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4篇“ 儒者“的相关文章
儒者第一难透底关 未发已发问题研究
未发已发问题出自《中庸》首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是《中庸》最为复杂且难解的谜题之一。本书围绕该问题,通过个案研究形式,主要探讨了以杨时、伊川、朱子、曹端、薛琐、胡居仁、罗钦顺为代表的理学一系...
叶达作
清代前中期儒者修身工夫的嬗变——以修身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2025年
修身日记是儒者践履“一日三省吾身”之重要手段,其内容转变反映了儒者修身工夫与学术旨趣的变化。清代初年,夏峰学派修身日记从关注内心感悟走向记录日常生活,反映了儒者修身工夫逐渐由玄虚走向务实,其学术旨趣呈现从独尊阳明学到兼综阳明学、朱子学,或复归朱子学的特点。清代中期,随着日课制度的进一步普及,书院儒者多有书写修身日记的习惯。而乾嘉朴学因智识主义的倾向与考据的需要,多选择学术札记作为修身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修身日记并不受乾嘉学者欢迎。以清代前中期儒者的修身日记为中心的历时性讨论,可以清晰揭示出他们的修身工夫与学术旨趣的演进。
郑明智
关键词:乾嘉学派
阮籍:儒者的狂狷与逍遥
2024年
阮籍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之一,他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的实践者著称,思想深处亦有一颗积极入世的儒家之心。这让他在面对现实的困境与忧惧时,进取而不失超脱,任性而不坠鄙俗,走出了一条近乎审美化的人生之路。这种人生态度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刘树蕾
关键词:阮籍儒者狂狷逍遥
德川儒者对人心道心问题的阐释
2024年
人心道心问题是东亚儒学中的重要问题,故而德川儒者大多注意到了该问题。从学派角度而言,朱子学派、阳明学派和古学派都对该问题有不同的诠释、理解和见解。从这些论述来看,德川儒者对人心道心问题的阐释呈现出如下特点:不成体系、非原创性和非独立性等。出现上述特点的可能原因在于:日本民族的思维特性(反形而上学)、道统自立愿望的影响、神道的存在以及日本朱子学没有形成明显优势。
谢晓东
关键词:学派
浅析《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儒者形象
2024年
《白鹿原》作为我国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学者们从各个角度研究这部作品的主旨和思想等。该书也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比如朱先生,朱先生身上所体现出的儒家思想,使得这个人物变得鲜活了起来。对朱先生这个人物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助于大家正确认识儒家思想文化。
王玲翟晓甜
关键词:《白鹿原》儒家文化
儒者之效:浙东学派教育家精神的课程解码
2024年
从南宋开始,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家精神呈现鲜明的区域性特征。以吕祖谦为核心,以永康陈亮,永嘉陈傅良、叶适为主要成员的浙东学派教育家,坚持“体用并举”与“内圣外王”相结合,以“儒者之效”为价值统整在12世纪60至90年代掀起了一股科举课程范式革命,逐渐形成自下而上的科考成功标准,编制了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科举教材,采用“博巧济‘用’”的专题性教学方式。借鉴浙东学派“儒者之效”的教育家精神,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课程解码行动应汲取如下经验:以“儒者之效”作为标准;以“儒者气象”统整经、史、文课程开发;加强学规等隐性课程建设。
贾志国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浙东学派吕祖谦课程文化
论扬雄儒者身份认同下的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
2024年
特定的时代背景、思想环境和个人经历造成了扬雄对儒家思想的接受,他推崇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认同儒家观念和儒家经典,同时捍卫孔子儒学思想纯洁性,以一名儒者的身份自居。在儒者身份的自我认同下,赋家扬雄在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儒家色彩。赋作方面,在儒家经世思想影响下,扬雄辞赋创作体现出以赋入仕、以赋纳谏的目的;同时继承儒家美刺传统,采用修饰文辞、婉转达意的创作方法;将儒家明哲保身、重视民生的观念纳入创作内容;晚年又因赋不能“用”而“悔赋”。赋论方面,在儒家重文观、中庸观、诗怨观的影响下,扬雄最早认识到了赋文体“丽”的审美本质,率先将“则”作为辞赋的分类标准,创新建构了赋文体“讽谏”的实际功能,在中国赋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李丹
关键词:扬雄
体悟儒者风格表现 挖掘学科育人功能——《客至》品读中人格培养探究
2024年
《客至》是西南时期杜甫漂泊于成都草堂以客人来访为题材的七言律诗,前人多以之与《宾至》比较而读,该诗侧重章法结构和情感态度,较少联系其人生追求考量、儒者志向。学习鉴读此诗,可从杜甫忠君仁民的儒者经历、绝假纯真的儒者心意、安贫乐道的儒者生活和追淳慕朴的儒者理想等方面突破,以文化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达成学科育人目的。
程昌菊
关键词:《客至》育人
儒者,术士也”新论
2024年
杨洪武、余治平在《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3年第5期撰文指出,士在上古中国首先是一种官名,等级较低,次于大夫。士有文士、武士之分,皆服务于君王政治和国家需要。在最初的起源上,儒并不直接就是士,儒、士有别,并非一源。周治之下,前殷遗族中的祝、宗、卜、史具备很好的德艺才器,却难以进入现时精英阶层,其地位也只相当于周族统治阶级中最下层的士。
关键词:精英阶层党校学报
巫史、相礼与六艺:儒者身份探微
2024年
从文献史料及学界的研究来看,儒家以孔子及其弟子组成学术思想团体为标志;儒学思想可追溯至周公时期探究儒学与西周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关于儒者的出现则更早,或可溯源至殷商之际巫史术士以及周代的相礼、六艺之士。“儒者”的身份认同与精神内核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进过程,对儒者身份的溯源,可以对儒家在三代以前的精神风貌有一个相对立体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管窥儒学思想在早期社会中的重要影响。
王保国张施令
关键词:六艺

相关作者

韩星
作品数:172被引量:32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研究主题:儒家 儒学 《论语》 儒家思想 道统
邢丽菊
作品数:79被引量:377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研究主题:中国外交 韩国儒学 人文交流 儒学 全球文明
吴震
作品数:114被引量:450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阳明学 朱子学 儒学 心学 宋明理学
方旭东
作品数:124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儒家 儒学 道学 牟宗三 太极
李申
作品数:46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儒教 宗教 中国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天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