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5篇“ 冲断构造“的相关文章
- 基底坡折带对盐上覆褶皱冲断构造形成演化影响的实验模拟:以库车坳陷西段米斯坎塔克背斜为例
- 2025年
- 为探明库车坳陷西段含盐褶皱-冲断带内盐下基底坡折带对盐上覆沉积盖层构造形成演化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米斯坎塔克背斜为研究实例,基于地震剖面解译结果,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运行了两组挤压型砂箱模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在含盐沉积盆地中,受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当盐下基底地层较为平坦时,盐上覆沉积盖层倾向于发育两翼对称式的滑脱褶皱(盐相关褶皱);当盐下基底地层存在先存坡折带时,盐上覆沉积盖层易发育两翼非对称式的滑脱褶皱(盐相关褶皱)。(2)盐下先存基底坡折带对后期挤压变形中盐岩的侧向流动具有阻挡作用,促使盐岩在基底坡折带处聚集增厚,进而加强盐上覆地层的褶皱作用,导致盐上覆地层发育非对称式盐相关褶皱,且褶皱翼部易发育调节性逆冲断层。结合库车坳陷西段却勒地区盐下基底形态特征、米斯坎塔克背斜平面和剖面构造特征及实验模拟结果,推断研究区盐下先存基底坡折带分布对盐上覆地层构造变形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影响米斯坎塔克背斜构造形成演化。
- 杨秀磊吴珍云尹宏伟王宏斌董少春崔键马德龙
- 关键词:盐构造物理模拟
- 一种滑脱-冲断构造变形系统分析与应用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的滑脱‑冲断构造变形系统分析与应用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通过开展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定量解析,构建地质结构模型;开展构造物理模拟与数值模...
- 邓宾徐宏远马华灵杨荣军李英强鲁鹏达
- 一种多重滑脱冲断构造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滑脱冲断构造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分析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基于地震剖面构造基本形态特征,通过实验模型设计砂箱物理边界条件后,根据地质认识对挤压运动进行参数设置进行挤压,完成所有期次的非滑脱层和滑...
- 李超王贵重邓勇陈鹏胡正涛向文超
- 吕梁隆起中段冲断构造解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吕梁隆起是认识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窗口,对于克拉通的形成、保存与演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对于吕梁隆起的构造样式及其演化特征的研究仍然偏弱。本文对吕梁隆起中段核部吴城镇白马仙洞一带的构造进行解析,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建立了东西向构造地质剖面,应用2D-Move、FaultFold软件对剖面进行反演与正演模拟,分析其构造样式与构造演化特点。研究认为:吕梁隆起核部在燕山期受到强烈的东西向挤压作用而发生隆升,早期在基底发育区域性滑脱面,滑脱面之上发育了两条逆断层(F1、F2),上覆地层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基底发生滑脱卷入,此时处于快速隆升阶段;燕山期中期F1、F2逆断层持续活动,断层端点向上破裂至石炭系,此时处于慢速隆升阶段;燕山期晚期断层F1、F2持续向上突破所有地层,倾角达70°,东侧新产生一新的断层F3,上覆地层以及基底太古界花岗岩形成断层转折褶皱,进入快速隆升阶段;其后风化剥蚀最终形成现今构造格局。该区地层总缩短量为3.17 km,总缩短率为13.4%。本文为之后研究吕梁隆起的陆内构造变形及其矿产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 石婧
- 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陆内变形
- 数值模拟在沉积盆地褶皱冲断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被引量:2
- 2023年
- 数值模拟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研究工程问题、物理问题乃至自然界各类问题的方法。随着高性能计算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在沉积盆地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学术界和工业界将数值模拟方法广泛应用于盆地构造变形特征与变形机制的定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系统分析前人数值模拟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有限元、有限差分、边界元和离散元四种常用数值模拟实验方法的特征和应用。同时,本文对近年来数值模拟方法在沉积盆地褶皱冲断构造变形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总结,重点介绍这一方法在构造特征与变形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为数值模拟方法在盆地构造变形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提供参考。最后,本文对数值模拟技术在目前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 尹宏伟贾东汪伟李长圣徐雯峤杨庚兄贺婉慧
- 关键词:数值模拟沉积盆地应力应变
- 十万大山前陆盆地早中生代冲断构造(带)成因机制讨论
- 2022年
