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5篇“ 公民法律意识“的相关文章
-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研究
- 2025年
- 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是推动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实施的核心动力,法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依赖于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因此,积极培育与塑造公民的法律意识,对加速法治社会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律生活的失衡以及经济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步伐显得相对缓慢。鉴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宽法律意识培养与塑造的途径,以期有效促进国家社会民主法治化的全面发展。
- 姜品仰
- 关键词:法治社会公民法律意识
- 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以人的“趋利避害”之本性为视角
- 2025年
- 公民法律意识培育是通过有目的地对公民进行法律知识和法治思维的培育,使公民树立认知法律、运用法律、信仰法律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从而无论是在行使权利还是在履行义务之时,都能以法律规范作为衡量自己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公民法律意识培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文章对人的本性、法律本质、遵守原因以及对公民开展法律意识培育所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公民法律意识培育的措施,以期对公民法律意识培育有所裨益。
- 陈冉何旺旺
- 关键词:公民法律意识
- 从网络暴力的视角探究公民法律意识增强路径
- 2022年
- 科技改变世界,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网络的即时性与网民数量的庞大、素质的良莠不齐,造成了许多网络事件的疯传、发酵、反转,其中夹杂着谣言或网络暴力,对事件的主角造成额外的伤害、有时也会对无辜的人们造成无形的侵害。网络暴力频频发生,正是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尚待增强的体现。如何增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这需要各级国家机关和每一位公民同心协力。
- 毕子杰
- 关键词:网络暴力公民法律意识
- 法制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塑造
- 2022年
- 公民法律意识本质上是社会意识的基本组成,其在我国依法治国方针的落实中发挥着重要;培养公民法律意识是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本文在阐述培养公民法律意识价值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并在探究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公民法律培养塑造的基本方法,期望能进一步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敬法、守法能力,推动国家及社会的法治化发展。
- 张立新
- 关键词:公民法律意识
-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
- 2019年
- 为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便需从社会发展现状、公民需求等方面出发,让他们感知法治社会生成给他们带来的各种利益,预先将一个以法治社会为主的民主、自由和规范的社会蓝图绘制出现,鼓励公众一起参与到法制制度、法治规范建立中,努力做一个执法、懂法的现代人,与政府协力一起将一个各项功能都完备的法治社会构建出来.
- 古力尼格尔·依马木
- 关键词:公民法律意识法治社会
- 论和谐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联性——以公民法律意识为导入
- 2019年
- 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而和谐法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的灵魂,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立法的效果及法的实施,进而影响法律的权威性。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我国和谐法治的建设,进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 李浩周世虹
-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法治公民法律意识
- 公民法律意识对警察信任影响之实证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警察信任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公民法律意识是影响警察信任的重要因素。法律意识可分为法律认知和法律行为态度两个方面,法律认知又分为法律知识认知、警察职能认知、法律程序认知三个维度。运用中国人民大学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获取有效样本,在统计软件Stata12中完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公民法律意识对警察信任的影响具有多面性:警察职能认知增进对警察的信任,法律知识认知抑制对警察的信任,法律程序认知抑制对警察的信任,法律行为的两个维度都显著影响警察信任。在当前社会法治化进程中,公众整体上对警察具有较高的信任度,这种高信任度的背后,有着公众的复杂情绪。
- 卫莉莉
-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律认知法律行为
- 新时代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2019年
- 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要求全体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公民对我国法律制度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培养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制观念,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树立公民的法律信仰。
- 孟宇
- 关键词:公民依法治国传统文化法律意识
- 对提升山区农村公民法律意识的思考
- 2018年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法治是最重要的一环,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新时代,我国乡村公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由于受传统熟人社会人情观念影响,少数农村公民无视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农村公民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农村公民依法维权意识普遍不强等问题,法律意识淡薄,法治权威不足.
- 冉洪术
- 关键词:法律意识公民维权意识法治德治
- 依法治国背景下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依法治国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审时度势针对国家治理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国家治理战略。依法治国战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努力共同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其中最难完成的就是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培养还存在传统意识与现代思想交织、积极态度与消极心理并存、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等问题,因此,应该从多个层面培养公民法律意识,为推进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
- 郑风张悦
- 关键词:依法治国
相关作者
- 蒋华林

- 作品数:37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范式转换 环境刑法 视阈 公民法律意识 外部不经济性
- 祁家能

- 作品数:15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网络环境 高校 公民法律意识 文化生产力 采访管理
- 田宏伟

- 作品数:21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律信仰 法律意识 法制现代化 法制 公民法律意识
- 戴者春

- 作品数:41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市委
- 研究主题:法律 法治 农民 法律意识 治国方略
- 韩世强

- 作品数:40被引量:237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制教育 农民工子女 流动儿童 科学发展观 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