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3篇“ 典型林分“的相关文章
- 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特征
- 2025年
- 【目的】以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差异,确定影响林分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实现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和杉木、柳杉、鹅掌楸3种人工林的样地实测数据,应用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评价法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分析。【结果】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DFS值为0.767,结构多样性呈良好状态;柳杉林为0.578、鹅掌楸林为0.565均呈中等状态;杉木林仅为0.288,结构多样性整体呈较差状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水平和垂直空间上均有较好的表达,林分中最常见的结构单元类型为参照树周围很密集随机分布3~4种树种的绝对优势木和劣势木(W_(i)=0.5、U_(i)=0/0.75、M_(i)=0.75/1、C_(i)=1),结构单元内个体间冠层连接紧密,不同树种不同大小的个体占据各自生态位,形成了资源合理分配的格局。而3种人工林林层结构和树种组成相较之下更为单一,最常见的结构组合均为4株同种(M_(i)=1)个体的伴生,影响了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的提升。【结论】丰富的树种多样性和林层结构对该地区林分形成良好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具有决定作用,在今后林分可持续经营管理中,应着重关注树种组成多样性和林分垂直空间复杂性的构建,将有利于林分健康稳定地发展。
- 向钦郭秋菊艾训儒薛卫星王蕾潘召龙张强
- 甘肃省不同区域公益林典型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 2025年
- 公益林是国土生态最重要的绿色屏障,乔木层碳储量又是植被碳库的主要来源,因此估算公益林固碳能力对国家乃至全球制定气候变化策略、促进自然和人类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不同区域公益林典型林分乔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样方测量样方内乔木层胸径、树高,运用平均生物量法估算生物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同一林分碳储量可能主要受水分、光照的影响;生物量地上部分远远大于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占比67.85%~84.51%,地下部分占比15.49%~33.15%。
- 李庆林
- 关键词:典型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
- 基于MDS的滇池流域5种典型林分土壤质量评价
- 2025年
- [目的]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土地管理的重要指标。[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土壤质量的关键表征指标12个(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毛管孔隙度、pH等),并采用最小数据集法(MDS)评估滇池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分的土壤质量指数(SQI)。[结果]1)滇青冈林和云南松林的土壤质量显著优于桉树人工林,其中滇青冈林水分保持能力最强,云南松林在养分供应和肥力维持方面表现突出;混交林的有机质和速效氮质量分数最高,展现较强的养分积累潜力;灌木林的土壤质量中等,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介于混交林与桉树林之间;桉树林的SQI最低,表明单一树种经营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的不利影响显著。2)分层分析显示,表层(0~20 cm)云南松林的SQI最高,次表层(20~40 cm)滇青冈林表现最佳,深层(40~60 cm)滇青冈林和混交林优于其他林分。整体SQI平均值排序为滇青冈林(0.60)>云南松林(0.54)>混交林(0.47)>灌木林(0.33)>桉树林(0.20)。3)MDS分析结果与全面数据集(TDS)拟合良好(R2=0.69),验证该方法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有效性。[结论]研究结果为滇池流域的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在水源涵养区推广滇青冈与云南松的混交种植,同时改善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模式以恢复土壤质量。
- 金哲浩王克勤黄帅于君宝刘芝芹
- 关键词:土壤质量滇池流域主成分分析
- 内蒙古赤峰市7种典型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预测模型
- 2025年
- 为摸清赤峰市各地区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底数,开展赤峰地区可燃物载量调查。计算7种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对影响载量的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可燃物载量模型。结果表明:7种林分可燃物载量分别为:沙地云杉(Picea meyeri var.mongolica)49.05 t·hm^(-2)、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43.71 t·hm^(-2)、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34.09 t·hm^(-2)、山杨(Populus davidiana)32.05 t·hm^(-2)、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28.19 t·hm^(-2)、白桦(Betula platyphylla)26.07 t·hm^(-2)、油松(Pinus tabuliformis)23.39 t·hm^(-2);7种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受海拔、胸径、树高、枝下高等不同程度显著影响(P<0.05);7种林分中沙地云杉林地表可燃物载量预测模型纳入了6个环境因子:海拔、胸径、树高、枝下高、坡度、冠幅(南北向),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良好(调整后R 2为0.87,P<0.05)。
