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4篇“ 保护性通气“的相关文章
- 肺保护性通气联合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衰弱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联合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衰弱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老年衰弱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通气模式,实验组接受肺保护性通气联合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在气腹前(T_(1))、气腹1 h(T_(2))、拔管前(T_(3))的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肺顺应性(CL)],在麻醉诱导前(T_(0))、T_(2)、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T_(4))的氧合指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氧分压(Pa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_(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质A(SP-A)水平、St 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评估量表(SGRQ)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肺炎、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肺不张、肺栓塞)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T_(1)、T_(2)、T_(3)的Ppeak、Pmean和CL水平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Ppeak、Pmean和C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Ppeak、Pmean和C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_(2)、T_(3)时刻Ppeak和Pmean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CL水平在T_(2)、T_(3)时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Ppeak、Pmean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L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0)、T_(2)、T_(4)的SpO_(2)、PaO_(2)和P(A-a)DO_(2)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SpO_(2)、PaO_(2)和P(A-a)D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SpO_(2)、PaO_(2)和P(A-a)D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pO_(2)和PaO_(2)在T_(2)、T_(4)时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A-a)DO_(2)在T_(2)、T_(4)时低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SpO_(2)、PaO_(2)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a)DO_(2)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 颜梅申笑笑刘迪杨勇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肺保护性通气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
- 无创通气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的实施策略
- 2024年
- 随着对机械通气期间肺损伤机制的不断探索,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广泛用于有创通气患者,无创通气(NIV)患者的肺保护通气也逐渐得到关注。NIV患者肺保护通气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通过对呼吸驱动(或呼吸努力)的监测以及控制达成的呼吸力学的限制性保护、优化人机界面和参数模式的人-机同步的改善性保护、结合清醒俯卧位的肺通气均一性的保护等方面。对呼吸努力或驱动的监测与控制是NIV患者肺保护实施的核心。但目前对于NIV肺损伤的机制以及干预策略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NIV患者肺保护性通气”概念的提出既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定义中非有创通气患者群体机械通气管理策略的补充,也可以推进对上述机制及策略的进一步研究。
- 倪忠周语嫣罗凤鸣
- 关键词:无创通气肺保护性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机械力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或危重患者来说,机械通气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持手段,然而不恰当使用机械通气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为避免VILI的发生,一般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随着人们对VILI研究的逐渐深入,认为传统的LPVS并不能有效评估VILI,在此基础上,机械力(mechanical power,MP)这一概念被提出并用于全面评估VILI。本文就MP的概念和公式、MP与肺保护性策略的相关性及与VILI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英会张子檀曲振华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重要脏器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低潮气量、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间歇性肺复张的机械通气技术称为肺保护性通气(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LPV)策略。LPV策略可改善通气效果,降低肺损伤风险,不仅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而且包括手术患者在内的其他需要机械通气患者也能从中获益。临床研究主要聚焦于探讨并验证LPV策略的不同方案能否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但其对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LPV,尤其是PEEP,其不仅直接影响循环功能(特别是右心功能),还可能间接影响脑、肾、肝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例如可能导致肾损伤、颅内压升高等。因此,实施LPV策略时,须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获益,特别是对于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LPV策略虽能降低肺损伤风险,但可能影响右心功能和其他脏器功能,临床应用时应密切监测以优化患者预后。
- 许诺吕淑楠王伟张成密李玮伟石学银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呼气末正压右心功能颅内压
- 肺保护性通气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肺保护性通气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8例S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28例)与B组(4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保护性肺通气,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炎症介质水平、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B组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Pa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PaO_(2)水平高于A组,PaCO_(2)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28 d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在SP患者应用中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在短时间内快速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的肺功能恢复,并可改善各血气指标,提升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预后效果较好,安全性更高。
- 路立张萌阳胡辉
