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01篇“ 关节成形术“的相关文章
关节成形术
(罗)A.A.雷杜勒斯库著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一种用于膝关节成形术的胫骨假体
本实用新型涉及膝关节成形术的膝关节假体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膝关节成形术的胫骨假体,包括:胫骨板和连接部,通过在胫骨板上设置穿线孔,采用缝线通过穿线孔将胫骨假体牢固绑定在胫骨上,以实现胫骨假体的初期固定;通过连接部上...
田倩影金志兵季佳蕾严奇胡明远
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用骨支持式截骨及导航配准导板
本发明涉及一种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用骨支持式截骨及导航配准导板,包括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和连接部,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的内表面结构与患者颌骨外轮廓形状相匹配,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之间形成截骨槽,上...
张剑飞陈阳于洪波姜腾飞吴锦阳支音沈国芳
单独肌腱填塞关节成形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
2024年
目的:探讨单独肌腱填塞关节成形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Ⅱ期晚期和Ⅲ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独肌腱关节成形术,应用切除大多角骨远端关节面、自体桡侧腕屈肌腱填塞至腕掌关节、掌侧韧带重建等手步骤,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8例,观察手部功能评价指标,包括握力、捏力、第一腕掌关节直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评分)、第一掌骨-舟骨远关节面间距,评价手疗效。结果:本研究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0±2.3)个月。手前疼痛平均分值为(6.53±0.15)分,后疼痛平均分值为(1.57±0.04)分;前握力平均值为(11.47±0.19)kg,后握力平均值为(21.3±0.48)kg;前捏力平均值(1.76±0.13)kg,后捏力平均值为(3.35±0.09)kg;前Kapandji评分(5.97±0.12)分,后Kapandji评分(8.87±0.12)分;6个月时正斜位X线片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平均值6.16 mm。患者后疼痛缓解程度最明显,握力及捏力均得到明显改善,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降低,Kapandji评分升高。结论:该式可减轻疼痛,改善拇指功能,保持拇指序列的骨性基础,稳定第一腕掌关节并基本恢复解剖位置,在保证拇指腕掌关节稳定的前提下可尽量保留与健侧差异不明显的拇指活动度,临床实践效果满意,提示单独肌腱填塞关节成形术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Ⅱ期晚期和Ⅲ期病变的一种可行、取效较好的手方式。
冶品陶刘勇
关键词:关节炎
远端尺桡关节融合结合尺骨远端假关节成形术治疗远端尺桡关节
202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远端尺桡关节融合结合尺骨远端假关节成形术(改良Sauvé-Kapandji)治疗远端尺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改良Sauvé-Kapandji治疗12例远端尺桡关节炎患者。记录远端尺桡关节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及患侧握力,测量关节活动度,采用Mayo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远端尺桡关节均融合,时间11~28(18.0±6.3)周。无截骨断端再骨化、骨桥形成等情况发生。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较前降低(P<0.05),腕关节活动度和前臂旋转度较前改善(P<0.05),患侧握力较前改善(P<0.05)。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55~95(76.3±14.7)分,其中优6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2。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改良Sauvé-Kapandji治疗远端尺桡关节炎融合率高,疼痛缓解明显,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赵有顺林平徐柯烽
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治疗中青年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并肘关节炎远期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治疗中青年患者创伤性肘关节僵硬(traumatic elbow stiffness,TES)合并肘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1例TES并肘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47岁,平均(37.46±8.80)岁。创伤原因:肱骨远端骨折4例、陈旧性肘关节脱位2例、髁间骨折2例、鹰嘴骨折2例、桡骨头骨折1例,病程6个月至20年;其中桡骨头骨折后僵硬患者入院后先行内固定取出,再行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治疗,其余患者均一期手治疗。比较患者前、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肘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performance score,MEPS)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并获得随访,平均随访88.27(43~130)个月。末次随访时,ROM由前(45.45±17.40)°提高至(105.55±15.59)°,VAS疼痛评分由前(7.45±1.21)分降低至(2.55±1.13)分,MEPS评分由前(41.36±8.39)分提高至(79.09±5.39)分,Barthel指数由前(78.64±5.05)分提高至(92.27±4.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失稳、再发僵硬等并发症。结论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治疗中青年患者TES合并肘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及减轻疼痛,远期疗效满意,可作为无肘关节置换意愿的TES并肘关节炎患者的一种替代性治疗手段。
张永祥杨颇罗明辉徐浩然郭勇何立民吴启弘潘杰
关键词:肘关节关节成形术自体
