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48篇“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文章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被引量:1
- 2009年
- 肺炎是我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是5岁以下小儿第一位死因,国内统计,小儿肺炎占小儿内科总住院人数的24.5%~56.2%,WHO将小儿肺炎列为全球重要儿科疾病之一。根据肺炎感染的环境,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基层医疗机构最常遇到的儿童常见的重要感染疾病之一。
- 胡皓夫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基层医疗机构小儿内科感染疾病住院人数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 2008年
- 戈兴炜张健
- 关键词:肺炎社区获得性感染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被引量:8
- 2005年
- 高凤霞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被引量:25
- 2004年
- 申昆玲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因病原体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家长应知道!
- 2024年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指健康儿童在医院外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后发生的肺部炎症,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有别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若不及时治疗会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影响。本文通过介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让更多人了解该疾病的有关知识。
- 邵明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肺部炎症病情严重程度咳痰微生物感染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感染病原体分布、混合感染及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广东省东莞市石碣医院收治的1199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并针对病原学结果做具体分析。结果 1199例肺炎以秋季(418例,占35.2%)、冬季(357例,占30.1%)高发,病原体前五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秋季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中检出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常见,较少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耐药基因突变以ermB(41.4%)、tetM(39.8%)、TEM(33.3%)、tetQ(28.9%)、23srRNA2063A>G(24.4%)为主。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在秋冬季高发,混合感染现象较多,以肺炎支原体合并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耐药基因突变检出率高,提示需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用药策略。
- 罗燕萍黄见可肖昕朱立茎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分析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24修订)被引量:3
- 2024年
- 2013年我国制订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为临床医生规范诊断及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了很大帮助。随着医学发展,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也发生了变化,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24修订)”,对2013年指南进行更新,以提高儿科医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水平,落实有效防治措施。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陆权申昆玲徐保平刘瀚旻尚云晓曹玲符州李昌崇陈志敏彭芸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科专业儿科医生管理指南临床医生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因及诊疗
- 2024年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指在非医院环境中获得的肺部感染,通常发生在家庭、学校或公共场所等社区环境中,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本文旨在科普儿童CAP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预防策略,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 张秋芬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公共场所肺部感染预防措施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革兰阴性菌临床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痰培养阳性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8例患儿痰液细菌培养阳性325例,共分离病原菌株3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6株,占56.44%。前3位分别为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均较高(>80%),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44.44%。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70%),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敏感。大肠埃希氏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等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敏感率低。其中ESBLs阳性菌株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等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革兰阴性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不同病原菌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 苏博李冉宋福星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儿童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肺实变临床特征分析
- 2024年
- 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肺实变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例儿童CAP合并肺实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纳入观察组,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时将该时间段内收治的单纯儿童CAP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0例CAP合并肺实变患儿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婴幼儿组(<3岁)有2例,学龄前组(3~6岁)有6例,学龄组(>6岁)有12例,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年龄分布方面对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肺实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观察组中发热程度≥38℃的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PR水平更高,且其住院时间明显更长(P<0.05);单叶肺实变患儿明显比两叶及以上患儿多,其中婴幼儿组肺实变位置右上叶较为多见,而学龄前组与学龄组肺实变位置以左下叶、右下叶相对常见;20例CAP合并肺实变患儿共检出病原18例,不同年龄段CAP合并肺实变患儿单一病原、混合病原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20例CAP合并肺实变患儿共检出病原体25株,肺炎支原体检出13株,病毒检出7株,细菌检出5株,肺炎支原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则增大。结论 CAP合并肺实变在学龄期儿童中发生率相对来说更高,该疾病发生后患儿的CPR水平较单纯CAP患儿更高,CAP合并肺实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单叶肺实变,以单一病原感染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炎支原体检出率也出现了相应的增加。
- 王君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肺实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