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1篇“ 儒家心性论“的相关文章
- 儒家心性论
- 韩强著
- 关键词:哲学儒家
- 儒家心性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下)——李景林教授访谈
- 2022年
- 程旺:前面您反复讲到对“情”观念的理解和定位,对于理解儒家心性论非常重要,之前在阅读您的论著时,这个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和以往受西方哲学影响下对儒家情论多持否定性的意见不同,您始终高度重视以“情”论为中心视域展开对儒家心性论的诠释,诸如“以情应物”“即情显性”等提法,这可以说是您在心性论研究中的一大特点。
- 李景林程旺
- 关键词:儒家心性论西方哲学
- 儒家心性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上)——李景林教授访谈
- 2022年
- 程旺:李老师您好,很高兴借这次《走进孔子》的访谈机会对您进行访谈。您的研究领域广泛,成果丰硕,在儒家哲学、道家哲学等方面均有精湛研究,尤其是立足“教化”视域开展的儒学研究,独步学界。这次访谈我们想重点围绕“儒家心性论”相关研究论题开展,这个领域也是您的研究重心之一,借此机会亦对“儒家心性论”研究进行一下总结和展望。您看怎么样?
- 李景林程旺
- 关键词:儒学研究儒家心性论道家哲学儒家哲学
- 体知、为己与成人——先秦儒家心性论体系的三重维度探赜被引量:3
- 2022年
- 先秦儒家心性论体系旨在塑造理想性人格典范,成就修身为己乃至成人晋圣的践形智慧。概述而言,先秦儒家心性论体系包括三重维度:首先,体知禀性构建心性论的认知范式,认识人的本始之性意涵,进而设置作礼教人与复礼求仁的实践规范。其次,仁义思想是心性论的实质内容,立足仁义视阈建立修身以敬养气集义的为己方法,促使心性达到尽心和不动心的要求,构建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为己之学。最后,人格理想成为心性论的价值归宿,深究心性深处的道德根源理念,洞见成人之道的三维演绎进路。先秦儒家心性论体系的要义在于,通过建构主体人格内修与外事并进而行的践履理路,致力于彰显儒家承接斯文默契天道的人道理想。
- 陈吉祥陈高华
- 关键词:先秦儒家心性论仁义体知成人之道
- 从郭店楚简《五行》篇“惪”字看先秦儒家心性论
- 2022年
- “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德”字在古文献中写作■、■(甲骨文)、■(金文)、■(竹简文)等,大体上是从殷商时期的“无心之德”到两周时期的“有心之德”,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直心之惪”。从“德”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不同的时代所关注的不同问题。在郭店楚简中,“德”字都写为■,即“惪”字。从字形来看,从直,从心,当理解为“直心之德”。据郭店楚简《五行》篇有关“惪”的论述,“惪”可以引申出“诚”意,由此开启了儒家以“诚”为核心的心性之学,其主要代表即思孟学派的《中庸》,以及后世宋明理学对于“诚”的继承与发展。
- 史逸华
- 关键词:《五行》
- 个体主体化的儒家心性论进路
- 2021年
- 在儒学集体性转向政治哲学的大背景下,儒家心性论传统或曰心性儒学似乎逐渐成为书斋里的学问。除了思想史式的知识梳理之外,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出现。在此种背景下,李海超博士提出的“心灵儒学”就非常值得重视了。而《心灵的修养》即是“心灵儒学”的首部专题著作。在笔者看来,它绝非“旧题新做”,而是一种现代性的儒家心性论哲学建构。
- 崔罡
- 关键词:知识梳理儒家心性论哲学建构集体性思想史
- 德性之源 儒家心性论德育价值研究
- 儒家心性论的历史演变;儒家心性论的理论特征;儒家心性论语理想人格塑造;儒家心性论与修行育德;儒家心性论语当代德育实践共五章。
- 张艳清
- “超验”与“超凡”--儒家心性论超越观念的反思
- 对于近年来成为学术界热点的儒家“内在超越”,必须予以深刻反思.作为理解宗教与哲学中“超越”观念的语义背景,“超越”这个词语的一般语义结构是“S超越0”,即“某主体超越某对象(的界限)”.从主词来看,宗教的超越主体是“上帝...
- 黄玉顺
- 关键词:儒家思想
- 重提儒家心性论的现代化课题
- 2019年
- 从先秦思孟学派到宋明儒学,再到现代新儒学,心性论一直占据着核心和枢纽的地位。牟宗三在康德道德哲学的参照下,清楚地揭示了儒家心性论中所蕴含的道德主体性观念,但他同时也难免将康德的那种先验思维和话语移植到儒家心性论中来。然而,心性论诠释中的先验话语应当受到经验话语的限制,理解儒学心性论应当是理解其形上学及宇宙论的基础,而不应该反过来,首先根据某种形上学或宇宙论立场来定位儒学所论之心性,赋予后者以先验的或超越的性质,忽视它们在经验心理学意义上的真实来源和运作方式。自然主义在当今世界哲坛风头正劲,儒家心性论研究也有必要采纳自然主义进路,破除人—动物、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生物性—道德性等二元论,重视人之心性的发展性与复杂性。将儒家心性论自然化,是儒家思想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 王觅泉
- 关键词:儒家心性论自然主义
- 盈与虚 ——天人关系视角下的早期儒家心性论研究
- 儒家心性论的发生依托于天人关系的变化。始于西周的天命下落过程为心性论的发生构建了道德人文精神自觉的背景,而“天命”这一概念的关注点也才从集体本位的王朝延续转向个体本位的个人安身立命。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甚至以个人的、平...
- 陶昕
- 关键词:心性论儒家思想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程旺

- 作品数:10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医药文化 毛泽东 中医药 访谈 儒家心性论
- 黄诚

- 作品数:24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 研究主题:禅宗 儒家心性论 心态建设 互动关系 法眼宗
- 张艳清

- 作品数:59被引量:243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医学生 儒家 医德 医德教育 生命教育
- 郑佳琳

- 作品数:1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 研究主题:医德教育 医德 教育价值 儒家心性论
- 周丽

-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研究主题:心性论 非营利组织 法律地位 行政主体 自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