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33篇“ 全日制硕士“的相关文章
稀土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2025年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各行各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积极推动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已成为培养的重点。该文针对稀土领域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思政导学,厚植家国情怀,强化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规范科研活动实践理性,建立正确的学术伦理关系;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实现基础理论和科研实践的相互衔接,促进教研融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结合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打造稀土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样板间”,实现校企之间供需的一体化。以此培养研究生爱国、爱岗及艰苦奋斗的精神,优化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提升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一批与行业需要相适应、与企业要求相关联的稀土领域研究生,带动学科乃至全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杨牧南黄建辉张雪辉汪航杨斌
关键词:教学培养模式
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层就业意愿影响因素与引导策略
2025年
基层就业作为大学生有效融入社会并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途径,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点关注与支持。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最庞大的群体,其基层就业意愿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值得深入讨论。基于500份网络开放式问卷调查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个人层面中政治面貌和排斥艰苦行业就业与否、家庭层面中家庭支持基层就业程度、学校层面中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参与基层就业培训程度,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层就业意愿呈现出显著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和强化外部政策激励两大策略,引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响应国家号召,为基层建设贡献力量。
夏天唐海波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
医学相关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现状,为促进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滚雪球抽样法,使用问卷星对本校234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收回230份有效问卷,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学生科研综合能力(t=-2.826,P=0.005)、学习能力(t=-2.273,P=0.025)、实操能力(t=-2.725,P=0.007)得分较高;文献阅读每周6篇以上的学生科研综合能力(t=-2.897,P=0.004)、思维能力(t=-2.286,P=0.025)、实操能力(t=-2.120,P=0.043)、写作能力(t=-2.011,P=0.046)、表达能力(t=-2.230,P=0.033)得分均较高;定期召开组会的学生写作能力(t=-2.189,P=0.033)、表达能力(t=-2.034,P=0.043)得分较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献阅读每周6篇以上(b=3.750,P=0.009)、参与过科研项目(b=2.445,P=0.012)及定期召开组会(b=2.493,P=0.041)对科研综合能力有正向影响。结论:科研参与经历、文献阅读数量及组会召开频率等是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邹瑜玲丁涛赖小冰罗江洪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多元线性回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4年
全日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在法律地位和效力上是相同的。但社会对其培养模式和质量仍然持有偏见,尤其在公共招聘、考试录用等方面。这给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公平对待。同时,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学习时间不足、课程活动单一、实践类课程不足以及学术指导不足等问题。因此,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在课程设置、导师管理度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本篇论文旨在探讨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以期提高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体验和学术成就。
王悦
关键词: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改革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的研究:行为与神经机
潘晓岩
护士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业压力的心理过程的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临床工作3年及以上的护士攻读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面临学业压力的心理变化过程,为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在硕士不同阶段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15名硕士研究生被录取后读研的2021级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为受访对象,分别在一年级入学时、入学6个月、一年级结束时、二年级结束时4个时间点进行深度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法分析资料。结果护士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心理过程经历了兴奋期、自我否定期、排解期、接受期,且这4个阶段随着时间进展动态演变。心理过程有3种类型:逐渐倦怠、持续排解、逐渐适应。结论护士攻读硕士后心理过程呈现为动态演变的4个时期和3种心理类型,建议教育者和管理者关注护士读研期间的心理健康,以针对性的实施干预,协助其更好的适应硕士研究生生活。
高丹姗王昕张兆英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心理过程
吉林省全日制硕士生数字素养差异性分析:以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为参照点
2024年
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是现时代研究生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本研究参照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设计适用于硕士研究生数字素养研究的分析框架,以吉林省10所高校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样本库,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外界环境方面,高校层次差异对硕士生的数字素养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父母的文化程度差异对硕士生数字素养存在潜匿性、间接性影响;在学生个体差异层面,男同学与女同学在数字素养上不存在明显差异,而理工科学生数字素养明显强于文史类学生。本研究基于调研结论从学校、家庭、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硕士生数字素养的策略。
刘爽吴辛禹
关键词:数字技术硕士研究生影响因素
导师支持对全日制硕士生学术志趣的影响——学术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
2024年
学术志趣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动力。为探讨导师支持对学术志趣的影响及作用机,以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为框架,基于584份全日制硕士生调查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导师支持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间,硕士生学术志趣水平整体偏低;(2)导师支持及其各个维度(学术支持、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经济支持)与硕士生学术自我效能、学术志趣显著正相关;(3)导师支持能显著预测硕士生学术志趣,且学术自我效能在二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应着力建立健全学术支持与情感支持并重、发展支持与经济支持并举的导师支持体系,完善培育硕士生学术志趣的保障机。同时,应重视对硕士生学术自我效能的关注,激活硕士生学术志趣生成的内在动力。
杨洋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导学互动研究
当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关系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成效,导学间的合作与互动也成为影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核心影响要素。为了全面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促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本研究...
苏博悦
关键词:导学互动
H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政治认知研究
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传播转型,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由此催生的“后真相”政治传播环境形塑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政治认知,导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认知偏见...
谭晓华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政治认知媒介接触政治知识政治兴趣

相关作者

王晓琳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黑龙江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全日制专业学位 全日制硕士 硕士教育 服务器 管理科学
崔清泉
作品数:31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责任 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 企业管理
刘若泳
作品数:6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课程评价 报考动机 专业学位教育 CIPP模式 研究生教学
路苹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全日制专业学位 全日制硕士 硕士教育 大数据 研究生教育
杨晗
作品数:2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人本主义教育观 全日制硕士 招考制度 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