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篇“ 内毒素易位“的相关文章
- 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菌及内毒素易位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细菌及内毒素易位情况。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再灌注10小时)、实验2组(再灌注12小时)、实验3组(再灌注14小时),每组30只,采集下腔静脉血进行内毒素定量测定和细菌培养;采集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内容物做细菌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对照组也在相应时间做标本采集。结果实验1组内毒素测定值为(38.33±3.00)EU/L,与对照组内毒素测定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2、3组内毒素测定值分别为:(77.90±16.35)EU/L、(488.56±22.77)EU/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0小时,血、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均无细菌生长,而12小时组肠系膜淋巴结培养有细菌生长,其发生率为50%;14小时组,血、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培养明显有细菌生长,其发生率分别为50%、62.5%、75%和100%。结论兔肠系膜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序贯出现细菌及内毒素易位情况。
- 杨牟李仲张居文李鲁滨勇俊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细菌易位
- 中医药防治肠道细菌及内毒素易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危重症时,肠道活跃地参与应激反应,可表现为粘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破坏,引起大量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与肠源性感染、应激后脓毒症、MODS的发生密切相关。乔治等通过PCR的方法检测血液中细菌DNA,发现肠道细菌移位与感染和脓毒症密切相关。因而控制肠道细菌易位、降低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生是防治MODS和降低危重病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 王顺明
- 关键词: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易位中医药防治肠源性脓毒症肠粘膜屏障功能肠道细菌易位
- 腹腔感染所致肠源性内毒素易位对机体免疫平衡的影响
- 目的:观察腹腔感染状态下大鼠肠粘膜形态学和通透性改变以及机体产生细胞因子的变化,研究腹腔感染所致肠源性内毒素易位途径和分布规律,研究肠源性内毒素易位导致全身循环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免疫失衡的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探讨调节...
- 喻文立
- 关键词:腹腔感染肠源性内毒素血症T辅助细胞清热解毒方剂
- 肠源性内毒素易位及NF-κB活化与大鼠胰腺炎病情加重的关系
- 目的:1、探讨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基础上肠源性内毒素易位及NF-κB活化与胰腺炎病情加重之间的关系,以阐明引发胰腺炎病情加重的具体机制。
2、观察急性胰腺炎肝组织中NF-κB对TNF-α、ICAM-1表达的调...
- 王益林
- 关键词:NF-ΚB胰腺炎肠源性内毒素
- 添加益生元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损害和内毒素易位的作用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早期给予添加益生元的微生态肠内营养后对肠屏障损害和内毒素易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根据SAP营养代谢特点配制专用EN配方(EN-S),并添加低聚半乳糖益生元制成微生态肠内营养配方(RPE-EN).64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8组(n=8):假手术对照4d组,假手术对照7d组,SAP+EN-S治疗4d组、SAP+EN-S治疗7d组、SAP+PRE-EN治疗4d组、SAP+PRE-EN治疗7d组、SAP+PN治疗4d组、SAP+PN治疗7d组.采用胰被膜下均匀注射38g/L牛磺胆酸钠法建立SAP大鼠模型,营养治疗在模型建立成功后即开始.分别在第4天和第7天处死大鼠,分别采用偶氮基质显色法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检测血浆内毒素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EN-S、PRE-EN及PN组的血浆内毒素(4d组:158.7±23.9,110.4±14.4,202.0±30.3EU/Lvs39.6±13.1EU/L;7d组:140.5±20.9,88.16±30.4,210.2±30.3EU/Lvs40.7±12.4EU/L)、DAO(4d组:5.17±0.62,3.44±0.59,7.29±0.68kU/Lvs2.01±0.34kU/L;7d组:4.09±0.49,2.83±0.96,7.57±1.01kU/Lvs2.12±0.42kU/L)和AI(4d组:50.5%±9.7%,48.9%±8.5%,63.5%±6.7%vs22.6%±3.3%;7d组:41.6%±7.8%,33.8%±5.1%,64.7%±10.4%vs23.1%±5.4%)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而EN-S和PRE-EN组的内毒素、DAO和AI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的PN组(P<0.01);PRE-EN组的内毒素、DAO水平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的EN-S组(P<0.01),而AI显著低于EN-S7d组(P<0.05);EN-S和PRE-EN7d组与4d组相比,DAO水平和AI显著降低,内毒素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未检出显著性差异.结论:添加益生元的微生态EN有助于维护SAP大鼠肠屏障功能,减少肠上皮细胞凋亡,减少内毒素易位的发生;EN在维护SAP大鼠肠屏障功能方面的作用优于PN.
