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4篇“ 免疫毒素“的相关文章
包括核糖体失活蛋白的重组免疫毒素
本发明涉及包括至少一种蛋白结合剂和核糖体失活蛋白(RIP)1型或其活性片段的结合剂‑毒素融合蛋白(图3)。
M·乌里 B·玛吉 S·梅克斯 S·基普里亚诺夫
一种靶向TROP2的鲨鱼单域抗体和免疫毒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TROP2的鲨鱼单域抗体和免疫毒素及其应用。所述靶向TROP2的鲨鱼单域抗体和免疫毒素分别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5G8、SEQ ID NO.2所示的5G8‑PE38。本发明制备获得...
顾玉超席晓志王延青冯世涛安贵琦
免疫毒素、其制剂以及它们在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特异性地识别CD3的第一抗体分子和特异性地识别CD7的第二抗体分子的组合物,其用于用在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的哺乳动物受试者中的病毒感染或病毒再激活的治疗或预防性治疗方法中,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抗体分子各自提...
H.G.范胡伦M.J.弗里林克Y.V.J.M.范乌斯特豪特
CDH17纳米抗体介导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手术导航和免疫毒素递送对结直肠癌治疗的实验研究
丁有斌
抗EpCAM免疫毒素制备与体外活性研究
2023年
目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局限于上皮基底外侧细胞,且具有隐蔽性,而在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多种上皮性癌症中过表达且处于易结合的状态,是抗肿瘤治疗的特异性有效靶标之一;以EpCAM作为膀胱癌靶向治疗的靶点,探索高效、安全的膀胱癌新型治疗方法。方法:在分子水平利用柔性肽GGGGS将EpCAM单链抗体4D5MOCB与毒素PE38KDEL连接设计制备免疫毒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并研究其与膀胱癌细胞的结合和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4D5MOCB介导的免疫毒素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EpCAM高表达的膀胱癌细胞5637结合良好,其结合率约为阴性细胞结合率的169倍,并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IC50最低可达0.5 pmol/L,同时能够抑制细胞克隆形成和细胞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免疫毒素与EpCAM阴性细胞HeLa不结合,也不具有抑制细胞活性的作用。结论:制备的基因工程免疫毒素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能够有效抑制阳性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且比相同抗原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的制备更简单,均一性更好,为免疫毒素应用于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刘玉萍邓昌平马兴元刘秋丽鲍雯郑文云
关键词:重组免疫毒素EPCAM绿脓杆菌外毒素A单链抗体
免疫毒素与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治疗
本发明的名称是免疫毒素与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治疗。区域性、肿瘤靶向的细胞毒素疗法例如D2C7‑免疫毒素(D2C7‑IT)不仅特异性靶向并破坏肿瘤细胞,而且在该过程中引发促进原位疫苗效应的免疫事件。通过免疫检查点阻断来扩增抗...
D·比格纳V·查德拉莫汉S·奈尔M·格罗迈耶X·巴奥I·H·帕斯坦
包含核糖体毒素或RNAse的重组免疫毒素
本发明涉及结合剂‑毒素融合蛋白,其包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蛋白质结合剂:·抗体·保留靶结合能力的抗体片段或衍生物,或·抗体模拟物,核糖体毒素或原毒素,以及任选地连接a)和b)的肽接头和/或包含在原毒素中的可裂解结...
S·梅克斯M·乌里B·玛吉
HER2阳性乳腺癌重组免疫毒素的开发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制备一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的高活力重组免疫毒素TP25。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曲妥珠单抗可变区与绿脓杆菌细胞毒素片段进行重组,经原核表达获得具有完整结构的高活性融合蛋白TP25,采用免疫荧光法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P25与不同乳腺癌细胞系的结合能力,通过3H-Thymidin掺入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力,通过测定单链DNA的产生研究TP25诱发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果经酶切与PCR验证成功构建融合蛋白TP25重组表达质粒,经原核包涵体表达制备出分子量为52 kDa的TP25制品,经验证TP25能与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结合,具有活性空间构象,细胞增殖试验显示TP25的细胞毒性强弱与用量呈正相关,能引发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制备了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免疫毒素TP25。
彭延杰张林吴正理范加金仲立军曹强庚
关键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乳腺癌免疫毒素原核表达细胞增殖
人源化抗-CD22重组免疫毒素及其应用
提供一种人源化抗‑CD22重组免疫毒素,具有降低的免疫原性,并保持了人源化改造前的CD22结合亲和力和相应的生物学活性,用于制备治疗CD22相关的B细胞恶性肿瘤的药物。
郝振平朱建伟徐溧
融合PE38的抗CD70纳米抗体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对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的杀伤作用
2023年
目的:构建靶向CD70分子的重组免疫毒素,通过表达、纯化制备PE38与抗CD70纳米抗体重组蛋白,体外抗肿瘤实验探究重组蛋白是否对高表达CD70分子的阳性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CD70纳米抗体Nb 2B3基因片段通过一个连接子与pET21a-PE38基因片段相连,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21a-Nb 2B3-PE38并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表达、纯化与鉴定。用间接ELISA及FACS法检测Nb 2B3-PE38与CD70分子的结合活性,MTT法检测Nb 2B3-PE38对高表达CD70分子的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Nb 2B3-PE38对786-O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抗CD70纳米抗体重组免疫毒素Nb 2B3-PE38,纯化获得纯度>90%的重组蛋白,SDS-PAGE及WB检测结果表明目的蛋白正确表达,分子量为56000。纯化后的Nb 2B3-PE38能与重组CD70抗原及786-O细胞表面的CD70分子特异性结合;25μg/mL Nb 2B3-PE38即对786-O细胞产生极显著的杀伤作用(P<0.001),并且促进786-O细胞的细胞凋亡(P<0.01),其杀伤效应强于阳性对照顺铂(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特异性靶向CD70分子的免疫毒素Nb 2B3-PE38,其能够有效杀伤786-O细胞并诱导细胞凋亡且效果强于顺铂。
徐新兰刘畅张鑫胡倩倩李江伟
关键词:CD70PE38重组免疫毒素786-O细胞

相关作者

沈倍奋
作品数:606被引量:1,638H指数:17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免疫毒素 IL-6 基因表达 白细胞介素6
李虹
作品数:503被引量:2,309H指数:2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重组免疫毒素 护理 膀胱癌 DT390
刘彦仿
作品数:335被引量:864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肝肿瘤 肝癌 单链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李明远
作品数:210被引量:593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研究主题:甲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重组免疫毒素 真核表达 原核表达
贾怡
作品数:26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研究主题:DT390 重组免疫毒素 活化 多态性研究 免疫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