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9篇“ 内括约肌切除“的相关文章
- 腹腔镜联合完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针对开腹完全ISR、腹腔镜完全ISR应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一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直肠癌患者48例,纳入研究的时间段: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纳入研究的地点:本院,将所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开腹完全ISR组、腹腔镜完全ISR组的划分(分组标准:手术方法不同),均收集24例。将腹腔镜完全ISR组与开腹完全ISR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数据变化情况进行统一的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死亡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端转移率比较,统计学处理后P>0.05;相较于开腹完全ISR组的各项指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镜完全ISR组均更短,统计学处理后P<0.05,相较于开腹完全ISR组(术中出血量),腹腔镜完全ISR组明显更少,统计学处理后P<0.05。相较于开腹完全ISR组(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完全ISR组明显更低,统计学处理后P<0.05。相较于开腹完全ISR组(肛门功能良好率),腹腔镜完全ISR组明显更高,统计学处理后P<0.05。结论 临床上在不同术式的选择方面,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完全ISR的效果更为显著,在多方面(并发症风险低、出血量少等)均更具优势。
- 张占营
-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复发
-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完全经盆腔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结肠肛管吻合术学习曲线和经验总结
- 2024年
- 回顾性分析采用腹腔镜完全经盆腔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直肠癌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学习曲线分析,表明掌握该技术需积累31例经验,为即将开展此项手术的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 汪冠聪方艺聪姚开源杨愈刚郭银枞
- 关键词:内括约肌切除术超低位直肠癌结肠肛管吻合术腹腔镜盆腔
- 直肠癌患者内括约肌切除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直肠癌患者行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还可帮助医师评估癌症深度及扩散情况,但术后肛门功能障碍为此术式较大风险与高发不良反应。本文对ISR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评价、危险因素及干预治疗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刘博崔宏力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
- 内括约肌切除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前给予新辅助辅化疗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进行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R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钟广俊冯乔林王兆军
- 关键词:内括约肌切除术超低位直肠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 腹腔镜联合完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完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118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59)和对照组(n=59)。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完全ISR,对照组采用开腹完全ISR,术后随访3年,总结分析腹腔镜联合完全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和优势。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6%(7/59),较对照组低,肛门功能良好的占比96.61%,较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远期效果(局部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全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具有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远期效果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毛争强范金阳杜波涛
- 关键词:腹腔镜技术超低位直肠癌肛门功能
- 经肛腔镜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经肛腔镜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2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超低位直肠癌行经肛腔镜部分ISR病人的临床...
- 王廷豪
- 关键词:保肛手术排便功能
-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在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内括约肌切除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1年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CRP、IL-6、CA19-9、CA125、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2.13%、2.13%、0%,分别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5%、19.15%、12.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内括约肌切除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手术效果,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肿瘤标志物水平。
- 惠瞳陈颖慧王黄震
-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新辅助化疗
- 完全腹腔镜下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的短期临床分析及术后肛门功能
-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超低位前切除术(LULAR)和完全腹腔镜下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CLTPISR)的相关病理和临床数据,探究CLTPISR治疗T1-T3分期低位直肠癌(LRC)的短期临床疗效和术后肛肠...
- 郑红红
- 关键词:肛门直肠动力学
- 带蒂大网膜移植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完全内括约肌切除术后肛肠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 目的和意义:完全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作为超低位直肠癌(ultra-low rectal cancer,ULRC)患者的极限保肛手术技术,患者术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
- 廖建坤
-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带蒂大网膜移植
- 腹腔镜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pISR)与Miles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p 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肿瘤学效果、生活质量和肛门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06月-2018年06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确诊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
- 张民
-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疗效
相关作者
- 王振军

- 作品数:355被引量:2,692H指数:2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肛瘘 直肠癌 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 肛提肌
- 魏广辉

- 作品数:58被引量:474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肛提肌 直肠癌 切除术治疗 直肠肿瘤 低位直肠癌
- 韩加刚

- 作品数:155被引量:1,198H指数:1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肛提肌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直肠肿瘤 低位直肠癌
- 戴勇

- 作品数:61被引量:38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直肠癌 腹腔镜 预后 内括约肌切除
- 马华崇

- 作品数:55被引量:432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肛提肌 切除术治疗 直肠肿瘤 低位直肠癌 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