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718篇“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相关文章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基层乡村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研究
2025年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与载体。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基层乡村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助于从基层的根源问题出发,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困境。结合实地调研及相关文献,分析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断杉镇新场村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了基层乡村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难点,并进一步从人才与科技、特色与创新、财政与制度、持续与科学等角度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及评价的思路。
陈健利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结构关联、空间差异与障碍因素
2025年
农业大省在全国农业现代化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基于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三个维度,使用熵权法、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障碍度诊断模型等方法,对2016—2022年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介于0.391~0.534,农业竞争力指数构成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增长的主要来源,按照现状与趋势聚类,地市层面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2)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结构实现从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转变,但皖南、皖中、皖北耦合协调度逐级递减的空间结构始终存在;(3)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基尼系数在研究期内波动上升,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比重分别为50.00%、27.48%、22.52%,皖北—皖南的区域间差异大于皖中—皖南、皖北—皖中,皖中区域内部差异扩大最快;(4)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是大部分地市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因素,农业机械是皖中和皖南地区普遍面临的突出短板。
宋浩楠姜倩文袁国军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构建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并利用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了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可以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而土地规模经营在农业现代化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发挥了遮掩效应,最后提出了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措施。
田佳琳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创新农业规模化经营
绿色金融能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吗——基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被引量:1
2024年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下人民幸福的基本要义;而绿色金融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关键动力。本文基于2012-2021全国30个省份十年的数据,通过熵权TOPSIS法构建绿色金融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双向固定效应、门槛效应分析绿色金融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起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存在双门槛效应,当门槛小于0.1992时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存在区域差异;东部优于中部,西部呈现不显著;粮食主产区优于非粮食主产区。同时,将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纬度划分后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最为显著。
吴玉宇戴佳豪
关键词:绿色金融农业现代化水平门槛效应
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渠道,通过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农业碳减排。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3-2022年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现代化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果为先促进后抑制;第二,农业现代化通过规模经营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来影响农业碳排放;第三,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在区域、粮食生产功能和农村消费水平上具有异质性;第四,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程欣程铁军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碳排放中介效应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权重确定——以陆良县为例
2024年
为了了解云南省陆良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以陆良县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农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德尔菲法,由8位相关专家进行群体决策,最终确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3个维度,以及3个维度下的15个评价指标,并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分值,进而构建出该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明确了各指标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程度,进而降低了有关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内容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进一步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以及评价其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所有指标中权重最大,其次是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恩格尔系数,这3个指标同属于准则层中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的权重在准则层中也高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指出了在专家判断中,评价某地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看该地农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即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
王朝贵李正亭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水平统计测度及时空演变
2024年
农业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核密度估计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朝着更高的台阶迈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具有空间集聚性,但同时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存在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瓶颈。
施嘉仪郑圣超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熵权TOPSIS法ESDA核密度估计
基于空间回归的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科学评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13-2021年的农业现代化相关指标数据,利用熵值法进行分析.基于空间相关分析理论,探索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特征,并建立合适的空间回归模型考查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但整体上逐年稳步上升.同时,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大多省份与其邻近省份呈现高-高或低-低的空间聚集模式.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企业数字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均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建议各省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发展策略.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吸纳数字经济型人才,完善数字转型的软硬件基础,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和经济产业发展水平.
沈思连闫文璐王淑婧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熵值法
浙江省新型城镇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和时空演变分析
2024年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农业现代化的双轮驱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浙江省作为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先导区,一直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规划和管理创新。文章在论述浙江省新型城镇农业现代化现状前提下,运用熵值法来测算新型城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然后通过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得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同时运用时空演变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新型城镇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但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基于研究结果,总结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浙江省新型城镇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
张宝山王志宇方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以物元模型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2023年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本文根据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际内容,通过建立对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权重采用熵值法加以确定,利用模糊物元评价模型从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业经营、农民生活、绿色发展、底线任务6个方面25项指标对新疆2011~2020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测算时间序列期间,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2020年评价结果处于高水平层次;子系统整体呈持续上升状态,但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及底线任务在评价末年还未达到高水平状态。因此,亟需通过推进“三产”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建立人才体制,鼓励农业经营人才发展;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激发农业发展潜能等措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李瑾聂春霞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水平熵值法物元模型

相关作者

党国英
作品数:555被引量:2,20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农民 农村 城乡一体化 土地制度改革 乡村
孔祥智
作品数:854被引量:11,974H指数:5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 乡村 农民
包尚友
作品数:163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农产品市场周刊》编辑部
研究主题:农民 大樱桃 农民增收 设施农业 中国农村杂志社
李同昇
作品数:202被引量:2,803H指数:29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空间分异 农业技术 都市农业 农户
陈日武
作品数:16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厅
研究主题:江西农业 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系统 农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