- 王慧钟燕蔡东联耿珊珊韩婷陈凌云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益生元内毒素易位
- 烧伤后肠道菌群和内毒素易位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 2006年
- 肠道微生态失调是指正常菌群和宿主两方面的失调,包括肠道菌群种属和数量的失调、肠道菌群和内毒素易位等。抗生素问世后的确对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产生了大量对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以及机体各处如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和消化道的生理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医源性疾病。对调节生态平衡和防治二重感染的研究,
- 小达瓦孙明亮王宁宁
- 关键词:内毒素易位肠道菌群肠道微生态失调烧伤后二重感染医源性疾病
- 术前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对肠道通透性及内毒素易位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electeddecontaminationofthedigestivetract,SDD)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肠道通透性及内毒素易位的影响,为减轻内毒素血症、预防感染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CPB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DD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饮食准备和清洁灌肠;SDD组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行SDD干预。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D-乳酸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经历CPB后循环内毒素水平皆显著增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SDD组患者D-乳酸水平、肠道革兰阴性(G-)菌群数量和循环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SDD是保护肠黏膜屏障、降低肠道通透性和去除肠道潜在致病菌、减少内毒素易位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
- 余江王仙园肖颖彬
- 关键词:内毒素肠道通透性易位CPB
- 肠道菌群和内毒素易位及其防治被引量:19
- 2003年
- 在创伤、烧伤、休克、严重感染、急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大手术后,尤其是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常会发生肠道微生态失调,以致病情加重甚至不治,因而受到临床界和微生物学者的极大关注.
- 周殿元
- 关键词:肠道菌群内毒素易位
- 肿瘤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易位被引量:4
- 2002年
- 秦环龙贾震易
- 关键词:肿瘤肠源性细菌内毒素易位并发症
- 复合益生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复合益生素 (BBR)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 70只 ,体重 180~ 2 2 0 g,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BBR治疗组、烧伤对照组 (BC)和正常对照组(NC) ,建立 30 % °烫伤肠源性感染模型 ,伤后 1、3、5 d分批活杀取材 ,检测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率。结果 :伤后 3d BBR组和 BC组肠道细菌易位率分别为 10 %和 33% ;血浆内毒素 BC组明显高于 NC组 (P<0 .0 1) ,而 BBR组与 NC组则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BBR组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 BC组 (P<0 .0 1)。结论 :30 % °烫伤大鼠口服 BBR后明显降低了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易位 ,表明其对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 张雅萍王忠堂常山
- 关键词:烧伤细菌易位内毒素复合益生素
相关作者
- 黎介寿

- 作品数:1,878被引量:20,142H指数:68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营养支持 小肠移植 腹腔感染 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
- 李珍大

- 作品数:163被引量:58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 药敏试验 抗生素 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
- 黎鳌

- 作品数:407被引量:1,582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烧伤 烧伤后 烟雾吸入伤 烟雾吸入性损伤 一氧化氮
- 朱维铭

- 作品数:323被引量:3,117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克罗恩病 营养支持 短肠综合征 肠内营养 炎症性肠病
- 屠伟峰

- 作品数:373被引量:1,70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围术期 乌司他丁 麻醉 舒芬太尼预处理 舒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