,纯钛冷轧管晶粒变形严重,孪晶数量减少且以压缩孪晶为主。大变形量冷轧管具有强烈的<1010>//AD织构,而小变形量冷轧管以基面双峰织构为主。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大变形量无缝管再结晶含量逐渐增加。经490℃退火处理后,大变形量纯钛管再结晶程度达到50.5%,抗拉强度显著降低,同时冷轧变形织构变弱,基面双峰织构增强。而小变形无缝管退火后组织变化不明显,强度下降趋势平缓,组织由基面双峰织构逐渐向<1010>//AD织构转变。
- 李晓煜程小伟肖强唐敏刘昕李露秦回一
- 关键词:冷轧变形TA1退火温度
- 冷轧变形量对核电用GH4169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 2025年
- 研究了不同变形量对GH4169合金5.3 mm厚板材组织演变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EBSD分析等方法观察了晶粒尺寸、晶界特征,并对比了两种变形量处理下材料的拉伸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确立加工-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变形量对晶粒尺寸、显微组织都有显著影响,热轧板材经制度A冷变形(减厚1.4 mm)后的晶粒尺寸为6μm,小角度晶界(<10°)占比为73.2%,大角度晶界(>10°)占比为26.8%,过快的变形速率使变形不均匀,形成混晶,变形晶粒占比例为85.3%,亚结构所占比例为5.6%,再结晶晶粒所占比例为9.1%。经制度B冷变形(减厚0.7 mm)后晶粒尺寸为35μm,小角度晶界(<10°)占比为51.6%,大角度晶界(>10°)为48.4%,组织较均匀,孪晶比例较大,亚结构所占比例为95.7%,变形晶粒所占比例为3.4%,再结晶晶粒所占比例为0.9%。冷变形制度A的室温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明显高于冷变形制度B,但断后伸长率低于制度B,最终板材的性能归因于制度A的晶粒尺寸更小和亚结构密度更高。
- 于昂李鑫旭苏赫李磊刘茜珂孟宇
- 关键词:变形量GH4169EBSD
- 不同冷轧变形量3003铝合金的再结晶退火工艺研究
- 2025年
- 采用拉伸试验机、杯突试验机、板材成形试验机与光学显微镜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冷轧变形量3003铝合金在不同退火工艺下的力学性能、成形性能(杯突值与制耳率)与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再结晶退火起始温度为280~300℃,结束温度为360~380℃。综合考虑力学性能、成形性能(杯突值与制耳率)、显微组织与生产成本等因素,确定了不同冷轧变形量3003铝合金的最佳再结晶退火工艺为冷轧变形量55%、退火温度360℃、保温3 h,为冷轧与退火工艺的现场生产提供了支持,但是需要结合现场生产设备的设计与配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实施。
- 李永欣王建伟
- 关键词:3003铝合金再结晶退火显微组织
- 末道次冷轧变形量对Al-Mg-Si-Cu合金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和拉伸测试等研究了末道次冷轧变形量对汽车车身板用Al-Mg-Si-Cu合金板材织构、晶粒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分和冷轧后固溶处理工艺相同的情况下,织构是决定Al-Mg-Si-Cu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晶粒尺寸最大的33%试样反而获得了最高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屈强比。这是因为减小末道次冷轧变形量可以降低固溶及预时效处理状态下板材Cube和Cube+ND_(20)织构的含量,从而减少立方型织构对板材强度的损害。而末道次大变形量冷轧会促进再结晶时Copper、S和Brass织构向Cube和Cube+ND_(20)织构的转变,并抑制S织构转变成R织构,在实际生产中应当避免。
- 邱铨强吴蔚袁悠悠王茹翁瑶瑶吴萌
- 关键词:AL-MG-SI-CU合金冷轧织构
- 冷轧变形量对Al_(2)O_(3)/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为进一步提升Al_(2)O_(3)/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Cu-0.57wt%Al_(2)O_(3)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冷轧变形量对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导电率、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探讨了不同变形量下复合材料强化机制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Al_(2)O_(3)/Cu复合材料的晶粒逐渐变为细长纤维状结构,平均晶粒尺寸由2.82μm(原始态)减小到0.56μm (90%变形量)。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Al_(2)O_(3)/C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逐渐提升,60%变形量时达到峰值,强度和硬度分别为544 MPa和HV156,分别提升了35%和14%,而导电率仅从85%IACS减小到83%IACS。这是由于冷变形过程中,纳米级Al_(2)O_(3)颗粒与位错交互作用逐渐增强,晶界强化和位错强化对强度的贡献逐渐增大,分别由160MPa增加到264MPa和47 MPa增加到141 MPa。当变形量超过60%时,晶粒尺寸(0.56μm)与位错密度(3.5×10^(14)m^(-2))趋于稳定,位错强化与晶界强化对强度的贡献达到顶峰,力学性能最佳。
- 宋昊国秀花李韶林宋克兴徐国杨齐柯柯刘嵩
- 关键词:冷轧变形晶界强化位错强化
- 冷轧变形量对Fe-11Cr-5Al-2Mo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掌握Fe-11Cr-5Al-2Mo合金冷变形规律,并为其包壳管材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开展了不同冷轧变形量的Fe-11Cr-5Al-2Mo合金板材轧制实验,对冷轧后的板材在800℃下进行了1 h退火,并对冷轧板材及退火板材的显微组织演变进行了表征,通过室温拉伸试验评价了Fe-11Cr-5Al-2Mo合金的强度和塑性。Fe-11Cr-5Al-2Mo合金板材的变形态组织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大而拉长,板材的强度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800℃退火1 h后,50%冷轧变形量的板材获得了最细小、均匀的再结晶组织,并且具有良好的韧塑性配合。本文阐明了合金冷轧变形量-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为Fe-11Cr-5Al-2Mo合金管材冷轧变形量设计和退火工艺研究提供了参考。