- 崔晓慧马晓军阿拉坦图雅张今奇王园琳丁楠张佳敏翟佳伦高歌李显玉
- 关键词:沙地云杉载量
- 浙南4种典型林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2025年
- 为掌握浙南典型林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和释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环境因子对BVOCs释放的影响,为森林康养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浙南典型的黄山松林、柳杉林、毛竹林、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动采样法测定不同森林类型内BVOCs的组成,分析主要BVOCs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1)4种林分中,化合物种类从44种到72种,种类最多的是常绿阔叶林内,醇类、芳香烃类、醛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氧化物、酯类共8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占总挥发物的78%以上,是林分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2)各类BVOCs占总BVOCs比例均受季节变化影响,且烯烃类、醛类2类物质受影响较大,不同季节间差异均显著。(3)4个林分中α-蒎烯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的是黄山松林,最大达到52999.19 mg·m^(-3)。α-蒎烯在黄山松林中春季和夏季的最高值都出现在上午10:00,而秋季是下午14:00的含量最高,到了冬季则为中午12:00的含量最高。(4)常绿阔叶林的α-蒎烯含量与温度、PM_(10)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PM_(2.5)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
- 雷海清雷海清满晓琴徐婉潘温文靳全锋赵志霞
- 关键词:日变化环境因子
- 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
- 2024年
- 【目的】综合评价湖北省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林分的空间结构,确定影响该区域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精准提升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sinensis人工林和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人工林实测样地数据,选取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应用单位圆综合评价体系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林分中随机木个体的占比均为最高,不同大小比数等级林木比例整体上接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中林木整体呈现随机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492),林分混交良好(混交度均值为0.747),但优势不明显(大小比数均值为0.497),林冠连续覆盖(密集度均值为0.941),资源利用率高。其他人工林分也呈现随机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05~0.514)或轻微聚集分布(角尺度为均值0.529)的趋势,混交程度均较低。有部分林木表现出一定优势,在杉木林中最为明显。3种人工林中鹅掌楸人工林林木处于很密集(密集度均值为0.768)的状态,而杉木(密集度均值为0.557)和柳杉(密集度均值为0.563)人工林林分处于较密集状态,林木还有一定生长空间。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显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0.600)林分状态优于杉木林(0.583)、柳杉林(0.521)和鹅掌楸林(0.487)。【结论】同一区域不同起源的林分结构存在差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的空间结构优于杉木、柳杉和鹅掌楸人工林。图2表6参37.
- 袁梓馨郭秋菊艾训儒姚兰朱江王蕾向钦
- 关键词:林分空间结构结构参数综合评价
- 大娄山典型林分腐殖质载量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腐殖质作为森林可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影响林火向下垂直燃烧和地下火,腐殖质载量的大小对林火发生的一系列火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以大娄山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测定林分腐殖质载量和林分特征,分析腐殖质载量与林分因子、地形因子的关系,并建立典型林分腐殖质预测载量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腐殖质载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马尾松林、柏木林、软阔林、阔叶混交林不同标准地内的腐殖质载量呈显著差异(P<0.05),杉木林、灌木林在不同标准地间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林分腐殖质载量的影响因子不同,主要包括腐殖质平均厚度、郁闭度、平均胸径、坡度、海拔等;(3)柏木林分腐殖质载量预测模型的误差最小、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415,均方根误差为3.127 t·hm^(-2),相对误差为47.749%,平均误差为2.565 t·hm^(-2)。
- 彭徐剑张运林
- 关键词:腐殖质载量林分特征