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老年类风湿前足畸形的短期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老年类风湿前足畸形的短期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类风湿前足畸形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跖趾关节融合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观察患者后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变化情况,记录比较后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足底压力情况、疼痛评分(VA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前比较,后患者的HVA、IMA均降低,疼痛、功能、足趾力线及AOFAS总分均升高,足底各部分压力均减小,VAS评分降低,BBS评分和MBI评分均升高,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前升高。随访期间,92例患者中出现1例后第1跖趾关节骨不连,3例切口延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足趾坏死、复发、形成跖底胼胝等情况。结论: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对老年类风湿前足畸形患者短期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的HVA和IMA,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减轻足底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类风湿前足畸形患者的结构和功能障碍。
宋铁楠赵德源佟勇剑宋波徐刚
关键词:老年类风湿前足畸形
部分拇长展肌腱或桡侧腕屈肌腱转位悬吊在第一腕掌关节成形术中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采用部分拇长展肌腱和部分桡侧腕屈肌腱转位的两种悬吊技,在第一腕掌关节成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10月采用拇长展肌腱(11例)与桡侧腕屈肌腱(20例)悬吊联合大多角骨切除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EatonⅡ-Ⅳ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时间;记录后手功能评价指标,包括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握力、捏力、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患者自我功能评价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比较手后第一掌骨与舟骨间隙以评价手疗效。结果拇长展肌腱悬吊组随访13~26个月,平均(18.09±4.57)个月;桡侧腕屈肌腱悬吊组随访12~26个月,平均(20.05±3.89)个月。拇长展肌腱悬吊组的手时间短于桡侧腕屈肌腱悬吊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12个月的VAS评分较前降低,握力及捏力较前提高,Kapandji评分较前增加,DASH评分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后12个月VAS评分、握力、捏力、Kapandji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第一掌骨与舟骨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角骨切除后,采用部分拇长展肌腱转位或部分桡侧腕屈肌腱转位的悬吊均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第一腕掌关节功能,两者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前者手操作相对简单,手用时短,可作为第一腕掌关节成形术时肌腱悬吊的优先选择。
俞高翔蔡晓明潘佳栋王欣
关键词:第一腕掌关节关节炎
牛津关节成形术早期变化评分(OACS)的汉化及初步应用
目的:  1.引进国外牛津关节成形术早期变化评分(Oxford Arthroplasty Early Change Score,OACS),对其进行汉化及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OACS,并评价其适用性,检验信、效度;2....
李彩英
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
2023年
目的探讨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3例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9~68岁,平均(53.46±8.37)岁。合并尺神经症状者先行尺神经松解,再行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主要包括游离体清理、关节囊松解、骨赘去除。比较前、末次随访时肘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肘关节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来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50±5.2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前(6.39±0.82)分降至(1.49±1.03)分,MEPS评分由前(46.16±15.02)分升至(87.31±10.33)分,伸直活动度由前(36.31±6.02)°改善至(10.46±3.86)°,屈曲活动度由前(87.62±8.41)°改善至(122.38±6.43)°,屈伸活动度由前(51.31±8.29)°改善至(111.9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腔引流通畅,平均引流(30.00±4.56)mL;1例后4周因未坚持正规功能锻炼发生关节挛缩,未发生感染、神经系统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全镜下肘关节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肘关节僵硬,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毕文智郭标康运康崔红林许健刘一军田进翔刘义峰
关键词:肘关节镜关节成形术僵硬

相关作者

裴福兴
作品数:1,421被引量:7,954H指数:4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 大骨节病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沈彬
作品数:626被引量:3,261H指数:2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骨关节炎 大骨节病 全髋关节置换
杨静
作品数:1,114被引量:6,717H指数:3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 大骨节病 股骨头坏死
周宗科
作品数:532被引量:3,273H指数:2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大骨节病 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鹏德
作品数:556被引量:2,620H指数:2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 大骨节病 关节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