- 位于云开造山带的十万大山前陆盆地通常被认为是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印支运动形成的盆地。已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前陆盆地形成的时限、逆冲推覆的构造样式和盆地的沉积充填序列等方面。有关十万大山前陆盆地中构造层底部滑脱层是否发育和冲断裂组合样式发育的机制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前人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海西运动不整合面滑脱构造广泛发育,海西运动不整合面上滑脱层发育情况仍不明确,本次研究在前人对该区地质、地震、盆地构造样式等研究基础之上,设计了两组实验,模型1无滑脱层,模型2为单滑脱层,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对比,进一步揭示了早中生代十万大山前陆盆地的逆冲构造样式和滑脱层是否发育的问题:(1)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十万大山前陆盆地逆冲断裂组合样式表现为前展式的推覆构造,且构造垂向分层不明显,这可能与十万大山前陆盆地海西运动不整合面上泥盆系滑脱层不发育有关。(2)十万大山前陆盆地的形成是受到了SE-NW方向的区域性挤压作用的控制。随着印支期挤压作用的加强,十万大山前陆盆地呈现出由SE向NW方向逆冲。
- 薛凤吉周倩玉李成
-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物理模拟
- 中扬子北缘冲断构造带的古流体记录及其对页岩气保存意义——以保地1井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为研究中扬子北缘大洪山冲断带古流体特征及其对页岩气保存的指示意义,以该区保地1井为例,系统采集志留系裂缝脉体样品并开展流体地球化学与包裹体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方解石脉δ^(13)C值变化范围为-8.19‰~0.16‰,碳同位素最小值远小于志留系灰岩夹层,也小于海相碳酸盐岩,结合脉体包裹体群脱硫系数高达23.53~87.90且自下而上具有降低的趋势,表明古流体中有下伏寒武系膏岩层卤水混入,导致古流体SO_(4)^(2-)增高,以及寒武系TSR产生的H_(2)S、CO_(2)沿着裂缝系统进入志留系,致使方解石脉δ^(13)C负偏和钻遇地层气显发现H_(2)S。志留系龙马溪组底部包裹体类型以纯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最大均一温度峰值约为110~120℃,最小均一温度峰值为60~80℃;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大洪山冲断带较川东地区志留系页岩抬升剥蚀时间早,古流体形成阶段埋深浅、温度低、含气饱和度低。滑脱带附近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最低均一温度发育于该段,表明滑脱带构造活动期次更多、持续时间更长,特别是晚期构造活动更强,成为页岩气逸散的长期通道。综合分析表明,大洪山冲断带发育多个滑脱层的冲断、变形,对多层系页岩气藏和常规气藏破坏较大。
- 刘安王强陈孝红李旭兵张保民李海李继涛
- 关键词:古流体页岩气包裹体地球化学
- 塔西南新生代冲断构造变形及成因机制
-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的塔西南新生代冲断变形区保留了完整的生长地层(最厚达13km),是研究冲断构造4D(时间和三维空间)演化和陆–陆碰撞导致的陆内变形的理想场所。论文以前陆冲断构造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地质剖面和断层相关褶皱...
- 陈槚俊
- 关键词:生长地层断层相关褶皱冲断构造塔西南
- 复合陆内山前冲断构造转换类型及其成因被引量:5
- 2019年
- 复合陆内山前厚皮构造向薄皮构造的转换类型决定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山前复杂冲断结构的形成和发育,任何单一构造模式均不能完全概括和解释构造转换及其结构差异形成的机制。通过深—浅层结构联合对比分析,依据构造位移向前传递扩展的形式及其产生的地质结构特征,将山前厚皮向薄皮构造的转换划分为过渡Ⅰ带、过渡Ⅱ带、过渡Ⅰ+Ⅱ带、无过渡带4类。过渡Ⅰ带、过渡Ⅱ带、过渡Ⅰ+Ⅱ带型通过基底面拆离滑脱实现厚皮向薄皮构造的转换,并视深层次滑脱层与边界条件形成叠瓦逆冲、三角带、双重构造等不同结构样式;无过渡带型主要以大型逆掩断层实现两者之间的突变式转换,无明显的基底面拆离滑脱,形成以大型推覆构造为主的结构样式。构造转换及其冲断结构差异的形成主要源自“镶嵌式”复合大陆因不同的深部地质结构与边界条件在板缘俯冲、碰撞作用力下产生多种形式的构造响应。过渡Ⅱ带、过渡Ⅰ+Ⅱ带型山前冲断构造形成遵循“壳内俯冲与反向拆离冲断”构造模式,无过渡带、过渡Ⅰ带型则分别符合“壳内双向俯冲与均衡隆升冲断”和“多层次基底拆离滑脱冲断”构造模式。
- 方成名赵利
- 关键词:薄皮构造
- 一种陆内冲断构造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实验模型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陆内冲断构造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实验模型,通过设置两个相互接触的块体,并将两个块体相互挤压以模拟古造山带向盆地冲断的构造背景,使实验模拟的构造背景与实际的地质构造背景更具相似性。
- 刘运黎赵利方成名陈拥锋段铁军陆建林程健韦庆亮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李本亮

- 作品数:95被引量:1,838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前陆盆地 柴达木盆地 冲断构造 塔里木盆地 油气勘探
- 陈竹新

- 作品数:121被引量:988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物理模拟实验 地质构造 构造物理 实验箱 龙门山
- 李曰俊

- 作品数:126被引量:1,376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正断层 塔里木盆地西部 放射虫化石 断裂带
- 何登发

- 作品数:433被引量:6,539H指数:5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地质结构 几何学
- 雷永良

- 作品数:54被引量:48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物理模拟 地质构造 前陆冲断带 盆地构造 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