- 王馨敏王玉容吴裕潘钱付姚力夫徐祺
- 关键词:冷轧变形显微组织
- 冷轧变形量及退火温度对TiNiFe合金管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 随着航空飞行器服役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管接头的性能也提出了不断提高的要求。TiNiFe合金的组织性能是影响管接头连接性能的重要因素。目前,TiNiFe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多采用棒材制备,冷加工是提高合金强度的重要方法,采用冷...
- 温健显
- 关键词:管材织构冷变形退火温度
- 冷轧变形量对热处理后CoCrFeMnNi高熵合金退火孪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经冷变形与热处理后的CoCrFeMnNi高熵合金性能会受到在退火过程中产生退火孪晶的影响,而孪晶形貌与种类的变化与冷变形量和热处理条件相关。探究了高温短时热处理下,冷变形量对退火孪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制备了FCC单相CoCrFeMnNi高熵合金,样品经均匀化退火后使用两辊轧机沿同一方向进行多次冷轧,得到不同变形量的样品。样品在900℃条件下退火1 h,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微观组织形貌进行表征以观察样品中退火孪晶的变化,在室温下对样品进行了静态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变形量对于退火孪晶的影响以及退火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退火孪晶的种类和数量会随变形量变化:变形量30%的样品内部晶粒尺寸大,退火孪晶的种类和数量最少;变形量80%的样品晶粒尺寸与30%的样品相近,但退火孪晶数量、种类多;变形量50%的样品晶粒尺寸最小,退火孪晶数量与种类中等。未经热处理的样品其抗拉强度与变形程度呈正相关,抗拉强度最高可达到1333.44 MPa,经900℃×1 h退火处理后,其抗拉强度与变形程度呈负相关,抗拉强度最高为585.81 MPa。结果表明,CoCrFeMnNi高熵合金在高温短时间的热处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相稳定性,轧制和退火后均为FCC单相结构,没有析出相产生。冷变形后的样品在热处理后样品内部发生了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大小与退火孪晶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样品的力学性能会随着变形量的不同产生变化。同时,合金内部产生的小尺寸退火孪晶起到了存储位错的作用。
- 杨煜锋杨玉婧董勇李传强胡永俊
- 关键词:高熵合金冷轧退火孪晶再结晶晶粒尺寸相稳定性
- 冷轧变形量对铝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冷轧变形是铝基复合材料变形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提升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性能,以2519铝合金作为金属基材制备铝基复合材料,随其实施热变形挤压与冷轧处理,获取6个冷轧变形量。利用透射电镜与X射线衍射仪分析材料微观组织,通过万能试验机与维氏硬度计分析材料力学特性。结果显示:冷轧处理前材料为固溶态组织,基本不存在错位现象;随着冷轧变形量提升,材料的错位现象持续加剧,且呈现出均匀分布的趋势。随着冷轧变形量提升,材料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晶界密度增加;同时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也逐渐提高,拉伸率逐渐下降。
- 雷武军
- 关键词:冷轧变形量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晶粒尺寸抗拉强度
- 冷轧变形量及退火工艺对Gr.39钛合金带卷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研究了不同冷轧变形量和退火工艺对Gr.39钛合金带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热轧退火态Gr.39钛合金带卷,当冷轧变形量从0升高到59.4%时,显微组织由完全退火的等轴组织逐渐变形为被拉长的纤维状组织,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材料加工硬化程度逐渐增加。考虑到轧制过程的稳定性,建议单轧程冷轧变形量控制在60%以内。Gr.39钛合金带卷在700℃退火发生完全再结晶,退火温度升高至相变点以上时,显微组织转变为粗大魏氏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逐渐升高。推荐冷轧Gr.39钛合金带卷退火制度为700℃/8 h/AC。
- 蒋孟玲陈彦辉孔玢刘正乔涂爱东谢宗瑜
- 关键词:冷轧变形量退火工艺
相关作者
- 王卫永

- 作品数:18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焦作大学
- 研究主题:冷轧变形量 再结晶退火 磁性材料 立方织构 大学物理
- 杨光

- 作品数:32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焦作大学
- 研究主题:冷轧变形量 再结晶退火 基带 立方织构 冷轧
- 张素玲

- 作品数:30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焦作大学
- 研究主题:冷轧变形量 再结晶退火 基带 立方织构 冷轧
- 高坤元

- 作品数:221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合金 微合金化 复合微合金化 铝合金 时效强化
- 聂祚仁

- 作品数:938被引量:2,126H指数:24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合金 铒 铝合金 稀土 微合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