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48篇“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文章
- 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病理特征及分类被引量:1
- 2024年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学重要诊断指标如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改变,有时由于死亡过程短暂、组织缺少反应时间,使得缺血部位定位困难,部分案件中死者首次发病即猝死,导致法医难以准确作出诊断。然而临床医学对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研究揭示了其病变引发的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在冠心病猝死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归纳整理了基于临床医学研究的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病理特征,包括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以及导致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并简述粥样斑块研究进展与研究技术方法,以期通过诊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同病理状态,完善冠心病猝死死亡机制研究,提高冠心病猝死法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 邢运虹李洋王文政王亮亮孙乐乐杜秋香曹洁何光龙孙俊红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脏性猝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粥样斑块病理特征
-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与冠周脂肪相关性的CT多参数研究
- 目的:本研究通过双源CT双能量(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多定量参数(电子密度Rho、有效原子系数Z、双能量指数DEI、碘浓度IC)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周脂肪的环境变化来间...
- 吴方锦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ECT冠脉斑块
- 利用腔内影像观察他汀联用PCSK9抑制剂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影响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评估他汀联用PCSK9抑制剂(PCSK9i)的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并验证他汀联用PCSK9i的降脂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知网数据库,获取从建库到2022年12月20日的全部文献。英文检索关键词为“PCSK9 Inhibitors”“Alirocumab”“Evolocumab”“plaque”“IVUS”“OCT”等,中文检索关键词为“PCSK9抑制剂”“斑块”“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筛选所有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他汀治疗与他汀联用PCSK9i治疗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Revman)5.4处理数据。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1912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他汀单药治疗,他汀联用PCSK9i能够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百分比(PAV)(MD:-2.08 mm^(3),95%CI:-2.94~-1.23 mm^(3),P<0.001),加速PAV的消退(MD:-1.13 mm^(3),95%CI:-1.49~-0.77 mm^(3),P<0.001);改善总动脉粥样硬化体积(TAV)(MD:-6.42 mm^(3),95%CI:-14.34~1.51 mm^(3),P=0.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促进TAV消退(MD:-5.16 mm^(3),95%CI:-7.09~-3.23 mm^(3),P<0.001);显著增加薄帽斑块纤维帽厚度(FCT)(MD:8.46μm,95%CI:5.13~11.79μm,P<0.001)。此外,他汀联合PCSK9i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结论他汀联用PCSK9i可明显改善粥样斑块的特征和表型,并大幅降低血脂水平。对于存在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建议尽早启动他汀联合PCSK9i治疗,并长期维持,确保更多获益。
- 刘霖泽赵宇飞肖炯郝敬严林文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心血管风险META分析降脂效果
-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几何构型对粥样病变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左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几何构型与局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粥样斑块几何构型对粥样病变发展的影响。方法将CT冠状动脉造影数据进行图像分割重建,获取每一例模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粥样斑块的横断面偏心(cross-sectional eccentricity,CE)指数和纵向偏心(longitudinal eccentricity,LE)指数。对重建后的三维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得到时间平均壁面剪应力(time-averaged wall shear stress,TAWSS)、振荡剪切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和相对保留时间(relative residence time,RRT)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将以上指标与CE指数和LE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E指数与TAWSS的倒数显著相关(P<0.001,r=0.97),与OSI显著相关(P=0.001,r=0.89),与RRT相关(P=0.011,r=0.76)。呈现近端偏心时,粥样斑块的LE指数与TAWSS显著相关(P=0.011,r=0.956),与OSI显著相关(P=0.023,r=0.928)。呈现远端偏心时,LE指数与TAWSS显著负相关(P=0.021,r=-0.931),与OSI显著负相关(P=0.012,r=-0.954)。结论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表明,当CE指数升高,LE指数趋近于0或1时,更易引发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导致粥样硬化病变继续发展,为该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金航刘润東刘行健王阳彭如臣王川
-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计算流体力学
- 冠脉内OCT技术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及介入治疗效果中的意义
- 2023年
- 探讨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介入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22.1~2022.12接收的4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所接受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将其中22例行冠脉造影(CAG)检查后即刻行PCI术的患者纳入CAG组,另外18例在OCT检查指导下行PCI术的患者纳入OCT组,PCI术后统一行OCT检查,比较2组病情评估结果、PCI治疗即刻效果、远期预后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斑块形态特征及易损斑块等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OCT组PCI治疗后即刻检测出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支架膨胀不良、组织脱垂、支架内即刻血栓等不良事件的总概率为15.40%,远低于CAG组的32.26%,P<0.05;OCT组随访6个月内发生轻微出血、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的总概率为11.12%,远低于CAG组的40.92%,P<0.05;OCT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AG组,P<0.05。结论 OCT技术在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粥样斑块形态特征以及辨别易损斑块中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而且还可降低术后即刻以及远期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 曹磊窦金媛蒋敏王亮珠薛霞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NAFLD合并CAP患者肝脾CT比值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统计学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采用初步统计学方法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斑块(CAP)患者肝脾CT比值变化及其与斑块类型、性质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NAFLD合并CAP患者72例作为病例组,另按照2:1原则选取单纯NAFLD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尿酸(UA)]水平、肝(L)脾(S)CT比值(L/S比值),评价L/S比值与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NAFLD合并CAP的影响因素,比较病例组不同L/S比值患者斑块类型、性质分布情况,分析L/S比值与斑块类型、性质的关系。结果两组BMI、吸烟、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清TC、TG、HDL-C、LDL-C、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S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比值与血清TC、TG、LDL-C、ALT、AST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BMI、吸烟、合并糖尿病、高血压、UA、L/S比值是NAFLD合并CAP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不同L/S比值患者斑块类型、性质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比值与斑块稳定性、性质呈负相关(P<0.05)。结论L/S比值、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多因子与NAFLD合并CAP有关,但L/S比值可为临床评估NAFLD合并CAP风险及斑块特征提供量化参考,对指导早期制定干预策略具有一定价值。