- 大娄山典型林分草本可燃物载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以大娄山6种典型林分的草本可燃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同林分和不同林分下草本可燃物载量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合林分特征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草本可燃物载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内草本可燃物载量最大值为0.759 t/hm^(2),杉木林最小,仅为0.058 t/hm^(2);马尾松林的草本可燃物载量主要与平均厚度相关,而阔叶混交林的草本可燃物载量主要受平均盖度和林分密度影响;相同林分时,马尾松林下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85,拟合效果较好,平均厚度、郁闭度和平均地径显著负向影响草本可燃物的载量;阔叶混交林下模型拟合优度为0.973,拟合效果好,平均盖度显著正向影响草本可燃物的载量。本研究对大娄山森林可燃物调控和科学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刘讯顾林静张运林彭徐剑
- 关键词:载量林分特征
- 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凋落物-土壤养分对降雨再分配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
- 2024年
- 降雨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植被群落结构间存在的差异使其对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黄土区油松人工纯林、刺槐人工纯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山杨-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特征、凋落物储量、土壤有机碳(SOC)、总氮(STN)、总磷(STP)含量随林型的变化,分析了不同降雨分配特征对凋落物、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林分类型间降雨再分配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油松林、刺槐林、油松刺槐林、次生林累计穿透雨率分别为86.43%、85.37%、71.68%、64.77%,树干径流率为1.0%、1.6%、1.3%、3.2%,树冠截流率为12.48%、13.01%、27.00%、31.93%。(2)不同林分类型SOC、STN、STP以及凋落物养分释放效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天然次生林养分含量整体上高于人工林。(3)4种林分类型中,刺槐林的土壤C∶N最低,其它3种林分的土壤C∶N无显著差异;天然次生林的土壤N∶P和C∶P最高,油松林和刺槐林的土壤N∶P无显著差异。(4)穿透雨和林冠截流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N、P组分和凋落物C、N、P元素释放率,但对土壤C组分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降雨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凋落物养分归还。天然次生林对改变降雨分配特征和土壤养分特征的潜力更大,自然恢复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
- 龚世豪查同刚张晓霞张恒硕高连炜于洋
- 关键词:土壤养分养分释放林分类型
- 兴隆山典型林分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 2024年
- 为探明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林分土壤碳呼吸的日变化、月际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室对辽东栎林、山杨-白桦混交林、油松林和青杄林土壤呼吸速率(R_(s))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指数方程拟合R_(s)对土壤温度(T_(5))、土壤含水量(W_(5))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林分覆枯落物与裸地的Rs日变化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单峰型曲线,但达到峰值的时间各不相同,各林分R_(s)与T_(5)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各林分R_(s)在8月达到峰值,为2.6~7.0μmol/(m^(2)·s),与其土壤性质的表现一致:辽东栎林和杨桦混交林土壤容重较低,具有较高的全氮、全磷及有机质含量,其Rs亦较高,油松林、青杄林表现相反.枯落物对各林分R_(s)的贡献率分别为59.83%(辽东栎林)、41.46%(山杨-白桦混交林)、28.68%(油松林)和11.83%(青杄林),各林分覆枯落物时的Rs明显高于裸地.不同林分Rs的变化特征是水热因子联合效应的结果,R_(s)受T_(5)影响最大,受W_(5)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 凌雷马成艳陈徵尼仲怡铭王子乔王翠英
- 关键词:典型林分土壤呼吸速率
相关作者
- 王玉杰

- 作品数:240被引量:2,655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研究主题:典型林分 三峡库区 根系 土壤 林地土壤
- 王云琦

- 作品数:261被引量:2,268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典型林分 根系 针阔混交林 土壤
- 刘楠

- 作品数:28被引量:195H指数:9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典型林分 水源涵养林 林地土壤 典型植被 高山林线
- 赵洋毅

- 作品数:113被引量:601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干热河谷 反坡 坡耕地 滇中 土壤
- 储小院

- 作品数:20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 研究主题:典型林分 石漠化 岩溶地区 土壤 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