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9篇“ 偏盲“的相关文章
- 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双眼颞侧偏盲诊疗1例
- 2024年
- 患者女性,63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周于2022年4月25日至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自诉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无痛性视力下降,且伴双眼视物遮挡,无头痛、头晕。既往淋巴结核1年,目前口服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联合抗结核治疗。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06,左眼0.04,矫正视力右眼不提高,左眼0.06;眼压右眼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 mmHg,双眼晶状体:C1N1P1,余查体无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双眼视网膜平伏,视乳头水肿(图1),视网膜血管走形可,动静脉比约1:2,未见出血及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射(+)。
- 刘嘉颖李静李雪颖
- 关键词:淋巴结核黄斑中心凹双眼视力裸眼视力
- Peli棱镜改善同向偏盲患者避障能力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Peli棱镜在偏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避障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验配和康复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觉康复和低视力中心就诊的同向偏盲患者19例,结合电话回访,收集并分析患者Peli棱镜临床验配情况、棱镜使用情况、满意度评分及弃用的原因。结果:19例同向偏盲患者中Peli棱镜的临床接受人数为13例,年龄20~79岁,其中男9例,女4例,以原发疾病脑卒中(4例)和动静脉畸形术后(3例)为主;6例拒绝棱镜的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65~80岁,原发疾病均为脑卒中。13例接受棱镜的患者在行走时均能获益,戴镜半年后评分满意人数6例,临床成功人数为4例,其中9例患者弃用原因以视混淆适应困难(7/9)和自觉视野范围无扩大或范围扩大不足(6/9)为主。结论:偏盲患者Peli棱镜的临床接受率为13/19,戴镜半年临床成功率为4/13。通过Peli棱镜的辅助使用,偏盲患者在移动的场景下能提升躲避障碍能力。老年脑卒中患者、缺乏配戴适应性训练是可能影响临床接受率或临床成功率的因素。
- 吴志鹏吴小天邓如芝丁学雯李小曼陈午荷倪灵芝江龙飞林娜
- 关键词:棱镜影响因素
- 经颅磁刺激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侧忽略伴偏盲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结合偏侧注意训练的康复治疗对1例右侧半球脑梗死后左侧忽略伴偏盲患者的偏侧忽略纠正和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偏侧注意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偏侧忽略伴偏盲患者,5 d/周共2周。治疗前、后分别通过绘图试验、字母删除试验、星星删除试验、Albert线段划消试验、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测验、高声朗读试验和听觉、触觉测试来评价患者的偏侧忽略症状,通过Brunnstrom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erg平衡功能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来评价患者的运动、感觉、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的偏侧忽略症状较前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绘图、朗读、删除星星和字母试验,以及触觉、听觉测试方面。患者的偏盲症状、Brunnstrom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结果也较前略有好转。结论:经颅磁刺激等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偏侧忽略症状,但其功能恢复仍需进行长期的康复锻炼。
- 沈修姝高天昊邱晓华艳甄丽君姜从玉
- 关键词:脑卒中脑梗死偏侧忽略偏盲经颅磁刺激
- 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盲验案1则
- 2021年
- 偏盲又称半盲,指单眼或双眼视野的缺损,因视路病变部位的不同,其缺损部位也不同,临床主要分为同侧偏盲、双颞侧偏盲、双鼻侧偏盲及水平偏盲,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枕叶梗死的常见首发症状。本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心理障碍。笔者临床观察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盲验案1则,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 李东怡卢岩
- 关键词:针刺验案
- 脑梗死后同向性偏盲案
- 2021年
- 患者,女,65岁,于2019年8月5日就诊。主诉:双眼视物模糊伴视野缺损1年余。现病史:2017年10月13日无明显诱因突发行走不稳,次日左侧肢体肌力下降至0级,急送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急查头颅MRA提示:右侧颞叶、基底节区、放射冠区急性脑梗死灶;两侧中动脉M1段中段以远部分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A1近段、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管径中、重度节段性变窄。
- 黄馨云顾侃王慈张仁
-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
- 视力障碍双颞侧偏盲体验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视力障碍双颞侧偏盲体验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贯穿底座并固定连接有外...
- 杨卫华蒋沁商卫红颜智鹏陈一芳王成虎徐向忠陈楠
- 文献传递
- 一种偏盲患者立体视觉辅助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盲患者立体视觉辅助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采集外界图像的图像采集系统,构建三维空间下的画面的图像处理系统,接收图形处理系统的数据并展示立体画面的图像投影系统,连接于图像处理系统并输入指令的图...
- 董晓煜顾钊铨陈杨陈达王跃宣徐默
- 文献传递
- 弥漫性脑损伤遗同向偏盲性视野缺损客观评定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贾某,女。2017年7月29日因交通事故伤及头面部,伤后即入院。查体:昏睡-浅昏迷,痛刺激睁眼,痛刺激左上肢躲避、余肢体可屈曲,GCS评分为7分。右侧顶部头皮肿胀,双眼瞳孔圆形,左:右=3.0mm:5.0mm,左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检查不合作。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双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伤后半个月余神志转清醒,查体可见右侧肢体肌力减退,肌张力无增高。
- 项剑王旭于丽丽杨英恺靳康佳
-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视觉诱发电位多焦视觉诱发电位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一过性偏盲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及发展,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但一些罕见并发症在临床中依然可见。皮质盲是心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中较为罕见的一种,多呈可逆性。在脑血管造影术后出现居多,可见报道。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皮质盲发生率较低。然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皮质盲的好发人群、原因、机制尚不明确及存在争论。现将我院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一过性偏盲病例报道如下。
- 王要鑫刘洁云秦雷张帅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皮质盲
- “提示-目标”视觉实验范式分析枕叶梗死偏盲患者的视觉空间注意障碍研究
- 2020年
- 目的采用"提示-目标"视觉实验范式分析枕叶急性脑梗死偏盲患者的视觉空间注意障碍。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例枕叶急性脑梗死偏盲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择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对照组)。用E-prime软件编写"提示-目标"视觉实验范式程序,包括Pop-out视觉搜索任务(反映被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和"提示-目标"任务(反映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比较2组反应时(RT)、正确率和个体内反应时标准差(ISD),分析这三个指标与视野指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左、右侧视野R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右侧视野正确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侧视野IS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右侧视野IS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提示是否有效,观察组RT和ISD均高于对照组,而正确率低于对照组(P<0.05)。视野指数与R T和ISD呈负相关,而与正确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枕叶急性脑梗死偏盲患者无论是在完成主动或是被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时,其注意力均不稳定,波动性较大,注意力维持困难。
- 郑宗菊
- 关键词:枕叶偏盲
相关作者
- 魏世辉

- 作品数:996被引量:1,508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视神经炎 视神经脊髓炎 神经眼科 视神经病变 眼科
- 张晓君

- 作品数:197被引量:1,142H指数:1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视神经炎 视神经脊髓炎 病因分析 痴呆 眼肌麻痹
- 田国红

- 作品数:77被引量:25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 研究主题:眼肌麻痹 神经眼科 视力下降 视神经炎 急性缺血性
- 马瑾

- 作品数:69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学相干 视神经
- 魏敬能

- 作品数:15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庐江县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忽视症 偏盲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