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篇“ 信用规模“的相关文章
- 信用规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 2024年
- 区域创新效率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必要保障。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活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为衡量各类信用主体的信用规模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内在机理,选取2008—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信用总规模及其子成分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信用规模扩张可以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且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的内生性检验及更换被解释变量和计量模型后的稳健性检验中依旧显著。第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信用主体的信用规模扩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政府部门的影响作用占主导地位。第三,信用规模扩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非线性过程,在城市创新效率不同的情况下,信用规模扩张的作用有所不同。
- 张文博张晗
- 关键词:信用规模区域创新效率
- 信用规模变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研究 基于中美对比分析
- 本书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吸收,借助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协调发展、合成谬误、分解谬误、共生危机以及多重均衡理论为依据,以中美信用规模及其变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中美信用规模变动与...
- 谢巧燕作
- 我国省际信用规模变动的收入公平分配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新时代背景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信用规模稳步扩张,利用2015—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省际信用规模扩张的收入效应和收入公平分配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整体信用规模变动,还是分部门信用规模变动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实现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两个方面。因此,应当鼓励结构性信用扩张政策、激发非金融企业和家庭创新创业的活力、重视社会资本的运用以平衡信贷约束导致收入增加机会的不均等性,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 谢巧燕汪志杰高蕊蕊
- 关键词:信用规模收入公平分配
- 信用规模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影响效应的异质性分析
- 2021年
- 基于1998—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探究信用规模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挖掘和解释信用规模扩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随着信用交易不断增多,信用规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加大。从经济类型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信用规模扩张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发展,且对虚拟经济的促进作用强于实体经济;从空间异质性来看,东部地区信用规模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对虚拟经济的作用更强,而中西部地区信用规模扩张对实体经济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对虚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的政策启示是以信用规模扩张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防范虚拟经济过度发展,针对不同区域信用规模的扩张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
- 赵紫剑谢巧燕任玥静
- 关键词:信用规模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 我国信用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 2020年
- 本文在中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中美两国2000-2017年间信用经济的各项指标如经济信用化率、信用中介率等的进行计算与对比分析,结论指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信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信用总规模虽然较高,但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比例不合理,并提出应当促进非金融部门的发展,完善信用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议。
- 熊洁王雨薇庞加兰
- 关键词:信用经济
- 信用结构、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 2020年
- 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我国的信用结构、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信用规模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具有时变影响,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信用规模中,居民部门信用对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显著,政府部门信用次之;金融部门信用对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长期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也间接说明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信用流动存在一定的障碍;非金融企业部门信用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需要一年以上时间。
- 张艳徐琴
- 关键词:信用结构信用规模经济增长
- 信用规模变动冲击的部门间传导机制与结构关联特征——基于中国2006Q2—2019Q3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基于中国2006Q2—2019Q3共54个季度四部门信用规模数据,从四部门信用规模变动相互影响的角度,实证考察中国信用规模变动冲击部门间传导机制的三个理论假说。研究结果表明:四部门间信用规模变动冲击包括直接传导机制和多部门相互依赖共同起作用的间接传导机制,其传导路径与传递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政府部门信用规模变动对其他部门的冲击和受其他部门信用规模变动影响的综合效应最强,居民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次之,金融部门相对较弱。因此,要厘清四部门信用规模变动的部门间传导机制与结构关联特征,并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从而建立过程性识别及防范机制;同时也要关注信用风险识别及防范的前瞻性和信用规模变动的结构化特征。
- 王昱崴赵轲轲赵紫剑
- 关键词:信用规模
- 我国商业信用规模与经济周期
- 2019年
- 商业信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商业信用进行研究:从微观视角主要研究商业信用产生的动机及其使用的决定因素等;从宏观视角主要研究商业信用的使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周期波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以期企业可以通过经济周期波动而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合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 张彤平
- 关键词:经济周期
- 信用规模变动的部门间内在联动机理——基于美国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基于1952-2016年美国政府、居民、金融和企业四部门的信用规模数据,从多个视角实证考察了信用规模变动的部门间联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信用规模变动不仅存在于单部门之间,两部门或三部门的联合变动同样具有很强的传递效应。在四部门信用规模变动的联动机理中,金融在风险传递中处于核心地位,不易受其他部门影响,居民风险传递性最弱,政府最易受其他部门影响。在三个层次的信用风险传递过程中,信用规模变动的联动性依次增强。该研究对于中国的信用治理,特别是防范由信用规模无序变动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 谢巧燕
- 关键词:信用规模脆弱度
- 信用规模变动冲击的部门间传递效应与影响路径——基于美国1952Q2—2016Q4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基于美国1952Q2-2016Q4共259个季度的四部门信用规模数据,运用WLS方法实证考察了信用规模变动冲击的部门间传递效应与影响路径。研究表明,信用规模变动冲击的部门间传递效应不仅仅存在于单部门之间,两部门与三部门之间也存在传递效应;四部门信用规模变动冲击的传递效应不同,居民与金融部门最强,政府与非金融企业部门次之。从传染度与敏感度差异来看,居民部门敏感度最弱,但其传染度最强;政府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敏感度最强,传染度最弱。从四部门信用规模变动冲击的影响路径来看,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具有差异性,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
- 谢巧燕吴晶妹
- 关键词:信用规模敏感度
相关作者
- 吴晶妹

- 作品数:133被引量:75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信用 征信 社会信用体系 征信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郭山

- 作品数:17被引量:147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 贝叶文化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 曾华

-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房地产 出口 成本控制 房地产融资 房地产价格
- 邵楠

- 作品数:7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央视 命运共同体 电视新闻 数说 数据新闻
- 张兴

- 作品数:1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研究主题:信用经济 信用规模 货币信用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