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2篇“ 内皮细胞迁移“的相关文章
- 落新妇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落新妇苷在体外促进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1、10、20、40μmol/L)的落新妇苷,通过MTT检测HUVECs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基质胶小管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将不同浓度落新妇苷处理HUVECs 6、12和24 h后,细胞的增殖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落新妇苷作用细胞48 h后,40μmol/L组细胞的增殖数与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划痕实验显示10μmol/L组6、12和24 h有大量的细胞向中间的划痕区域迁移,细胞分布广泛,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24 h时,10μmol/L组划痕愈合面明显多于1、20μmol/L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10μmol/L组形成的管腔样结构最多,各浓度落新妇苷处理组形成的节点数、主节段长度及网格数均显著增加(P<0.05)。落新妇苷能显著增加VEGFA、VEGFR-2和VWF的蛋白表达,1、10μmol/L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落新妇苷可促进HUVECs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
- 吴灏吴欣帆梁宇强蓝昭杨赖玲芝
- 关键词:落新妇苷管腔形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
-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外泌体通过AHR调节CDC42转录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SCAP-Exo)调控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转录介导血管内皮细胞(VECs)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SCAP-Exo并应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子追踪实验鉴定。构建CDC42低表达的VECs,应用SCAP-Exo处理VECs,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CAP-Exo处理后CDC4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VECs迁移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SCAP-Exo对VECs中芳香烃受体(AHR)核转位以及CDC42表达的影响。结果:SCAP-Exo可以上调CDC4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强VECs的迁移能力。与SCAP-Exo处理的正常VECs相比,VECs低表达CDC42后加入SCAP-Exo,迁移能力明显降低。SCAP-Exo可以促进VECs内AHR转位至细胞核内,当抑制VECs中AHR核转位后,VECs内CDC4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SCAP-Exo通过激活VECs内AHR入核促进CDC42转录,进而上调CDC42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增强VECs的迁移能力。
- 马元庄雪莹祝雪松刘尧陈旭
- 关键词:外泌体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迁移芳香烃受体
- siRNA沉默α-TAT1对肝肺综合征中内皮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究siRNA沉默微管乙酰化转移酶1(alpha tubulin acetyltransferase 1,α-TAT1)对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中内皮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线数据库Tabula Muris分析肺组织各细胞亚群α-TAT1的表达。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ham组,n=6)、胆管结扎组(HPS组,n=18)。造模后在第2、4周分别取材HPS组大鼠,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2周和4周HPS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α-TAT1表达水平变化。收集Sham和HPS大鼠血清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12 h和24 h,之后进行小分子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实验,分为Sham血清+siRNA NC组、Sham血清+siRNA α-TAT1组、HPS血清+siRNA NC组、HPS血清+siRNA α-TAT1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VECs中α-TAT1、Ace-α-tubulin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观察各组诺考达唑(10μmol/L)预处理后HUVECs中α-Tubulin微管聚合水平,评估微管的结构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联合细胞免疫荧光观察HUVECs的细胞迁移能力和高尔基体的定位。体外成血管实验检测HUVECs成血管能力。结果 体内及体外实验表明HPS中肺血管内皮细胞α-TAT1表达显著增加(P<0.01)。siRNA α-TAT1干扰组中α-TAT1和Ace-α-tubulin表达量均显著下调,且微管稳定性减弱(P<0.01)。另外,siRNA α-TAT1干扰组中GM130标记的高尔基体在核周细胞突出段方向的分布比例降低,且迁移能力下降(P<0.01)。同时,成血管长度及网络水平显著减弱(P<0.01)。结论 沉默α-TAT1可减弱HPS中内皮细胞迁移和成血管能力,其机制与减弱微管稳定性有关。
- 刘畅朱佳熙刘亚楠徐木陈璟莉
- 关键词:肝肺综合征内皮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转移对促进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线粒体转移对促进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线粒体提取试剂盒提取BMSCs线粒体,转移至同源同批次受体BMSCs中;采用Transwell法共培养BMSCs和ECs;采用划痕实验检测ECs迁移能力;采用Seahorse XFe-24分析检测细胞有氧代谢能力;采用ATP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ATP浓度。结果:线粒体转移增强了与BMSCs共培养ECs的迁移能力(P<0.05),提升BMSCs和ECs能量代谢(P<0.05),抑制能量代谢后线粒体转移对BMSCs促进ECs迁移能力的作用被逆转(P<0.01)。结论:线粒体转移可能通过提升BMSCs和与其共培养ECs的能量代谢,促进ECs的迁移能力。
- 王一凡郭亚茹郭雨思迟晓培邓旭亮
- 关键词:细胞迁移有氧代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细胞
- 一种具有可加快内皮细胞迁移的拓扑微结构的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加快内皮细胞迁移的拓扑微结构的产品,包括基底和基底表面的拓扑微结构,拓扑微结构为由若干连续沟槽经规则性排列后组成的连续沟槽阵列;单个连续沟槽呈连续的水滴状结构,水滴状结构的横截面由一个半圆形与一个梯...
- 计剑任科峰王兴旺汪璟
- 川崎病中性粒细胞高表达CD100促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迁移和炎症反应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者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儿童(H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对照组,K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实验组,KD中性粒细胞通过siRNA沉默CD100为si-CD100组,无效siRNA转染为si-NC组,RT-PCR检测siRNA敲减效率及CD100 mRNA表达;体外培养各组中性粒细胞并收集条件培养基,ELISA法检测各组条件培养基中CD100的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CAECs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CAECs细胞因子IL-1β和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RT-PCR显示KD中性粒细胞CD100 mRNA表达较HC组明显升高(t=11.92,P<0.05),验证si-CD100组CD100 mRNA的表达较si-NC组明显降低(t=13.40,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KD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中CD100水平较HC组明显增高(t=12.01,P<0.05),si-CD100组较si-NC组明显降低(t=11.53,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HC相比,经KD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CAECs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加(t=12.63,P<0.05),而si-CD100组较si-NC组明显下降(t=4.09,P<0.05);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HC相比,经KD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CAECs中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t=14.11和18.40,P<0.05),而si-CD100组较si-NC组明显减低(t=11.88和9.21,P<0.05)。结论川崎病患者中性粒细胞高表达并分泌CD100,CD100促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迁移和炎症反应。
