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162篇“ 免疫低反应性“的相关文章
心脏移植后骨髓腔内供者骨髓移植诱导供者特异免疫反应再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再次探讨骨髓腔内供者骨髓移植诱导心脏移植后供者特异免疫耐受的可行。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对3例心脏移植受者进行分期骨髓腔内供者骨髓移植。采用改良灌流法采集骨髓细胞,以增加骨髓细胞采集数目。应用抗胸腺球蛋白、氟达拉滨及巴利昔单抗进行预处理,以降预处理不良反应。结果应用改进灌流法采集的单核细胞数目由1.2×10^7/k增加至5.8X10^7/艇(P〈O.01);CD34’细胞数目由2.38×10^7/k增加至6.7×10^7/kg(P〈0.01)。骨髓移植后随访3个月,3例均无巨细胞病毒和真菌感染,未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心内膜活检证实无排斥反应发生。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提示受者淋巴细胞对供者脾细胞呈免疫反应,而对无关第三者抗原仍维持良好的免疫。结论改进的心脏移植后骨髓腔内供者骨髓移植诱导方案可降骨髓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但仍可成功诱导供者特异免疫反应
郭可泉孟旭韩杰余元龙姜海明许晓军邱大发郑俊猛张海波贾一新棼岩许春雷曾文王坚刚罗天戈焦玉清王琚IkeharaSusumu
关键词:骨髓移植灌流
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差异蛋白及再生诱导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效果;为进一步进行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及免疫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和前提条件。 方法: 1.实验大鼠均为健康的SD大鼠,体重260-280 g,供体为雌,受体为雄,...
刘静
关键词:减体积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MS-MS减体积肝移植
文献传递
受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不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大鼠肝移植的保护作用,探讨imDC抑制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以SD大鼠作为供体,雄Wistar大鼠作为受体,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建立肝移植急排斥反应模型,移植前对受体进行不同的处理。对照组:受体未接受任何处理;环孢素A(CsA)组:术后第2 d开始给予CsA〔10 mg/(kg.d)〕灌胃;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组:受体术前1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受体来源的mDC 1×106个/只;imDC组:受体术前1 d经阴茎背静脉注射受体来源的imDC1×106个/只。模型建立后10 d各组随机处死5只,取移植肝脏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FasL/Fas)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和排斥反应,根据Banff评分系统判断排斥反应程度;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各组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另留5只大鼠观察术后存活时间;收集血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TBIL;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2、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CsA组和imDC组术后大鼠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和m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检查:对照组和mDC组ALT及TBIL明显高于CsA组和imDC组(P<0.05);且IL-2和IFNγ-也明显高于CsA组和imDC组(P<0.01),但IL-4和IL-10明显于CsA组和imDC组(P<0.01)。移植肝脏形态学检测:对照组和mDC组与CsA组和imDC组比较,排斥反应更严重(P<0.05)。Western blot检测:imDC组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imDC通过阻断间接识别能明显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imDC可能通过以下机理诱导免疫反应:诱导T细胞凋亡;选择激活Th2细胞亚群,诱导Th1/Th2偏移;诱导调节T细胞产生。
李立张升宁冉江华刘静李铸赵永恒李来邦
关键词:肝移植排斥反应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门静脉输注供者脾细胞诱导的供者特异免疫反应
2009年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输注供者脾细胞能否诱导皮肤移植小鼠产生供者特异免疫反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RPMI1640培养液)、受者脾细胞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Balb/c小鼠脾细胞)、供者脾细胞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空白移植对照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RPMI1640培养液,7d后移植C57BL/6小鼠的皮肤)、实验对照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Balb/c小鼠脾细胞,7d后移植C57BL/6小鼠的皮肤)、实验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7d后移植C57BL/6小鼠的皮肤)以及第三方移植组(经小鼠门静脉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7d后移植C3H小鼠的皮肤)。记录空白移植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和第三方移植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并观察移植皮肤的病理学变化;脾细胞输注后7d,分别获取空白对照组、受者脾细胞组和供者脾细胞组小鼠的外周血、脾脏和肝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样本中CD4^+CD25^+Foxp3^+调节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实验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为(19.8±4.6)d,明显长于空白移植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第三方移植组,但仍未达到长期存活。皮肤移植后7d,空白移植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的移植皮肤呈现重度急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而实验组移植皮肤呈现中度急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供者脾细胞组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受者脾细胞组。结论门静脉输注供者脾细胞可特异地延长供者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减轻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该效应可能与受者体内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增加有关。
徐胜元何凡吴敏蔡明丁召郑翔陈知水
关键词:门静脉免疫耐受
受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急排斥反应模型并观察其急排斥反应的特点。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搭建坚实的技术平台。 方法: 1采用改良“二袖套管法”,利用封闭群SD大鼠进行大鼠肝移...
