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2篇“ 促进型立法“的相关文章
德法兼治下的促进立法:何以产生与何以促进
2025年
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背景下,因应改革状态下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以及落实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一法治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处于道德与法律交界处的“促进立法”得以诞生与发展。从规范视角考察,促进立法在规范效力上以倡导性规则为主,兼具弱强制性与强激励性;在权利义务安排上以授权性规则为主,兼具开放性与发展性;在德法转化的过程中,促进立法实现“道德应该”向“法律应当”区分转化,彰显多层次性。正是这些独特属性决定了该类立法促进功能,主要表现为“刚柔相济”发挥法治的规范和德治的教化功能、“先行先试”形成目标导向并促进公众参与以及“精准滴灌”形成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治理。未来,促进立法还须增设并明确鼓励措施,进一步激发主体活力;健全相应配套支持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完善立法反馈机制,形成法律创制与法律适用的有机融合。
薛天涵
关键词:促进型立法德法兼治
论作为宪法实施方式的促进立法被引量:5
2024年
依据宪法制定促进立法,是我国宪法实施的重要方式。宪法的纲领性特征,为促进立法预留了宪法空间。立法机关通过促进立法落实宪法所确立的国策时,那些具有国策条款支撑、回应公民基本权利诉求、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促进立法动议,更容易被纳入立法议程。我国宪法规定的层级鲜明的治理工具体系,也为促进立法的内容展开和有效实施提供了充实的宪法工具箱。促进立法彰显了更加积极的宪法实施观念,即从合宪性控制到合宪性形成、从确认现状到推进未来、从确权维权到赋权赋能、从管理政府到服务政府、从事后监管到事先引导、从单一治理到多元共治的发展转。由此展望后续立法趋势,应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方面的促进立法,把促进理念嵌入各类部门法,并使其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起来。
王理万
关键词:宪法实施促进型立法
绿色金融促进立法研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绿色金融成为全球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工具之一。本文从促进立法的角度审视了绿色金融的立法框架,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促进立法的核心要素和结构。文章首先指出,单纯的政策手段已经...
李楠
关键词:绿色金融促进型立法激励机制
我国职业教育促进立法考察
2024年
在新时代的地方立法实践中,各地享有立法权的人大,在调整职业教育法律关系层面,通过了多部名称中带有“促进”字样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促进立法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运用,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在分析了职业教育促进立法现实动力的基础上,总结职业教育促进立法的产生过程和现状、实践样态及特点,针对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促进立法的建议。
彭君
关键词:职业教育法促进型立法校企合作
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立法研究——以陕西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立法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加快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立法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法律体制完善的重要举措。结合促进法律具有内涵的特殊性和行为的鼓励、引导、激励性,手段的非强制性和责任规定不过于严厉等特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立法应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强调政府责任和多元主体协调治理,注重制定引导激励措施,突出政府责任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设定。在法律内容上主要包括总则性规定、政府责任、生态安全治理、激励与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五个方面。加快陕西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将会给陕西省的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和显著的综合效益。
于君刚
关键词:生态文明
什么是性别平等促进立法?以国际法为基础制定有利于妇女的劳动、生殖健康和税法基准
2024年
过去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呈现多种促进妇女权利的立法、政策和实际干预措施。然而,至今尚未有国家从根本上实现男女平等。在承认《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对男女权利采取二分法的局限性的同时,文章旨在从生殖健康、劳动和税收三个领域,分析将国际法标准纳入国内性别平等立法的策略,并提出阻碍促进性别立法的具体基准和示例,以期为立法者制定对妇女有利的国内法律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政策工具。
马思洁(译)王嘉文(译)
关键词:性别平等促进型立法劳动法
我国促进立法的文本考察与完善路径被引量:5
2023年
改革开放以来,促进立法模式与管理立法模式相对应是我国新立法模式,是法律调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促进立法经过初步探索、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促进立法经验,具体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针对欠发展公共领域的立法范围、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统筹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工作的立法职能。但我国促进立法也存在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我国促进法律原则性规定较多,可操作性弱;指导性规定较多,强制效力弱;领域内相关机构自主性弱。因此,我国促进立法要走向成熟,就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与细化原则性规定,量化法律责任条款规定与强化领域内相关机构自主性法律规定。
张志远史凤林
关键词:促进型立法
迈向实质激励的改革促进立法完善被引量:1
2023年
改革促进立法兼具“依法而改”与“依法促改”的双重使命。然而相关立法“依法促改”面向羸弱,表现为促进规范权重过低、条款刚性不足和促进者责任缺失。进一步释放法治对于改革的促进作用,是优化改革促进立法的关键所在。改革促进立法需强化实质激励,应对多维度委托任务中改革的弱激励困境,凭借以“激励”为联结的传导机制,提供更加友好的制度设计,以获取改革推动力。为此,需优化激励机制以调动改革决策者、实施者、参与者的积极性,增设针对促进者的责任条款,还需廓清宣示性、倡导性条文的适用领域,避免条文的空泛化。
李冕杨登峰
关键词:促进法委托代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立法的价值维度及其实现路径--基于《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解读被引量:4
2022年
《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三农”领域的第一部由管理立法促进立法立法成果,其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彰显了促进立法在体系价值维度与实践价值维度的优势,“三农”立法体系得以整合贯通,农村工作实践的价值遵循得以固定。但《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实现还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等几个层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境,当下应当从完善配套规范、加强各方主体参与协作、强化普法宣传等层面着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实现。
叶枝林
关键词:促进型立法
促进立法的实践样态与理论省思被引量:35
2022年
促进立法是指立法文本标题有“促进”字样,将调整机制重心放在权利、鼓励、奖励,追求更优的价值目标,以政府责任兜底的法律文本。我国促进立法的常见缺陷是,经验尚浅的新立法形式,法律条款雷同重复,混同于管理法,软法比重过大,过分倚重激励机制。作为一种工具,促进立法应着眼于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公民权利,建设有为政府,调控发展节奏和丰富立法手段。促进立法的制定应当遵守的技术规则主要有,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找准立法的价值目标,偏重政府职责的制度设计,规定内容具有可执行性,强化立法评估机制。
刘风景
关键词:促进型立法良法软法

相关作者

陈灿祁
作品数:29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公平竞争 反垄断法 审查 乡村 审查制度
李艳芳
作品数:93被引量:1,53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环境法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法 气候变化 公益诉讼制度
史凤林
作品数:39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机关 法律硕士教育 促进型立法 文本考察 司法鉴定
刘风景
作品数:97被引量:1,000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良法 法治 法条 法律文本 理据
江国华
作品数:292被引量:2,227H指数:2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宪法 司法 司法改革 法治思想 宪政