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4篇“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的相关文章
- 先天性多囊肾合并先天性肾发育不良1例
- 2014年
- 患儿男,25d,因发现皮肤黄染20+d,皮肤脓疱疹7d入院。患儿生后第3天开始出现皮肤黄染,未予特殊处理,后逐渐加重,入院前7d出现颜面部脓疱疹、口腔内疱疹,当地医院予“肤舒止痒膏、炉甘石洗剂、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脓疱疹缓解。但患儿黄疸逐渐加重,遂收入院。患儿为第2胎第2产,胎龄37+5周,顺产,出生体重2.7kg,羊水清亮、量少,脐带绕颈1周,胎盘正常,Apgar评分不详。否认家族成员相关疾病病史。入院体查:一般反应欠佳,皮肤重度黄染,经皮胆红素测定值(TCB)320μmol/L,双侧面颊部可见较多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部分为脓疱疹,无渗出。
- 贺鸣凤陈平洋罗开菊
- 关键词: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先天性多囊肾利巴韦林喷雾剂APGAR评分皮肤黄染炉甘石洗剂
- 泌尿系统水成像在儿童先天性肾发育不良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水成像(MR urography,MRU)在诊断儿童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部行超声检查的13例患儿采用Simens3.0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I平扫及MRU检查,并对超声及磁共振结果...
- 李丹程敬亮
- 关键词: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水成像泌尿系统
- 文献传递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7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总结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28例、女48例。临床表现为滴尿22例、腹痛10例、腹部包块4例、反复尿路感染4例、高血压2例,其余34例无特异性表现。术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P)、B超检查,39例行CT检查,10例行99m↑Tc-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皮质显像。均可见肾发育不良和功能缺失。均采用手术切除发育不良肾,开放性手术45例,腹腔镜手术31例。随访6个月-4 a,滴尿、腹痛、尿路感染及高血压等症状消失,肾功正常,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女孩多见,术前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B超和IVP是首选方法。发育不良肾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腹腔镜手术可能会成为治疗本病的最佳选择。单侧肾发育不良常合并对侧肾脏病变,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治疗。
- 孙劲松林涛李旭良魏光辉何大维刘俊宏
- 关键词:肾发育不良外科手术
-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99mTc-二乙三氨五醋酸(DTPA)肾动态显像在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患者均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11例行腹部增强CT扫描,8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结果: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发现肾发育不良7例(58.3%,7/12),探测灵敏度与增强CT相当(χ2=1.5,P>0.05),优于B超(χ2=4.4,P<0.05);8例行IVP检查者仅发现肾发育不良2例。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低于健侧(t=10.2,P<0.0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一种能有效诊断肾发育不良、并同时评价肾功能的无创性影像手段。
- 李剑明李亚明
- 关键词:肾疾病放射性核素显像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异位开口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分析自1984年以来15例经手术确诊为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2例为亲姐妹,11例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4例开口于前庭。静脉尿路造影(I VU)患肾均不显影,对侧肾代偿性增大,常规B超均未能明确探及患肾。B超检查10例,6例发现患肾;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检查8例,6例发现患肾;CT扫描7例,3例提示腹膜后有发育不良肾影。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而愈。结论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可能具有遗传倾向,B超和CDI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阳性率,手术切除发育不良肾脏及输尿管疗效确切。
- 郑俊鸿李建宏章振保庄仁汉林炳森杨镜秋周德荣
- 关键词:超声检查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输尿管异位开口病因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合并单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报告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合并单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985年以来对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合并单输尿管异位开口女性患儿 11例 ,采用发育不良肾脏及输尿管切除治疗。术前经静脉尿路造影 (IVU)、CT、MRI、利尿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CDI)检查。结合手术探查及病理发现对这些检查手段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 8例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 ,3例开口于前庭。除 1例逆行造影发现肾脏外 ,IVU、CT、MRI和常规B超仅能发现间接征象。利尿B超检查 8例 ,5例发现患肾 ;CDI检查 7例中 ,5例发现肾脏。结论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合并单输尿管异位开口较为少见 ,超声检查 (利尿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为首选的检查手段。其治疗原则上均应行发育不良肾脏及输尿管切除术。
- 李建宏蒋学武王明和陈绍基黄鲁刚
- 关键词: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TGF-β1和α-SMA表达的研究
- 肾发育异常是学龄前儿童终末肾的最常见病因,本文通过对转化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检测,为基分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周鸿敏王涛袁继炎
- 关键词: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转化生长因子平滑肌肌动蛋白病因病理
- 文献传递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TGF-β_1和α-SM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检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患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4例先天性发育不良肾、5例正常肾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患肾TGF-β1及α-SM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6.46、8.86,P<0.01)。前者主要位于原始肾小管上皮细胞,少数位于肾小球囊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后者除在血管组织呈强阳性外,原始小管上皮细胞、基膜,少数肾小球系膜细胞亦有中等程度表达。结论TGF-β1、α-SMA蛋白表达的异常参与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
- 周鸿敏袁继炎王涛
- 关键词:畸形转化生长因子Β肌动蛋白类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多囊肾-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
- 2001年
- 施文忠陈安
- 关键词: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多囊肾慢性肾功能衰竭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自198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患儿2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0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5.5岁。20例女性患儿中左侧16例,右4例;其中输尿管异位开口17例(两次排尿间期漏尿),腹部包块1例,肾血管...
- 吴琍陈振宇姜忠钟峰
- 关键词:肾发育不良先天性
相关作者
- 袁继炎

- 作品数:150被引量:65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小儿 儿童 尿道下裂 神经母细胞瘤 外科手术
- 吴运芹

- 作品数:98被引量:35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婴儿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
- 彭小明

- 作品数:109被引量:313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婴儿 先天性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危因素分析
- 王涛

- 作品数:540被引量:1,160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勃起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阴茎海绵体 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 大鼠阴茎海绵体
- 李军

- 作品数:42被引量:169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婴儿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