张升宁
关键词:肝移植树突状细胞T细胞凋亡免疫偏移
文献传递
CD25mAb及联合供体脾细胞诱导心脏移植免疫反应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CD25mAb及联合应用供体脾细胞对移植心脏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中应用CD25mAb及联合应用供体脾细胞。术后通过腹壁触诊判断移植心脏存活情况。结果CD25mAb组移植心脏生存时间为12.10±4.04天,与未用药组(8.5±2.42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D25mAb+供体脾细胞组移植心脏生存时间为12.80±3.61天,与单独应用CD25mAb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比单独用脾细胞组(8.40±3.50天,P<0.05)和未用药组有明显延长(P<0.05)。结论静脉应用CD25mAb及联合应用供体脾细胞均可以延长移植心脏生存时间。
李敬来萧明第
关键词:CD25单克隆抗体脾细胞心脏移植
同种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大鼠肾移植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体外分离、培养、鉴定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细胞...
张炜
关键词:肾移植免疫抑制环孢素A
同种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诱导大鼠肾移植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大鼠移植肾的影响,了解MSC的免疫调节、修复作用,探讨使用MSC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 方法:雄Sprague-Dawle...
周云峰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肾移植免疫耐受
文献传递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免疫反应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联合骨髓移植(BMT)对大鼠移植肾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DA(RT1a)大鼠为供者,Lewis(RT1l)大鼠为受者,Wistar大鼠为无关第三品系。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后进行肾移植。(1)阴对照组:受者不接受任何预处理;(2)imDCs诱导组:受者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经60Co照射(30 Gy)灭活的、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2×107/只;(3)BMT诱导组:受者术前4 d经尾静脉注射供者来源的新鲜骨髓细胞2×108/只;(4)imDCs+BMT联合诱导组:受者术前7 d经尾静脉注射经60Co照射(30 Gy)灭活的、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2×107/只,术前4 d经尾静脉注射供者来源的新鲜骨髓细胞2×108/只;(5)第三品系组:预处理与imDCs+BMT联合诱导组相同,但供者肾脏来自Wistar大鼠。术后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白细胞介素2(IL-2)逆转实验;体内细胞转移实验(DTH);流式细胞仪检测RT1a阳细胞百分率。结果各组大鼠肾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阴对照组(7.12±1.25)d;imDCs诱导组(24.38±3.20)d;BMT诱导组(7.87±2.10)d;第三品系组(6.63±1.06)d;而imDCs+BMT联合诱导组延长到(80.75±16.88)d;后者与上述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耐受的大鼠脾细胞增殖?
王翔赵鸿张元芳丁强瞿连喜吴忠孙正达古涛
关键词: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低反应性诱导大鼠^60CO照射LEWIS大鼠脾细胞增殖
同种异系抗原不同途径诱导大鼠免疫反应的研究
目的:比较同种异系抗原通过不同途径接种后机体对该抗原免疫反应状态的变化;比较口服与门脉注射诱导方法有无差异及协同效应;探讨口服耐受与门静脉耐受的机制。 方法:以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将SD大鼠...
石建国
关键词:口服耐受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莉
作品数:1,622被引量:6,952H指数:3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 肾移植 乡镇卫生院 手术室
杨宇如
作品数:302被引量:1,479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肾移植 前列腺癌 膀胱癌 膀胱肿瘤 前列腺增生
张升宁
作品数:126被引量:252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恒河猴 急性排斥反应 减体积
赵鲁平
作品数:9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脐血输注 肾移植 免疫低反应性 前列腺增生 非霍奇金
刘静
作品数:104被引量:156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恒河猴 减体积 减体积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