- 刘勇张兴强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谷丙转氨酶甘油三脂
-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和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10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联合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联合组给予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降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Fas)、锌指Krüppel样转录因2(KLF2)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差异;并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C、TG、LDL-C、hs-CRP、IL-6、sFas水平,以及冠状动脉血管体积、管腔体积、斑块体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DL-C、KLF2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KLF2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不仅能发挥良好的降脂作用,还能逆转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具有良好安全性。
- 王珺柴玉琼操兰平孟晓瑜
- 关键词:依折麦布辛伐他汀血脂细胞因子类
- microRNA-128表达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 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RNA-128(microRNA-128,miRNA-128)表达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超声射频数据分析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35例)和易损斑块组(97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RNA-128表达量,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miRNA-128表达量对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患者miRNA-128表达量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4),斑块偏心指数、斑块负荷、坏死核心(necrotic core,NC)比率、钙化部分(dense calcium,DC)比率、纤维脂质成分(fibro-fatty,FF)比率均显著大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NA-128表达量与斑块偏心指数、斑块负荷、NC比率、DC比率、FF比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3、0.632、0.701、0.724、0.61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NA-128高表达对冠心病患者出现易损斑块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9,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2%。结论miRNA-128表达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具有相关性,miRNA-128高表达对出现易损斑块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朱丹宋晓东张小宝赵新华
- 关键词:冠心病粥样斑块
- 阿托伐他汀联合快步运动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快步运动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逆转效果。方法将86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他汀组,联合组。采用128排CT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性质、特征及管腔狭窄百分比评估斑块逆转效果。结果 (1)联合组在降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GLU)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优于他汀组。(2)联合组降低斑块负荷、斑块面积、管腔狭窄百分比及增加纤维斑块率优于他汀组。(3)联合组未见肝损害、横纹肌损害和糖尿病发生不良反应,优于他汀组。结论 (1)他汀类药物联合快步有氧运动能够降低LDL-C,TC,TG、hs-CRP、GLU水平,提高HDL-C的水平及功能,提高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且增加斑块稳定性,且随着时间延长,抗动脉硬化作用增强,具有逆转冠状动脉斑块作用。(2)他汀类药物联合快步有氧运动能够部分对抗他汀类药物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 何亚军何勇王瑛刘积伦苏显明
- 关键词:动脉硬化冠状血管
-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CD45表达水平与病灶结构变化的关系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内CD45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灶结构变化的关系,探讨CD45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中尸体检验及组织学检查确认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例的冠状动脉组织,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动脉粥样硬化组(单纯As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并继发病变组(As并继发病变组),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冠状动脉的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5蛋白的表达分布及水平,分析CD45表达水平与粥样硬化病灶结构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继发病变的冠状动脉斑块内纤维帽厚度变薄,病灶厚度、坏死灶厚度及血管腔面积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继发病变的血管组织CD4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As并继发病变组显著高于单纯As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发生继发病变的冠状动脉病灶内CD4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As并继发病变组显著高于单纯As组(P<0.05),CD45阳性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斑块肩部和底部的白细胞(棕黄色着色)。与对照组比较,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继发病变的血管组织CD45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As并继发病变组显著高于单纯As组(P<0.05)。病灶内CD45表达水平与病灶结构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CD45分子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其表达水平反映病灶内的炎症反应程度,而病灶内炎症反应程度能影响病灶结构,从而导致斑块稳定性改变。
- 王玉孙晓宇罗亚乐翠云汪家文黄江王杰夏冰汪元河李明杰万昌武
- 关键词:CD4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关作者
- 张瑞岩

- 作品数:388被引量:2,187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 药物洗脱支架 预后 介入治疗
- 丁风华

- 作品数:69被引量:2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CORONARY 慢性完全闭塞 急性冠状动脉
- 刘相飞

- 作品数:31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血运重建 基因多态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DGF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 陆林

- 作品数:179被引量:62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患者 多态性
- 钟雪焱

- 作品数:17被引量:93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市友谊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肾损伤分子-1 病因学 脉压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