- 黄君华谢小娟赵传梅张书婉
- 关键词:川崎病中性粒细胞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 梅毒螺旋体膜蛋白Tp097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 目的: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subsp.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引起多组织器官系统的损害。梅毒的三期临床表现中均有出现病理性血管新生,内皮细胞的迁移是血管生成的...
- 赵思思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膜蛋白细胞迁移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组织工程中微循环的建立在生物材料植入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是快速血管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组织和器官损伤后常引发炎症反应,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炎症反应的起始因子,但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体外提取和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并进行细胞表型鉴定;构建培养液中含有HMGB1的浓度梯度,通过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HUVECs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细胞增殖因子和迁移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HMGB1对HUVECs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对细胞迁移能力有浓度依赖性,随着HMGB1浓度增加,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FGF-2表达随HMGB1浓度增加表达上调;高浓度HMGB1处理HUVECs后,VEGF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HMGB1可通过FGF-2促进HUVECs迁移,为今后HMGB1对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提供依据。
- 杜苗苗马海洋侯添郭继强安美文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迁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PCOS大鼠卵巢组织的表达及对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和意义及在体外对大鼠原代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予来曲唑(1 mg/kg·d)连续灌胃21 d建立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予等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造模成功后,模型组随机筛选10只为治疗组。治疗组予TSP-1溶液(2 mg/kg·d)腹腔注射,连续21 d。检测各组血清性激素水平,观察大鼠卵巢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TSP-1的表达,提取模型组大鼠原代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划痕实验检测TSP-1对模型组大鼠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LH/FSH比值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TSP-1表达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卵巢呈多囊改变。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LH水平及LH/FSH比值降低,卵巢组织TSP-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卵巢形态学改善。在体外加入TSP-1后,与未加入TSP-1的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相比,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且随TSP-1浓度升高,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与加入TSP-1(100 ng/mL)细胞相比,加入TSP-1(100 ng/mL)+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5μmol/L)的细胞迁移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来曲唑诱导的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TSP-1表达降低,腹腔注射外源性TSP-1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COS大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异常组织形态。在体外,TSP-1可以抑制PCOS大鼠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P38 MAPK通路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 严谨王超王瑞静刘羽张琰惠王雅新张婷刘梅梅
- 关键词:血小板反应蛋白-1内皮细胞迁移
- 人参皂苷Rb3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及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Ginsenoside Rb3)对高糖诱导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迁移和增殖及db/db小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分为正常组(5.5 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 D-葡萄糖)、高糖+Ginsenoside Rb3(100、150、200μg/m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c,BrdU)染色评估细胞增殖能力以及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RF/6A中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和磷酸化YES关联蛋白1(p-YAP1)的表达。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和Ginsenoside Rb3组,给药4周后,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实验和视网膜电生理检查评价db/db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YAP1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力和BrdU阳性细胞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迁移率显著提高(P<0.001);与高糖组相比,Ginsenoside Rb3降低细胞活力(150μg/mL,P<0.05)、阳性细胞率(200μg/mL,P<0.05;100μg/mL,P<0.01)和迁移细胞数量(P<0.05)。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YAP1和p-YAP1蛋白表达上调(P<0.01或P<0.05);与高糖组相比,Ginsenoside Rb3干预下调RF/6A中YAP1和p-YAP1(150μg/mL)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体内研究结果显示,Ginsenoside Rb3增加db/db小鼠的视网膜厚度,改善视网膜功能并抑制YAP1在视网膜中的表达(P<0.05)。结论Ginsenoside Rb3不仅抑制高糖诱导的RF/6A细胞增殖、迁移,亦能改善db/db小鼠视网膜的形态和功能,其药理机制可能与下调YAP1表达有关。
- 季青璇彭美中马盼牛艺婷宁尚秋韩静
- 关键词:人参皂苷RB3细胞迁移
相关作者
- 刘肖珩

- 作品数:170被引量:308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
- 研究主题:流体剪切力 细胞迁移 力学生物学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 赖怡

- 作品数:16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
- 研究主题:细胞迁移 内皮细胞 IL-8 内皮细胞迁移 血管内皮细胞
- 曾烨

- 作品数:79被引量:109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 研究主题:血管内皮细胞 流体剪切力 力学生物学 鞘氨醇 生物学实验
- 沈阳

- 作品数:95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
- 研究主题:流体剪切力 细胞迁移 力学生物学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支架
- 王蓓蓓

- 作品数:18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 研究主题: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感染 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