- 关键词:重症肺炎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老年急诊手术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者肺动态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6例行急诊手术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所有入选病例术中均行全麻机械通气,对照组选择常规通气模式,观察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动态顺应性、氧合功能、炎症指标与并发症。结果 术中30min,两组患者的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eak,Ppeak)水平较术前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肺动态顺应性(pulmonary dynamic compliance,Cdyn)水平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h,两组患者的Pmean、Ppeak水平较术中30min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Cdyn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动脉氧分压(arterial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A-a)DO_(2)]水平较术前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观察组患者的Sp O_(2)和Pa 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a)D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较术前显著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CRP、WBC水平较术后24h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94% vs.25.40%)(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急诊手术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动态顺应性与氧合功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发挥肺保护作用。
- 徐忠楠高巨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老年急诊手术氧合功能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保护性通气研究
- 2024年
- 探讨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予以常规机械通气容控模式治疗的相关研究。方法 2023年3至2024年3月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共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压控模式),研究组(常规机械通气容控模式)各30例。对照观察研究后取得的潮气呼吸、肺氧合功能、不良反应,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肺通气方式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组潮气呼吸峰值时间、容积、潮气量比率高于对照组,吸气、呼气时间均较短,说明观察组指标更接近正常值(P<0.05);研究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高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更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经Spearman 分析指出支气管肺发育同呼吸支持模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予以常规机械通气容控模式,便于促进其生长发育,改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呼吸支持策略对其支气管肺部的发育有明显影响。
- 王照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分析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7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通气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 张银明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肺保护性通气加重呼吸机诱导的膈肌萎缩和无力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肺保护性通气(LPV)可将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VILI)的风险降至最低。然而,LPV是否能够减轻呼吸机引起的膈肌功能障碍(VIDD)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LPV能否保护膈肌避免发生VIDD。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潮气量(V_(T)):10 mL/kg,呼气末正压(PEEP):2 cmH_(2)O;CV组]或肺保护性通气(V_(T):5 mL/kg,PEEP:10 cmH_(2)O;LPV组)12 h。然后,收集膈肌和肺组织进行生化和组织学分析。结果 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机械通气组相比,肺保护通气减轻了大鼠的肺损伤,并降低了肺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然而,与常规机械通气组相比,肺保护通气组的大鼠的膈肌蛋白水解水平增加,肌纤维横萎缩,膈肌肌力降低。此外,肺保护通气组在膈肌中的氧化应激水平高于常规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与常规机械通气相比,肺保护通气不能缓解大鼠膈肌发生VIDD。相比之下,肺保护通气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使VIDD恶化。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通气方式来同时保护肺和膈肌仍是具有挑战性和紧迫性的临床问题。
- 王飞周贤龙许天骄曾容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机械通气氧化应激
- 俯卧位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俯卧位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体位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辅助手术,试验组采用俯卧位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呼吸机相关参数、氧合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吸氧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最终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6、1.211、3.978、4.138,P<0.05);在不同通气策略下,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呼气末正压、平台压均高于常规组,驱动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3、2.883、3.006,P<0.05);在不同通气策略下,试验组T_(1)、T_(2)时的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3.377、4.167、2.876,P<0.05);在不同通气策略下,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顺应性高于常规组,肺部炎症及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9;χ^(2)=5.980、6.945,P<0.05)。结论:俯卧位下的肺保护性通气护理能加快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对改善呼吸机相关参数、氧合功能、避免肺功能损伤均有积极意义。
- 薛婷婷陈咪
- 关键词:肺癌根治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体位护理肺功能损伤预后情况
相关作者
- 邱海波

- 作品数:792被引量:7,068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ARDS 感染性休克
- 解立新

- 作品数:311被引量:1,797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脓毒症 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重症患者 预后
- 詹庆元

- 作品数:245被引量:1,950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体外膜肺氧合 呼吸衰竭
- 杨毅

- 作品数:534被引量:4,686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ARDS 感染性休克 重症患者
- 刘又宁

- 作品数:776被引量:6,833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 抗菌药物 SARS 金黄色葡萄球菌 急性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