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篇“ 先锋派文学“的相关文章
丹尼尔·哈尔姆斯的反乌托邦书写与俄国先锋派文学
丹尼尔·哈尔姆斯(ДаниилХармс,1905-1942)是活跃于1920到1930年代的俄罗斯先锋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但是和同时代同风格的作家研究语境不同,哈尔姆斯的研究至今仍然位列“小众”,特别是其反乌托邦书写的形...
谢颖
关键词:反乌托邦文学
先锋派文学的二律背反与审美共同体建构:以《尤利西斯》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先锋派文学界定困难是因为它本身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基于此判断,本文提出三组二律背反,目的在于厘清它的一些根本属性。通过对小说《尤利西斯》的解读,本文还发现每组二律背反存在着与之对应的审美共同体。这些共同体揭示出文学史上不同流、不同风格往往在审美旨趣上的殊途同归。它们的兴衰左右着先锋派文学的走向,折射出现代性危机下文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
陈豪
关键词:先锋派
洪治纲:与现实保持密切联系的先锋派文学批评家被引量:1
2020年
洪治纲首先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有敏锐的艺术感悟力,我最早认识洪治纲的时候,他正在浙江省作协的创作研究部门工作,对最新出版的文学作品特别敏锐,见了面就告诉我又发现了一篇好作品。但他同时具备良好的理论素质,特别是进入高校从事文学教学和研究后,他的理论素质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毫无疑问,理论素质对于一个文学批评家来说是能够在批评实践中有所创见的重要条件。洪治纲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并在批评实践中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批评观和文学史观。
贺绍俊
关键词:文学批评家文学史观文学作品文学批评观先锋派文学
“视觉转向”与中国先锋派文学的“视觉化”文本解读
2020年
20世纪80年代的“视觉转向”,不仅代表着文化形态的转变和生成,还表征人类思维范式的转换。以文本语言为载体的文学创作,是否也会受到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在视听语言的时代语境下,许多作家开始有意识地借鉴影视、绘画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让文本语言有了“视觉化”特征。本文建立在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先锋派文本“内容”的“可阐释性”为前提,从“电影剪辑”和“抽象绘画”两个角度,对中国先锋派文学的“视觉化”文本进行解读。
汪岚
关键词:先锋派文学文本解读
当代文学教育视角下先锋派文学研究——评《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
2020年
从中国文学史的角度观察,“先铮文学”是20世纪80到90年代的中国文坛出现的短哲“激进力量”,它的兴起可归结为“十七年文学”及“文革文学”退幕之后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文学烙印不断被抹平,引发了中国文学艺术形式的巨大变革。
刘海伦
关键词:文学艺术形式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后现代性中国先锋文学先锋派文学
先锋派文学作品封面图像的“语图互文”现象被引量:3
2018年
"先锋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诞生以来,"先锋"二字对于批评界而言都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词汇。在先锋派文学中,我们感受到了顺应时代而急遽变化的现代思维,它复杂而多元、破碎而又充满迷魅。但长期以来,关于先锋文学作品的封面图像研究,还缺乏探索。而封面作为一种图像,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更参与着作品意义的生成,构画着读者阅读与阐释的灵感牵引与格局。文章主要从"语图互文"的角度来进行先锋派文学作品的封面图像研究。
邱丹吴玉杰
关键词:先锋文学
零度书写与作家的身份焦虑——以中国先锋派文学的衰落为例
2018年
巴尔特认为"零度书写"是一种非功利性、非价值性、无意义性、游戏性的中性书写,意味着作家需要完全摆脱意识形态、历史以及社会习惯的羁绊。事实上,任何书写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带有意识形态、历史以及社会习惯的痕迹,因而"零度书写"只是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们的一个文学理想。"零度书写"往往会导致作家们的身份焦虑。发轫于1985年前后的中国先锋文学是"零度书写"试验的一个激进的文学,然而由于先锋作家们的身份焦虑导致该流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渐衰微。
龙江华
关键词:零度写作身份焦虑
先锋派文学影响下的两种女性音乐先锋姿势
2014年
作为一种无字语言,音乐是一种唯美含蓄而又动人心魄的文学;作为一种具体旋律,文学又是一种惊心动魄而又包罗万象的音乐,这恰是音乐与文学最为契合之处。文学与音乐的交融,可以更好地发挥彼此的优势,达到最大程度的合力,更加动态地与社会文化进行对话。本文从世界文学与古典音乐跨文化视野的角度,对先锋派文学影响下先锋音乐风格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彰显跨文化视角下的审美困境与突围表演。
李鸿姝
关键词:审美表演先锋派文学先锋音乐
在叙事空间的探索中前行——谈先锋派文学90年代后的“转型”
80年代中后期,马原、洪峰、余华、苏童、叶兆言等青年作家纷纷登上文坛,他们以独特的话语方式进行小说文体形式的实验,被评论界冠以"先锋派"的称号。毋庸置疑,先锋派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从肇始之初的"...
汤红
关键词:叙事空间先锋派文学先锋文学
文献传递
从余华的创作过程转型看中国先锋派文学走势
2010年
余华的写作过程及其转型清晰地显示了中国先锋派文学的走势,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国新时期文学对于西方现代文学的接受、思索、改进的过程。而这个转变的原因既有作家自身的不断调整修正,也有读者反应批评的约束作用,更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功能之作用。
尚丹
关键词:余华先锋派文学荒诞

相关作者

刘艳
作品数:137被引量:25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严歌苓 海外华文文学 叙事 叙事结构 文学
洪星球
作品数:10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当代先锋文学 先锋文学 先锋派文学 齐美尔 栖居
谢颖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SIFT算法 OPENGL 体积测量 点云配准 三维激光扫描仪
吴晓东
作品数:161被引量:931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桥》 诗学 中国现代文学 废名 文学
孙树文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吉林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残雪 心理描写 荒诞意识 荒诞感 先锋派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