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8篇“ 六倍体小黑麦“的相关文章
六倍小黑麦新品系T-133引种鉴定及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小黑麦是小麦和黑麦属间人工杂交形成的新物种,与小麦和黑麦相比,小黑麦的生物产量及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适口性更好,可作为优质禾本科牧草,以促进饲草多元化发展。为了丰富甘肃省饲草种类,给农牧交错区提供高产稳产、耐盐碱、抗寒旱、抗病虫的小黑麦新品种,2013年从CIMMYT引进了六倍小黑麦新品系T-133,并经2014—2020年连续水旱鉴定、品比试验、生产试验进行引种鉴定。在2020年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籽粒产量7814.94 kg/hm^(2),比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17.45%;平均生物学产量22.39 t/hm^(2),比对照品种石大1号增产12.92%。该品系为粮草兼用型,春性,生育期100~109 d,株高115~120 cm,穗长10.0~10.5 cm,可育小穗数21~24个,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7~56 g。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宜在甘肃河西、中部及生态区域相似的青海、宁夏等高寒旱区种植。
郭莹杨芳萍李鸿满杜久元虎梦霞宋小霞
关键词:六倍体小黑麦选育栽培技术
六倍小黑麦×六倍小麦杂交后代中染色遗传与结构变异鉴定被引量:1
2024年
六倍小黑麦是普通小麦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可以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六倍小黑麦为供向普通小麦转移黑麦染色质,以探明六倍小黑麦×六倍小麦杂交、回交后代的染色遗传特性,为小黑麦种质材料的后续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以六倍小黑麦16引171为母本,六倍小麦川麦62为父本配制杂交及回交组合,利用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non-denaturing 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ND-FISH)对F1、BC1F1和BC1F2植株进行细胞学跟踪鉴定。结果表明,杂种F1回交结实率为2.61%;BC1F1植株2R染色传递频率最高;BC1F2植株中黑麦染色在后代的传递率为6R>4R>2R,小麦背景中5B-7B相互易位染色在BC1F2植株中表现出严重偏分离。在BC1F1和BC1F2植株中观察到24种结构变异染色,包括染色片段、等臂易位染色、易位染色以及双着丝粒染色,且部分BC1F2植株的种子表现粒长和千粒重均优于六倍小麦亲本川麦62。因此,在利用六倍小黑麦作为桥梁向普通小麦导入黑麦遗传物质时,应尽量采取多次回交的方式,使D组染色迅速恢复,保证后代育性的恢复,同时关注染色结构变异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杨漫宇姚方杰杨足君杨恩年
关键词:六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麦染色体遗传
抗条锈病六倍小黑麦衍生后代的筛选与鉴定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专化型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引起的真菌病害,属于气传病害,严重威胁着小麦安全生产。创新抗病种质,培育并推广抗病新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为安...
季玉洲
关键词:小黑麦条锈病远缘杂交
113份冬性六倍小黑麦种质籽粒营养品质评价被引量:2
2023年
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基础。籽粒品质是评价小黑麦品种优劣并决定其利用方式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来自亚洲、欧洲及美洲共15个国家的113份冬性六倍小黑麦种质为材料,对2个年度收获的成熟籽粒的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干物质、灰分及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113份冬性小黑麦种质籽粒的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干物质、灰分及蛋白质含量变异范围分别在54.23%~66.93%、39.99%~48.59%、17.37%~20.31%、90.71%~91.81%、10.75%~19.33%与13.02%~20.27%,其变异系数在0.17%~12.19%之间,其中干物质含量变异系数最小,灰分含量变异系数最大。方差分析显示,亚洲、欧洲及美洲的六倍小黑麦品种的籽粒品质间存在显著差异。6个小黑麦籽粒品质指标的多样性指数在1.993~2.065之间。小黑麦籽粒的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r=0.958)、直链淀粉含量(r=0.887)、灰分含量(r=0.401)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蛋白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经主成分分析可将6个小黑麦籽粒品质性状综合为2个主要成分,即以支链淀粉含量为代表的淀粉因子与以蛋白质含量为主的蛋白质因子,二者的累计贡献率达74.78%。依据支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可将这113份小黑麦种质聚为4类,即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但支链淀粉含量较低、籽粒蛋白质与支链淀粉含量均较低的种质、蛋白质与支链淀粉含量均较高的种质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但支链淀粉含量高的种质。可见参试的113份小黑麦种质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筛选出的籽粒品质不同的种质可为小黑麦品质改良提供基础。
谢慧芳王珊珊谷海涛何绍东甘长波孔广超
关键词:小黑麦种质资源籽粒品质
113份饲草型六倍小黑麦种质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评价被引量:13
2023年
种质资源是遗传研究与作物改良的基础。饲草产量与品质是决定饲草型小黑麦品种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113份国内外小黑麦种质为材料,通过2年田间种植,对其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小黑麦种质的饲草产量及其品质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单株鲜草产量分别为36.000~111.560 g与36.310~159.780 g,单株干草产量分别为12.000~27.000 g与9.150~30.150 g,鲜干比分别为2.380~4.370与2.610~6.210,饲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894%~13.259%与6.680%~14.304%,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8.480%~74.850%与53.850%~67.98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6.600%~42.780%与29.000%~39.280%,饲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分别为69.650~128.150与79.840~113.170。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974~2.075。主成分分析表明,饲草纤维品质因子、饲草产量因子与综合品质因子为前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2.198%。依据单株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可将这113份种质聚为三类,即高产优质种质17份、产量较低品质较优种质50份以及中间类型种质46份。可见供试小黑麦种质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遗传变异丰富,为饲草型小黑麦育种与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王珊珊谷海涛谢慧芳何绍冬甘长波卫小勇孔广超
关键词:小黑麦饲草主成分分析
六倍小黑麦籽粒产量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目的: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是实现六倍小黑麦籽粒产量突破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解析300份六倍小黑麦种质资源的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构成,发掘籽粒产量相关性状显著SNP位点,并对显著SNP位点相关功能基因进行预测,将为...
