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7篇“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相关文章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被引量:5
- 1991年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冠状动脉与任一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交通。这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到1980年止,世界文献共报告325例。占先天心血管畸形的0.2~0.25%。对本病已能用手术治愈,故术前正确诊断具有实际意义。命名及分类: 冠状动脉可与右侧心腔或肺动脉交通,也可同左侧心腔或肺静脉交通。当冠状动脉经瘘管与右心系统交通时,是主动脉血引流入右心与体静脉血混合,用冠状动静脉瘘的命名是合适的;但当交通引流入左心时,因主动脉血流入体循环心腔,故用冠状动静瘘的命名就不恰当。Papa-
- 张玉威钱武扬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心血管畸形手术
- 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22年7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9例先天性CAF患儿,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1天~3岁1个月,平均年龄10.56个月;病程0.5~37.3个月,平均病程3.89个月;就诊原因,1例因体检发现,1例因生长缓慢就诊,1例因胸痛就诊,9例因发现心脏杂音而就诊,3例因气促而就诊,2例因胎儿期超声检出CAF而就诊,2例因既往检查发现先天性心脏病(CHD)而就诊。全部患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右心房室大小、各瓣膜启闭情况和冠状动脉起源、内径及走行、瘘口位置、瘘口大小及术后残余瘘,比较手术前后冠状动脉和心腔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例先天性CAF患儿手术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前17例患儿超声心动图及手术均发现位置及数目相同的病变,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漏诊CAF,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1个瘘口术中发现2个瘘口。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达89.4%。19例中右CAF 14例(73.7%),左CAF 5例(26.3%)。19例中合并房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3例,法洛四联症1例。冠状动脉不同程度增宽迂曲,内径为2.4~16.0 mm,瘘口直径为1.8~5.0 mm。术后3例超声心动图显示瘘口有残余瘘,8例受累心腔大小恢复正常,8例受累扩张的冠状动脉内径变小。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CAF的术前诊断、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磊郑秋莹何鑫胡烈榛王芮婕林洲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 CTA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价值分析
- 2024年
- 探讨CTA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价值。方法 筛选2022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疑似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以采用CT血管造影(CTA)诊断作为参照组(20例),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作为实验组(20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情况、冠状动脉瘘类型。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诊断率以及诊断病症类型与参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都有着独特优势,展现出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够识别该病症的具体根源所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立体的诊断视角,值得推广。
- 龚建军
- 关键词:CT血管造影经胸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 超声心动图联合CT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 2023年
- 目的 通过诊断效能剖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准确性,阐述其影像学特征并讨论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PACS系统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6~2021年间先行TTE怀疑冠状动脉瘘的患者22例,再行CTA后,均经外科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后确诊冠状动脉瘘患者16例,其他患者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来评估三种诊断方式的性能。结果 16例冠状动脉瘘患者中,Ⅰ型瘘入右心室1例;Ⅱ型瘘入右心房1例;Ⅲ型瘘入左心室3例;Ⅳ型瘘入左心房1例;Ⅴ型瘘入肺动脉10例。其中TTE确诊13例,漏诊3例;CTA确诊14例,漏诊2例;TTE联合CTA确诊15例,漏诊1例。漏诊均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其中8例为多发瘘口,瘘口内径1.0~9.6 mm,6例形成冠状动脉瘤,较大者117×51 mm。经诊断效能分析,TTE联合CTA诊断CAF特异度(83.3%)高于TTE(50.0%)和CTA(66.7%),TTE联合CTA诊断CAF敏感度(93.7%)高于TTE(81.3%)和CTA(87.5%),TTE联合CTA诊断CAF阴性预测值(83.3%)高于TTE(50.0%)和CTA(66.7%),ROC曲线下面积TTE(AUC=0.906,95%CI:0.780~1.000,P<0.05),CTA(AUC=0.938,95%CI:0.834~1.000,P<0.05),TTE联合CTA(AUC=0.969,95%CI:0.895~1.000,P<0.05)。结论 TTE联合CTA诊断结果得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Ⅴ型较为常见。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CT血管造影提高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雨涵朱媛金晶张丹张雪梅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超声心动描记术
- 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7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内、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1例先天性CAF患儿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2.2岁(0.1~14.0岁);中位体质量18.3 kg(3.2~55.8 kg);其中男37例(52.1%),女34例(47.9%)。按治疗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介入封堵组(30例)和外科修补组(41例),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71例患儿中,70例可闻及心脏杂音,2例有活动后胸闷胸痛表现,另有5例平素易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患儿行介入封堵术,其中22例(73.3%)术中成功关闭瘘口;41例患儿行外科手术,均成功关闭瘘口(100.0%),2组关闭瘘口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科修补术后死亡1例(2.4%),且术后随访过程中有2例(4.9%)因残余分流量渐大再行封堵术治疗。末次随访时2组治疗后存在微小残余分流者均为2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71例患儿术后存在血栓形成2例(2.8%)。结论儿童先天性CAF患者多以心脏杂音为主要体征,部分患儿因分流量大,导致肺血增多可有频繁呼吸道感染,极少数患儿因冠状动脉窃血导致心肌缺血引起胸闷、胸痛;介入封堵及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CAF均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刘月李奋傅立军刘廷亮郭颖高伟黄美蓉张浩沈捷
