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4篇“ 养血清脑颗粒“的相关文章
基于AMPK/mTOR通路探究养血颗粒对帕金森综合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2025年
目的:探究养血颗粒(YXQNG)对帕金森综合征(PD)大鼠的作用及YXQNG在该过程中对AMPK/mTOR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YXQNG低剂量组、YXQNG高剂量组、YXQNG高+AMPK抑制剂(YXQNG高+Compound C)组,每组15只。评估各组大鼠的行为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黑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阳性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纹状体中AMPK/mTOR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黑质中MDA水平、α-Syn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率、mTOR的磷酸化水平及p62的表达均升高,黑质中SOD水平、TH阳性表达、AMPK的磷酸化水平及LC3Ⅱ/Ⅰ的比例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YXQNG低、高剂量组大鼠的旋转圈数、黑质中MDA水平、α-Syn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率、mTOR的磷酸化水平及p62的表达均降低,黑质中SOD水平、TH阳性表达、AMPK的磷酸化水平及LC3Ⅱ/Ⅰ的比例均升高(P<0.05);进一步加入AMPK抑制剂,结果发现高剂量YXQNG对P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AMPK/mTOR通路的促进作用均被逆转(P<0.05)。结论:YXQNG可能通过促进AMPK/mTOR信号通路来保护PD大鼠。
李明李琦罗佳晶张佳诺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养血清脑颗粒自噬
养血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梗死伴头晕疾病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养血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梗死伴头晕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收治的82例梗死伴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单一疗法,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养血颗粒。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参数、头晕程度、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常规组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头晕严重程度轻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梗死伴头晕患者通过药物联合法治疗,疗效较好,可改善头晕症状和生活质量。
李章羽陈东丽宋丽云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疗法脑梗死头晕
养血颗粒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价值
2025年
探讨对采用养血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效果。方法 将110例偏头痛患者分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养血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养血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预防偏头痛发作,有助于改善患者患者头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周水秀
关键词:偏头痛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基层社区心理护理结合养血颗粒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25年
观察基层社区心理护理结合养血颗粒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于我中心接受治疗的60例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结合养血颗粒,n=30)及观察组(基层社区心理护理模式结合养血颗粒,n=30)。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舒张压及收缩压、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36-Item Short Form Survey Instrument,SF-36)]、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86.66% VS 66.66%)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130.16±7.83 VS 142.16±6.48)及舒张压(79.23±7.19 VS 84.23±6.8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9.53±2.17 VS 16.23±3.21)、SAS评分(46.97±3.66 VS 52.53±4.26)、SDS评分(48.77±3.12 VS 52.17±3.2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6% VS 26.6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基层社区心理护理配合养血颗粒,针对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水平,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李萍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
养血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养血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合并高脂血症(HLP)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CAS合并HLP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双数编入观察组(n=40),单数编入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血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细胞比容(HCT)]、血液生化指标[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χ^(2)=5.165,P=0.023)。治疗14 d后,2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V、HBV、LB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CT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H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ET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NO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ET、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4.114,P=0.043)。结论养血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CAS合并HLP患者效果确切,虽未能有效改善患者脂代谢,但在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液生化指标方面有显著优势,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陈运红孙义波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养血清脑颗粒瑞舒伐他汀血液流变学
养血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在改善动脉硬化性眩晕症状中的作用观察
2025年
探究养血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在动脉硬化性眩晕中的治疗疗效。方法 本次纳入60例患者,时间2022.1月至2024.4月,经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养血颗粒),比较两组有效率、眩晕、生存质量、安全性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眩晕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值较对照组高,且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联合药物治疗在该疾病中效果显著,不仅可提升安全性,延长生存质量,还可降低眩晕表现,提高血流速度。
孔伟丽王琴安博洋
关键词:有效率眩晕氟桂利嗪
养血颗粒辅助治疗急性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养血颗粒治疗急性梗死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养血组及常规治疗组各45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养血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血颗粒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使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治疗前后局部相对血流量(rCBF)、相对血容量(rCBV)变化;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养血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及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养血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养血颗粒口服治疗急性梗死,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局部血流灌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波宁王晓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养血清脑颗粒中医证候评分脑血流灌注
养血颗粒治疗慢性供血不足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养血颗粒治疗慢性供血不足(CC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VIP)、PubMed等数据库,选取自建库至2023年1月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用RevMan 5.4软件对养血颗粒治疗CC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7项,涉及1656例患者。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19,95%CI(3.14~5.58),P<0.00001];试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对照组[MD=0.96,95%CI(0.67~1.26),P<0.00001];采用养血颗粒治疗CCCI的患者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单纯西药治疗CCCI的患者[MD=6.58,95%CI(2.08~11.09),P=0.004];试验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MD=3.91,95%CI(2.09~5.74),P<0.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6,95%CI(0.51,2.24),P=0.87]。总有效率漏斗图呈不完全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养血颗粒可提高CCCI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李祎明黄春元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养血清脑颗粒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养血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对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血流状况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养血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血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眩晕评分、血流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眩晕评分、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m、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动脉硬化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刘艳辉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性眩晕养血清脑颗粒氟桂利嗪
养血颗粒对慢性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养血颗粒在慢性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江西省上高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慢性供血不足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4)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n=44)加用养血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 (ET-1)、一氧化氮(NO)、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血流动力学指标[大前动脉(ACA)、椎动脉(VA)、大后动脉(PCA)、大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中医证候积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O、EDD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2、8.244、5.941,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2、7.377、3.715、5.445、10.856、3.174、19.57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结论:慢性供血不足患者应用养血颗粒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陈丹黄钱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养血清脑颗粒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

相关作者

高秀梅
作品数:671被引量:3,133H指数:30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药物组合物 中药 补骨脂 化学成分 香加皮
郭志军
作品数:34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养血清脑颗粒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CHF SHR 充血性心力衰竭
康立源
作品数:104被引量:1,010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养血清脑颗粒 中药 高血压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丹参
韩晶岩
作品数:59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微循环障碍 大鼠肠系膜 复方丹参滴丸 养血清脑颗粒 缺血再灌注
楼小亮
作品数:67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溶血磷脂酸 溶血磷脂酸水平 养血清脑颗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