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09篇“ 免疫缺陷小鼠“的相关文章
- 大肠埃希菌导致免疫缺陷小鼠死亡原因的初步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实验室饲养的免疫缺陷SPF雌性小鼠在哺乳期异常死亡的原因。方法:对死亡的3只雌鼠、1只幼崽及1只对照哨兵鼠进行了解剖,取肝脏、脾脏、肠道及肛门组织进行了细菌培养及鉴定;将死亡小鼠及同笼架哨兵鼠的心脏、肺部、肝脏、脾脏、胃部及肠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及HE染色。结果:解剖发现雌鼠胃内大量的饲料积累,肠道基本为排空状态,内无粪便,肝脏、脾脏及肠道无异常表现。死亡雌鼠的心脏、肺部、肝脏及脾脏都有炎症细胞浸润;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异常死亡小鼠肝脏、脾脏、肠道及肛门处有细菌生长,对照哨兵鼠肝脏及脾脏无细菌生长。经时间飞行质谱仪鉴定异常死亡小鼠肝脏、脾脏、肠道及肛门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哨兵鼠肠道主要细菌为缓慢葡萄球菌及加氏乳杆菌,肛门处为土壤短芽孢杆菌。结论:本案例揭示了小鼠因胃肠功能紊乱而引发的内源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这可能是导致免疫缺陷小鼠死亡的根本原因,提示在免疫缺陷小鼠饲养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控粪便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感染风险。
- 王琼宋忠亚周雨潇李佳音鲍丹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免疫缺陷小鼠致病菌胃肠功能紊乱
- 免疫缺陷小鼠
-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使人造血干细胞的长期植入成为可能的人源化小鼠。本发明是向G‑CSF受体基因座中敲入人G‑CSF基因、使G‑CSF受体的功能缺损而得的免疫缺陷啮齿类动物,并且是向表达人G‑CSF且不表达啮齿类的G‑CSF...
- 伊藤亮治
- 殊途同归的免疫缺陷小鼠培育史被引量:1
- 2024年
- 继本专栏推出的《近交系小鼠培育及其背后的故事》[1]《NOD小鼠培育接力赛》[2]之后,本期我们将目光投向具有独特免疫缺陷特性的实验小鼠模型——无胸腺裸鼠(又称“裸小鼠”)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接下来的内容将详细介绍裸小鼠和SCID小鼠的培育历程、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科研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增进对这些具有特殊表型的实验小鼠的理解和认识,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 孙强
- 关键词:SCID小鼠免疫缺陷小鼠近交系小鼠实验小鼠裸小鼠NOD小鼠
- 一种免疫缺陷小鼠饲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缺陷小鼠饲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实验动物营养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免疫缺陷小鼠饲料组合物由以下成分制成:次粉28%‑32%,麸皮9%‑11%,鱼粉6%‑8%,豆粕18%‑22%,玉米22%‑28%,豆...
- 刘云波梁超吴旭颖陈磊宋辉欠马明华田玉淑陈敏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毒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毒性反应。方法使用NOG小鼠,给予TIL细胞3次,每周1次。考察小鼠临床症状、注射部位刺激性、摄食量、体重、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查、人源细胞因子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同时考察受试物在血液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两个剂量TIL注射对小鼠注射部位、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清生化、脏器重量等指标未见明显影响。在高剂量下,雌性小鼠在恢复期结束时IFN-γ浓度升高。与受试物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多器官混合细胞聚集,以及胸骨和大腿骨骨髓细胞数目增多。在血液中,均可检测到CD3^(+)、CD3^(+)CD4^(+)、CD3^(+)CD8^(+)细胞,3种细胞变化趋势一致,且呈剂量依赖性,至末次给药后29 d,3种细胞数量基本消除。结论NOG小鼠3次给药后,对TIL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在恢复期结束时TIL在小鼠血液中基本消除。
- 侯田田周足力王涛王月丹张秀军王星星王三龙黄瑛
-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毒性评价
- 一种猴痘病毒感染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猴痘病毒感染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属于基因工程和病毒感染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猴痘病毒感染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I干扰素、II干扰素和III...
- 李锋盘美芳张俊崔剑萍吕天星范庆红蒋梦玲
- 人源性免疫重塑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通过尾静脉回输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构建人源性免疫重塑小鼠模型的可能性。方法招募了5位供血者,从5位供血者肘正中静脉抽取20 ml静脉血,分别从抽取血液中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计数完成后用15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重悬1×10^(7)PBMC,然后分别对5组(每位供血者分别对应一组小鼠,各组再根据3种不同注射浓度分为3个亚组,注射浓度依次为1×10^(6)/只、1×10^(7)/只、1×10^(8)/只)超重度免疫缺陷(NOG)小鼠(6周龄)进行尾静脉回输。1周后从小鼠眼眶中采集血液样本,使用人源白细胞共同抗原45(CD45)抗体标记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源CD45阳性PBMC细胞的比例,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结果在回输数量级为1×10^(7)/只的NOG小鼠外周血中的人源CD45+PBMC细胞比例最高,可达70.0%以上,其中一号供血者的第2组小鼠外周血中的人源CD45+PBMC细胞比例高于一号供血者的第1组小鼠[(73.17±1.73)%比(40.23±1.71)%,F=483.982,P<0.01],但和第3组小鼠无显著差异[(73.17±1.73)%比(69.18±2.07)%,F=1.630,P>0.05]。此外,一号供血者的第2组小鼠平均不良反应出现时间长于第3组小鼠[(28±0)d比(21±2)d,F=36.750,P<0.01]。结论通过对免疫缺陷NOG小鼠进行尾静脉回输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构建稳定的人源免疫重塑小鼠模型。
- 孙焕友吕建成杨潇于浩白珂欣庄俊涛吕强
- 关键词:外周血单核细胞免疫缺陷
- 一种免疫缺陷小鼠饲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属于饲料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免疫缺陷小鼠饲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所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次粉28~32份、麸皮9~11份、鱼粉6~8份、酵母0.8~1.2、豆粕19~23份、玉米20~25份、豆油1.5...
- 刘云波梁超吴旭颖陈磊周秀华王建英田玉淑陈敏
-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的基因编辑研究——iPSc基因编辑后诱导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缺陷小鼠
- 曾安乐
- 免疫缺陷小鼠
-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能够排除来源于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细胞针对人抗体的影响、且人细胞的植入性高的免疫缺陷小鼠。从NOG小鼠中进一步使小鼠FcgR基因缺损时,该小鼠不显示针对肿瘤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活性,较之NOG小鼠而言,人...
- 高桥武司片野郁实
相关作者
- 曲久鑫

- 作品数:39被引量:329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肺炎支原体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模型建立 小鼠动物 DECTIN-1
- 师长宏

- 作品数:251被引量:643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ESAT6 纯化 裸鼠 免疫应答
- 曹彬

- 作品数:346被引量:4,642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社区获得性肺炎 呼吸道感染 肺炎 肺部感染 肺炎支原体
- 刘振嘉

- 作品数:25被引量:93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模型建立 小鼠动物 DECTIN-1 TLR4受体
- 沈鸿

- 作品数:16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模型建立 小鼠动物 DECTIN-1 TLR4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