-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手术血栓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其预后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检出的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胎儿资料,总结其产前超声表现,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胎儿中,孤立性冠状动脉瘘3例,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4例;4例为左冠状动脉瘘,3例为右冠状动脉瘘。二维超声表现:7例均于左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根部可见受累的冠状动脉呈不同程度的增宽扩张,内径2.5~4.4 mm;2例于四腔心切面可见左、右心不对称,左心偏小,其余5例基本对称。CDFI表现:7例胎儿均于主动脉根部或房室沟等区域探及管状湍急的异常血流信号。临床结局:2例孤立性冠状动脉瘘出生后行瘘口结扎术,痊愈;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及心包积液,孕37周时胎死宫内;4例引产。结论当产前超声于主动脉根部或房室沟等区域探及异常明亮的管状血流信号时,通过追踪其起源、走行及终点后需警惕冠状动脉瘘可能。
- 徐英林小影周刚张婷孟卓张彦华朱才义
- 关键词:超声检查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 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46例介入治疗及中短期随访
- 2022年
-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介入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CAF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46例CAF患儿,男22例、女24例,中位年龄36.0(24.5~49.5)月,中位体重14.9(12.2~20.0)kg。瘘管引流口直径大小为3.4(3.0~4.4)mm;受累冠脉有不同程度增宽,开口处内径6.1(4.5~7.8)mm。46例CAF患儿中,9例行冠脉造影后评估为介入封堵困难,最终37例施行介入封堵术,其中35例成功封堵。建立动静脉轨道(A-V LOOP)逆向封堵者15例,经主动脉端正向封堵者20例;使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8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例,弹簧圈3例,血管塞22例。35例封堵成功患儿术后出现即刻残余分流10例,8例随访中微小残余分流消失,2例末次随访时仍有残余分流。术后血栓形成2例。结论介入封堵是治疗儿童先天性CAF安全有效的手段,但需充分评估CAF的走行、开口以及侧枝血管情况,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对于存在血栓形成风险的患儿,可能需延长术后常规抗凝疗程。
- 刘月朱荻绮李奋傅立军刘廷亮郭颖高伟黄美蓉沈捷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血栓儿童
- 胎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影像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例先天性CAF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患儿均经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确诊为CAF,分析其产前超声心动图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3例胎儿中,单纯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单纯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与产前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产前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CAF的检出率较高,有利于产后早期诊断和治疗。
- 刘蕊
- 关键词: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超声心动图影像特征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外科治疗
- 2020年
-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矫治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结果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25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5个月至53岁,中位年龄5岁。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1例。手术方式:直接缝闭瘘口16例,心包补片修补瘘口9例。1例患者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治;其余24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矫治,其中2例心脏未停跳下外科矫治。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出院,体外循环时间(59.75±22.7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4.55±13.22)min。术中探查发现均为单一瘘口。右冠状动脉-左室瘘2例(8.0%)、右冠状动脉-右房瘘3例(12.0%)、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0例(40.0%)、左冠状动脉-右室瘘4例(16.0%)、左冠状动脉-右房瘘2例(8.0%)、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4例(16.0%),其中1例为罕见的窦房结动脉-右房瘘,窦房结动脉起自右冠状动脉。患者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其中2例随访中发现瘘口残端血栓形成。所有病例已扩张冠状动脉,未恢复正常内径。随访1个月至3年,无患者死亡和心肌缺血及残余瘘发生。结论有症状或者分流量明显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应尽早手术矫治,术中根据解剖特点确定手术方式,外科手术结果满意。
- 刘刚刘志刚于艾嘉路万里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外科手术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早中期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及疗效,努力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我院2013年10月-2019年10月共收治19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4.5(1~61)岁,体重16.25(7~69)kg。右冠状动脉右房瘘3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7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2例,左冠状动脉左房瘘2例,左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合并先天性二尖瓣发育不良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三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所有患者均胸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行动脉瘘矫治术,同期矫治其他心脏畸形,围术期常规监护治疗,术后1、6个月及每年随访复查。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总结。结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1.330±11.479)min,体外循环时间(99.940±15.206)min,手术时间(140.610±19.150)min,呼吸机使用时间(33.000±19.275)h,ICU时间(2.220±1.215)d,住院时间(20.940±8.795)d。患者术前左室射血分数(63.167±8.031)%,术后当日左室射血分数(69.390±8.389)%,术后左室功能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前心胸比0.506±0.0769,术后当日心胸比0.479±0.0603,手术前后心胸比差异显著(P<0.05)。19例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见残余瘘及严重心血管症状。结论:冠状动脉瘘发病率低,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 董柱张本曹一秋刘莹郑燕纯杨博马涛张卫达王晓武
- 关键词: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外科治疗预后
相关作者
- 谢明星

- 作品数:1,324被引量:3,021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室功能 超声
- 沈向前

- 作品数:269被引量:85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冠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器 冠状动脉疾病
- 胡信群

- 作品数:117被引量:56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封堵器
- 方臻飞

- 作品数:133被引量:5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导管 主动脉瓣置换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 谢东阳

- 作品数:167被引量:326H指数:9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