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篇“ 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相关文章
DTI在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是一种由脑卒中引起的以进食困难、饮水呛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笔者对近年来有关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综述,发现吞咽困难与脑白质关系密切。大脑皮质的损伤后,皮质脑干束局部缺损,进而影响到吞咽功能,弥散张量成像能够作为一种对脑白质高度敏感的检查手段,可用来评估脑卒中后患者的脑白质损伤程度,为客观评估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提供影像学依据。
舒琳睿孙道东周婷程红亮李静柳星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白质假性延髓性麻痹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少阴少阳为枢”探讨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病机与证治被引量:4
2022年
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病因病机为少阳、少阴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导致气滞、血瘀、痰凝闭阻口舌颃颡等官窍,引起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神机失用,不能导气于官窍是形成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根源。少阳少阴为枢,气机通过胆、三焦、心、肾的气化,使气血精华升降出入,产生神机。故作为脑卒中后的独立症状,在治疗上应重视调和脑神的重要,运用导气针法调节少阳、少阴枢机,有利于平复患者情绪,调神定志,使升降逆乱之气各归其位。
熊志浩韩宝杰
关键词:枢机不利
舌下针法治疗急缺血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伴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舌下针法治疗急缺血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伴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将急缺血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分别采用西医疗法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舌下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BI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ET-1、CG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BI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和CG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下针法治疗急缺血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伴肢体功能障碍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避免呛咳发生,并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出现,其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患者体内ET和CGRP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莫贺龙王月古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肢体功能障碍针灸
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方法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内科药物和针刺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结束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评估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采取吞咽功能(SSA)和中医症状量表评估积分,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两组治疗1周后与治疗结束时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在治疗1周、治疗结束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SSA、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SSA、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ADL积分明显升高、中医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ADL积分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 <0.05)。结论采取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风痰瘀阻证)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王珊珊王文刚王亚静相希
关键词: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康复训练
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联合辨证取穴对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联合辨证取穴对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以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基础针刺治疗,其中治疗组运用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配合辨证取穴法进行治疗,每日施针1次,7 d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应用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联合辨证取穴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
相希王亚静王珊珊王文刚
关键词: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辨证取穴
补肾利咽方联合化浊通督针法预防高龄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吸入肺炎疗效及对吞咽、构音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观察补肾利咽方联合化浊通督针法预防高龄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吸入肺炎疗效及对构音与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高龄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基础治疗与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利咽方及化浊通督针法治疗,疗程8周。记录2组吸入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及构音功能指标、营养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吸入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0%(5/50)和24%(1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反复唾液吞咽测试(RSST)分级、Frenchay构音障碍分级均明显改善(P均<0.05),荧光透视吞咽检查评分(VFSS)、Frenchay总分明显增高(P均<0.05),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水平及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利咽方口服及化浊通督针法治疗可显著改善高龄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吞咽与构音功能,降低吸入肺炎的发生率,并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
李蕊李勃
关键词:假性延髓性麻痹构音障碍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吞咽、言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依照指南给予规范西医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方法对吞咽、言语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吞咽、言语功能评级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后两组吞咽、言语功能评级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 <0.05),且治疗组吞咽、言语功能评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
冉琴尹帅增米秀娟高洁陶文强李陈渝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假性延髓性麻痹
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近10年针灸临床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疗效显著,经济便捷,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在知网通过“针”“灸”“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等关键字、词检索近10年内以针灸方法为主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相关文献做以下总结,以研究探讨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这一疾病的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
徐博武亮孙洁
关键词:针刺艾灸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51) 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风痰型假性延髓性麻痹技术被引量:1
2019年
假性延髓性麻痹亦称假性麻痹,因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损所致,临床上以吞咽、构音、语言及情感障碍等为主要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该病症病因不一,常并发于脑血管病。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药物和措施,仍多采用鼻饲甚或胃造口成形术对症处理,以维持营养,但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且并发症多,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因而迫切需要寻求更理想的治疗方法。
吴清明
关键词:假性延髓性麻痹构音
眼-体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观察眼-体针并用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再予以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眼针疗法,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2个、4个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藤岛吞咽评分、X线电视透视法(VFSS)及吞咽障碍特异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个、4个疗程时,除洼田饮水评分外,藤岛吞咽评分、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时间效应方面,对照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藤岛吞咽评分、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 <0.05);而观察组除了2个、4个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及VFSS评分差异并不显著外(P> 0.05),患者藤岛吞咽评分、SWAL-QOL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 <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P <0.05)。结论眼体针并用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并可提高患者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且其疗效在治疗中前期更为明显。
黄明珠丁谷渊阙建兰
关键词:眼针吞咽障碍康复锻炼

相关作者

王文刚
作品数:40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利咽 假性球麻痹 开窍 中风 针刺
相希
作品数:10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开窍 利咽 针刺法 针刺法治疗 中风后吞咽困难
王亚静
作品数:11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开窍 利咽 针刺法 针刺法治疗 中风后吞咽困难
王珊珊
作品数:14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开窍 利咽 针刺法 假性球麻痹 针刺法治疗
程红亮
作品数:141被引量:1,047H指数:19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血管性痴呆 吞咽障碍 针刺 血管性认知障碍 通督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