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9篇“ 共同语“的相关文章
中华文明特性视角下的中国共同语政策
2025年
本文探讨中国共同语政策促进中华文明持续繁荣的内在机制。中国共同语政策历经夏商华夏、周雅言、秦代“书同文”、汉代“通天下”、魏晋南北朝“融合南北通”、隋唐辽宋夏金“疏通古今南北”、元代“通并行”、明代“融通南北官话”、清代推广国官话、民国国运动等阶段。中国共同语政策基于“大一统”理念,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紧密相连,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中国共同语政策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奠定言文化基础,中国共同语的拼音化与现代化为巩固中华文化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新路径。
程春华
关键词:通语国语中华文明
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句式发展的融合——以“较”字差比句为例
2024年
“较”字句是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的共有句式,从共时角度看其基本结构类型和特征大体相同,主要有“X较Y+为+A”“X较Y+(状)A(补)”和“X较Y+(状)V(补/宾)”三种形式,具有文言或书面色彩浓厚的特征;但是从历时角度看,这种句式在两种不同境中由差异大于共性逐渐发展为共性大于差异:使用数量上,由台湾地区汉较多发展为基本持平再到普通话略多;内部结构上,台湾地区汉中的主要形式“X较Y+为+A”逐渐减少,而普通话的优势形式“X较Y+V+数量补”也成为台湾地区汉中的主要形式。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句式之间的融合是言接触的结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一方向另一方靠拢的接触,更多表现为互相靠拢,双向互动:句式之间互通有无,句式内部趋同发展。交流互动和用需求是促使两岸民族共同语句式融合的关键因素。
梁永红刘吉力
关键词:民族共同语
凝聚绿色发展全球共识探索绿色标准共同语
2024年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时有发生,不仅给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更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损失。面临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同住地球村,我们命运与共。绿色金融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工具,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目前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与成效?未来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将何去何从?
曾梦宁
关键词:绿色金融金融工具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气候变化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兼述虚拟言社区的地位和功能
2024年
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言超级多样性的图景,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问题影响着人民的言与精神生活,关乎国家言与文化安全。同时,并联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上使方言在虚拟空间获得活力,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行之策。从人们的言态度看,普通话与方言仍然是高、低变体的关系,但两者的功能、地位差异在扩大;人们在流动中减少方言的使用,但仍然对方言有稳固的情感和身份认同;虚拟言社区因其独特优势,在理论上能够保存方言及其文化。在社会言学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言规划,合理引导虚拟空间的言使用,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具有多样性的言生态,开创一条中国式言文化现代化之路,为解决全球性的言超级多样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周义凯刘海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普通话方言语言态度
中华民族共同语:概念形成与地位功能演进被引量:3
2023年
中华民族共同语指现代汉标准及其变体。这一概念是在多民族融合和言接触背景下,在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汉民族共同语、中华民族共同语、国家通用、国际通用四位一体的重要言地位。中华民族共同语建设,不仅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感、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的社会文化功能,也具有促进两岸统一和提高国家言能力的重要功能。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共同语建设方面,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努力方向,加强这一建设,必将在祖国统一过程中发挥无可替代的凝聚人心的功能,从而在提升国家言能力的同时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加速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任何企图削弱这种功能的图谋都注定是会失败的。
苏金智
关键词:两岸
共同语与基础方言的关系问题再思考
2023年
不论是在言学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共同语和基础方言都是两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大多数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对共同语和基础方言形成一种习惯性认知——共同语和基础方言几乎没有区别,基础方言本就是共同语。针对这种固有的误解,本文进行了再思考:共同语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方言,它并非是基础方言原模原样的复制品;且共同语确立后并非长期处于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直在与各方言的互动中前进,共同语是一个不断动态发展的概念。
王卓群
关键词:共同语方言基础方言
中华民族共同语:概念形成与地位功能演进
2023年
中华民族共同语概念的形成,既是中华各民族融合的结果,也是多民族言融合的结果。在面临百年大变局关键时刻,加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语建设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增进海内外华人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提高中华民族共同语在国内外的地位、促进中华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苏金智
关键词:民族共同语国家认同感语言融合民族融合功能演进
在这场展会上,缝企和服企找到“共同语言”
2023年
3月28日至30日,2023年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CHIC2023)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作为亚洲地区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服装服饰专业品牌博览会,本届CHIC展共有全球近1200家企业、1600余个品牌展商参展。在本次展会上,不仅是顶尖品牌服装制造商在“发光发热”。
茆雪纯
关键词:CHIC服装服饰共同语言展会
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推进民族共同语普及被引量:1
2022年
2021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会议的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本次会议上,对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本文结合文化自信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推广普及的必然联系,介绍了以毕节幼专为代表的高校在民族共同语的推广普及所做的努力,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高校职能作用。
周兴红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词汇规范的标准问题与方言词汇进入共同语的条件被引量:3
2022年
民族共同语的词汇规范工作难度高,问题多,争议大,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明确、合理、可操作的词汇规范标准。在汉快速国际化,宽松包容的言观逐渐成为学界共识的背景下,这一理论缺陷所造成的混乱与弊端愈加严重。基于民族共同语标准适度多元的理念,本文建议放弃“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这一不切实际的表述,将现行普通话定义中的词汇标准微调为“以北京话词汇为基础词汇”。北京话词汇的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共同语区域变体的词汇与北京话之间具有很高的相互理解度。方言词汇如要进入民族共同语,它首先要进入共同语的区域变体。而方言词汇能否进入共同语的区域变体取决于相关方言词汇是否跟区域变体中的既有词汇系统契合(体系性),在共同语区域变体中是否稳定(稳定性),是否在词汇方面可以跟北京话之间进行无障碍沟通(可理解性)。
董思聪徐杰
关键词:民族共同语词汇规范稳定性可理解性

相关作者

刁晏斌
作品数:224被引量:748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华语 现代汉语 当代汉语 文革 普通话
张玉来
作品数:30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中原音韵》 音系 官话 共同语 音韵学
黎新第
作品数:34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语音研究 敦煌写本 近代汉语 共同语 声母
邓伟
作品数:94被引量:110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语言 白话 雅俗 清末民初 欧化
黄小娅
作品数:23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
研究主题:广州方言 广州话 地名 词义演变 民族共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