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8篇“ 公众认知“的相关文章
汕头市海绵城市的公众认知调查研究
2025年
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策略,逐步获得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认知情况,旨在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为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推广海绵城市理念过程中,公众普遍对其具有积极认知,认可其在缓解城市内涝、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潜力。多数受访者能够充分理解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对其带来的生态效益和城市防洪减灾功能表示认同。但仍存在公众参与度较低且较为被动、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沟通与合作机制不完善、建设工期较长等问题,成为限制海绵城市推广的主要障碍。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宣传与教育、完善合作机制、合理规划建设项目等建议,以期加深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提高公众参与度、深化环境保护意识。
吴悦彭洁黄宇嘉武振东张积洋陈焯儿
关键词:公众认知
基于公众认知的建筑“双碳”科普调查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2025年
为深入了解建筑“双碳”知识的传播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建筑“双碳”科普信息认知及需求调查。调查发现,公众对于低碳建筑的认知主要聚焦于居住与生活领域,不同年龄、职业及居住环境的人群在科普内容偏好、形式选择、传播渠道及设施完善度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对建筑“双碳”科普提出多元化与常态化需求。这表明,建筑“双碳”科普应以公众认知为导向,实施分类科普策略,做到精准施策。
陈嘉伟唐浩徐岩岩
关键词:低碳建筑公众认知
提升公众认知防控挤兑风险
2024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个初衷就是通过对存款给予保障,提升公众信心,有效防控银行挤兑。提升公众对存款保险的认知水平,让更多公众了解并相信存款保险,有效发挥存款保险的制度功能。《存款保险条例》施行以来,存款保险宣传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存款有保障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有效发挥了防范和降低挤兑风险的作用。
胡平计磊
关键词:存款保险银行挤兑公众认知公众信心防控风险
野花景观公众认知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近年来,野花景观因其景观效果优良且建造成本低廉而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对野花景观公众认知和评价缺乏相应的设计策略和理论指导,野花景观呈现单一化趋势。为深入探究野花景观的公众认知响应规律,基于SPSS软件平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公众个人属性、访花频率和野花景观偏好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公众对野花景观的偏好程度较高,且认可其生态、景观和综合价值;野花的不同花色、香味等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偏好程度和观赏频率。因此,改良野花基础性状,发掘、培育更具品质的乡土野花品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吴玮邵旭华胡文浩徐文辉
关键词:公众认知调查问卷
公众认知下的成都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不同于以往单纯的理论研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并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公众对城市荒野的认知状况,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策略,为成都市荒野化公园的后续发展及公园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评估体系,采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PGIS)法对500名公众进行实地访谈并获取人口统计学特征、价值认知及空间定位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核密度、空间占比分析。【结果】1)公众对城市荒野(景观)概念的了解程度及总体认知偏低,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具有相关性;2)价值因子之间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分布较为分散;3)公众认为中等质量荒野的景观价值最高,高等质量荒野的景观价值最低,与荒野质量等级存在关联性。【结论】后续应着重提升公众对荒野景观的了解程度,平衡荒野公园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占比,保留或营造不同质量的荒野景观,并根据受众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改造策略,以更好地指导成都市荒野化公园的转型和更新。
席丹丹刘斯柳钰孙大江
关键词:景观价值公众认知
公众认知视域下基于网络媒介修辞的国家形象建构
2024年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网络信息的交互环境日益复杂,为我国的国家形象“出海”带来诸多挑战。积极应对网络媒介传播新生态对我国国家形象构建带来的挑战、重塑公众对我国的媒介形象认知尤为关键。本研究从公众认知视域出发,分析国家形象自塑在网络媒介修辞中的建构机理,为中国形象自塑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构建良好的大国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提供参考。
刘鸣筝王硕
关键词:国家形象公众认知
媒体议程设置对公众认知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4年
媒体议程设置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主要探讨媒体报道对公众认知和舆论导向的影响。在信息时代,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理解。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和强调特定议题,引导公众思考和讨论的方向,进而影响公众认知和态度。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媒体议程设置对公众认知的影响机制,分析媒体报道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关系,揭示媒体议程设置在形成公众共识、引导社会舆论方面的作用。
杨世欣
关键词:媒体议程设置公众认知
山东省脑卒中公众认知情况调查研究及建议
2024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程度与科普宣教工作的开展情况。方法使用德菲尔专家咨询法进行问卷设计,将最终确定好的问卷录入问卷网系统形成电子调研问卷。向山东省内的民众随机发布脑卒中公众认知调查问卷,就公众是否了解脑卒中、是否会主动关注脑卒中、是否接受过相关的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展开调研,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类型对民众对脑卒中认知情况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141人(70.50%)听说过脑卒中,了解过脑卒中的人群集中在31~50岁。随着年龄的增大,关注脑卒中相关知识的人群占比逐渐增大,不同年龄段之间对脑卒中的关注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劳动类型与受教育程度对脑卒中认知情况的几乎无影响(P>0.05)。83.00%的人群未接受过任何脑卒中健康指导活动,40.50%的人选择通过食疗预防脑卒中。在脑卒中康复的有利因素调研中,32.50%的人认为加强身体锻炼对脑卒中最为重要。结论山东省内公众对脑卒中的关注程度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但公众对脑卒中疾病的认知尚存不足,且多数民众并未接受过脑卒中相关的健康指导。
李亚赵献坤邵亚萌
关键词:脑卒中公众认知年龄教育程度健康教育
面向重大突发事件公众认知的智慧情报服务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价值理念、工作思路和机制路径,是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科学理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思想的引领下,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公共卫生...
张鑫蕊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公众认知情报需求知识图谱
基于文本挖掘的智慧城市建设公众认知研究
2024年
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公众获取智慧城市建设信息的重要来源。为探究公众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知现状,对微博平台中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文本数据进行研究。运用LDA(潜在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得到公众关注的6个主题,运用基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得到公众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情感倾向分布,并对消极文本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公众关注的主题可分为数字经济、技术应用、股票市场、人工智能、社会民生、政策发展,且公众对智慧城市建设普遍持积极态度。
梁壮男
关键词:智慧城市情感词典公众认知

相关作者

艾志强
作品数:51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公众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 邓小平 伦理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金武刚
作品数:70被引量:1,019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图书馆事业 公共图书馆法 《公共图书馆法》 公共文化服务 图书馆
刘骏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公众认知 主成分因子分析 实证分析 善治 行政改革
李和中
作品数:99被引量:645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政府 公务员制度 公共管理 公务员 公共服务
肖竞
作品数:538被引量:974H指数:19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研究主题:葡萄酒 进口葡萄酒 黄酒 洋酒 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