谷海涛
关键词:六倍体小黑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六倍小黑麦在甘肃生态区域的生产潜力及饲用特性综合评价被引量:6
2022年
为发掘适应甘肃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质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新品种(系),对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13个小黑麦品系的农艺性状、饲草产量、营养品质和饲用参数等21个性状进行鉴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CIMMYT六倍小黑麦(春性、粮饲兼用型)的饲草生产潜力大,茎叶赖氨酸含量高,适应性广,饲用价值与国内冬性小黑麦一致。2)不同品种(系)的适应性有差异,T-133、T-138在正常灌溉、水分胁迫条件下均表现优良,两水分处理下主成分综合评分较高,说明其适应性广,不同生态区域均可种植;T-128和T-137的籽粒、生物产量等较稳定,水分胁迫下纤维素含量稍有降低,相对饲用价值有所提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抗旱性较好,可在天祝、甘南迭部等寒、旱牧区推广种植;T-134抗旱性较差,在正常灌溉下其各性状指标表现突出,可在黄羊、民乐等灌区或临夏、天水等降水量较高的区域种植;T-152矿质元素含量较高,饲草品质较好,但其产量较低,可作为小黑麦育种亲本。本研究丰富了小黑麦育种的亲本类型,推进了饲草多元化发展,为CIMMYT小黑麦在甘肃及气候条件相似区域示范推广提供了依据。
郭莹杨芳萍张雪婷杜久元刘小莉
关键词:水分胁迫
六倍小黑麦株高分离的染色构成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六倍小黑麦84(184)的自交后代出现高秆、中高秆和矮秆3种株高类型。经原位杂交鉴定,发现高秆、中高秆和矮秆植株分别包含14,13和12条黑麦染色。进一步利用14个黑麦染色(1R~7R)长臂和短臂特异分子标记对84(184)高秆、中高秆和矮秆植株及其自交后代进行分析,发现高秆植株及其后代均包含14个黑麦染色臂特异分子标记;矮秆植株及其后代则缺少2R染色特异的2个分子标记;中高秆植株也检测到14个黑麦染色臂特异分子标记,但其自交后代2R染色特异分子标记发生分离。综合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确定84(184)后代株高分离是由于2R染色的分离造成的,含有1对2R染色的2R二植株表现高秆,只有1条2R染色的2R单植株为中高秆,缺少1对2R染色的2R缺表现矮秆;缺失1条黑麦2R染色导致株高平均降低30.45%,缺少1对2R染色株高平均降低52.98%。因此,2R染色上携带有正向影响株高的不完全显性基因,该基因的缺失可以显著降低植株高度。
王贝麟陈麒帆门文强田修斌苗敬南贺金秋赵月李欢欢刘文轩
关键词:六倍体小黑麦株高原位杂交分子标记
小麦新矮源鉴定及小麦矮秆基因Rht12和Rht-B1b在六倍小黑麦中的遗传效应研究
小麦(Triticumaestivum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株高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小麦矮秆基因主要是Rht1,Rht2和Rht8等,且Rht1和Rht2存在一些不利效...
郝佳敏
关键词:小黑麦矮秆基因抗倒伏性
六倍小黑麦染色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六倍小黑麦进行了研究,以鉴定其含有的黑麦染色的数目和结构特点,了解小黑麦基因组组成,为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分别以黑麦基因组DNA及pSc200和pSc250探针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结果显示该小黑麦含有21对染色,来源于黑麦的2对染色的长臂端部出现pSc200和pSc250信号,而另外5对染色的两端部都有该信号.以Oligo-pSc119.2-1,pSc200和pSc250探针对小黑麦进行了双色FISH分析,发现小黑麦的Oligo-pSc119.2-1信号与黑麦基本相似,而pSc200和pSc250信号与黑麦的差异较大.以黑麦基因组DNA及Oligo-pAs1-1和Oligo-pSc119.2-1为探针对小黑麦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鉴定其基因组组成为AABBRR;同时发现小黑麦染色的一些FISH信号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可能是小黑麦形成过程中染色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小黑麦的DNA重复序列呈现多态性.
杨婷陈星灼隋建枢王伟杨春苗彭泽耿广东张庆勤张素勤
关键词:小黑麦染色体GISHFISH核型

相关作者

王曙光
作品数:110被引量:582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抗旱性 六倍体小黑麦 小麦品种 小麦叶片
孙黛珍
作品数:136被引量:790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抗旱性 六倍体小黑麦 水稻条纹叶枯病 分子标记
孔广超
作品数:79被引量:451H指数:1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小黑麦 饲草型小黑麦 六倍体小黑麦 小黑麦品种 玉米
周福平
作品数:22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六倍体小黑麦 小麦 农艺性状 高粱 抗旱性
李晓燕
作品数:6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六倍体小黑麦 抗旱性 萌发期 渗透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